APP下载

“别人”与“别说”

2018-05-14杨孔柱

杂文月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智者见智钻牛角尖好书

杨孔柱

有位朋友,平日与人交谈时,总是喜欢“别着来”“拗着来”,大家送其绰号“别人”。每回朋友聚会,他一到场,大家都说:“别人来啦。”“别人”举杯演讲或发表什么高论时,大家都称之为“别说”。

“别说”实际上就是与众不同的一种见解与评说。尽管“别说”亦有一番道理,并非“胡说”“瞎说”,但有不少人仍然认为“别说”就是一种“抬杠、钻牛角尖、奇谈怪论”等等。

譬如,你说“读书好,要读书”。他说,书是要读的,但要分清好坏,读好书,不能读坏书。好书育人,坏书害人。

这样一来就麻烦了,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三言两语谁又能说得清?况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说是好书,他说是坏书,各执一词,争论不休,那书还读不读?

其实,只要你喜欢,你读就是了,开卷有益,照读不误,甭管他说什么好书坏书。退一万步讲,即使是一本坏书,读读也未尝不可。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把坏书当肥料,化腐朽为神奇,也算是一件好事。

又譬如,你说“做人要知足常乐”。他说,对“足与不足”要作具体分析,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一个人要永不满足,永远都要知其不足,弥补不足。人一满足,就停滞了、落后了,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就这一番话,说得你顿时哑口无言,可又叫人心里不那么服气。

其实,你说的与他说的并不是一码事。你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一个是讲对待自己的生活现状、个人能力贡献与自己所获所得,包括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与索取等等,都要感到知足、满足。倘若对待这些物质诱惑与权力欲望,总感到得到的还太少太少了,整天陷入忿忿不平与气愤不已之中,哪里还有什么“常乐”可言呢?另一个说的是对待工作、学习的态度,以及为社会做出的贡献等等,决不要自满自足,止步不前。这两种说法无疑都是对的,但把两者放在一起对阵、较劲,显然“驴唇不对马嘴”。修辞逻辑学上,这叫“偷换概念”。

在我們今天社会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别人”与“别说”。你说这个,他说那个;你说那个,他说这个。他总能用一种“别说”来纠正你、否定你,“你说皆非,唯我独是”。久而久之,大家对“别人”有了些许厌烦,每当“别人”蠢蠢欲言时,朋友们便半开玩笑、半劝他道,你就“别说了”。在“别说”的后面加了一个“了”字。

猜你喜欢

智者见智钻牛角尖好书
声音: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声音: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声音: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推荐一本好书
声音: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好书共享
破绽百出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