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胃邂逅欧洲饭

2018-05-14潘国本

杂文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免税店饭店早餐

潘国本

如果你问,黄油跟麻油,硬面包跟热馒头,葡萄酒跟甜白酒,哪样更合口味?无疑,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回答截然不同。在欧洲,主食面包,烤了硬邦邦的,夹肉的三明治,也不需要热气。补充水分,直接用凉水,或者冰凉的牛奶、可乐、咖啡、果汁,即使隆冬,牙齿也不会酸痛和打颤。

我这人,胃寒,特别是早餐,不能没点热东西下肚。可法兰克福的早餐,全数冷货。想将就找个小吃摊,也將就不上。从法兰克福一直挨到巴黎,终于,在旅店的早餐处找到了一个开水龙头。有了这个,就有我的开水泡冷面包、开水兑冷饮料、开水温冷沙拉了。早餐是过关了,但中餐呢?加上前一天的6小时时差要倒,我一下子情绪低落,胃口不佳,大便干结。

西方人图自在,吃喝随兴,冬天也适应凉凉的,鲜血直滴的牛排,也嚼得津津有味。用餐时间也不刻板,只有饿了,才想上吃,只要营养够上了,口味可以放边上。也喜欢懒散着各吃各食,端杯啤酒,抓个汉堡什么的,坐条凳、坐街头,一边看街景一边聊天,也就在对付肚子了。中国人,开水不可或缺,再简单的饭餐,也指望热饭热菜,即使一人一个饭盒,也喜欢几个亲友,团在一块,面对面,举箸共桌,你呼我应,才来滋味。

我们的大巴从巴黎大街穿过,一下子,“大家乐”“喜盈门”这类招牌扑面而来,隶体、颜体、美术体,不卑不亢,跟大量的法文招牌混在一起,一看就能断定它们是中餐馆了。看来,这种商机也让早到的华人瞄上了。有家铺子,门前广告打得亲热,酸菜鱼、咕咾肉、清蒸鸡、铁板牛肉、宫保鸡丁,太温馨了,看看都让人心头开花。我来欧洲,主要是看“西洋景”的,不是来尝尝法式大餐,或者试试米其林的,有家这样的“苍蝇馆子”在卖“妈妈菜”,什么胃口吊不上来?中午,我们的车子从老佛爷百货商店那边开过,停到这样一家铺子门前,店面是不大,可贴街走道已排出长长的一串候餐食客。有个说汉语的男子,笑盈盈地立在门口,一边嘱咐说话小声,一边招呼,跨过马路走进“免税商店”的门里,就可以“方便”。这个“门童”,只有看到一桌宾客用膳完毕,走出大门,他才会放进一桌新客。尽管门外人头簇拥,秩序还是井然。跨进店去发现,上下左右,排满七八桌,偷看菜肴,白斩鸡、狮子头、炒粉皮、豆芽菜、番茄紫菜汤,热气蒸腾。看“店小二”收拾残桌,一如秋风扫叶,业务再忙,也不会忘记满脸带笑!杯盘碗筷,酱醋茶水,乃至厨衣厨帽,全数国货。连厨房门头上的警示,也是“厨房重地,闲人莫入”。他们已把中国饭店,直接搬法国来了。要说它的西化程度,这里已看不出他们谁是雇员,谁是老板了。

不是说厕所安排在对门吗,对门免税铺当然也是华人所开,一样在想客人所想,他们出售的,都是不好找的法国儿童玩具和家用电器。单凭这一招,就胜人许多了:既给饭店腾出更多赚钱空间,又给对门商店引进绵绵不绝顾客,还给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兼顾购物和撒尿。数数看,究竟是几赢啦?

走出免税店的时候,我问商店主人,对门饭店老板是哪位?店主人说,你没发现,守在门前,那个招呼你们这样那样的胖子。顺口又问,这条街叫什么名字。他说,你问这个做什么?还没等我领悟,又接口说了,它的名字,法语读音很长,中文我也说不清楚,你就说离埃菲尔铁塔不远,有家免税店对着中国餐馆的地方,就能找到了———它们在偌大巴黎,也有这么大的名气?

我记住了他们。

想不到吧,这里也会有这样的餐馆在伺候中国胃。从这天开始,不用说吃饭了,还有什么生活问题会搞不定?一切担心,统统成杞人忧天。

猜你喜欢

免税店饭店早餐
韩媒:应向中国政策看齐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早餐
《和平饭店》打破套路 步步为营
从小饭店到40家店 四年天天排长队
长富宫饭店
长富宫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