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亦诗亦画中诠释国学经典

2018-05-14刘昌宇

杂文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鱼虫名物鸟兽

刘昌宇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西汉时曾被奉为儒家经典。如果在赏析《诗经》之时,配上相关的动植物图谱,再配之以简要注解,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想必一定会让我们在学习和研读《诗经》时,别有一番风味在其间。而细井徇所绘的《万物有灵:诗经里的草木鸟兽鱼虫》(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1月出版),就开辟了这样一种在亦诗亦画中图解诗经的方式。

细井徇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儒医,他素来对中国古典文化特别是对《诗经》喜爱有加。《诗经》这部博大精深的艺术作品,虽然大多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在世人的眼前,但它所描绘的世界,所歌咏的对象,却宽广而丰饶,极富人文色彩。它不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还以其洒脱不羁的表现形式,深邃隽永的思想内涵,而成为华夏文明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诗经》中有为数不少的写自然名物的诗章,在托物言志中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随着年代久远以及中日文化上的一些差异,对同一种名物常常会有不同的称谓。更主要的是,为了让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能通过认识这些普通名物,体悟蕴含在其间的深刻逸趣和主旨,并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诗经》的总体了解,站在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角度,很有必要对这些名物进行按图索骥地详解。于是,《万物有灵:诗经里的草木鸟兽鱼虫》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万物有灵:诗经里的草木鸟兽鱼虫》鉴于时地之异、古今之异,特意绘制了196幅名物彩色图谱,并配以215种名物简要注解,随同130多首流传千年的《诗经》篇目,汇成了这本意趣盎然的典藏之作。翻开一张张彩绘的图片,《诗经》笔下所讴歌的大自然的美好和灿烂,以及那些草木鸟兽鱼虫的神韵和风姿,都活脱脱跃然纸上。这种耳目一新的图解方式,不但能让我们从相关的注解中,了解到这些可爱生灵在古往今来中的一些称谓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那一幅幅神采飞扬而又曼妙多姿的图谱,可以在细心研读和揣摩《诗经》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寄情于景的悠悠草木之情,分享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爱情寄寓,参透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温暖人生境界。就是在这种视觉和心灵的双重愉悦中,《诗经》所蕴育的深刻思想,所传递出的千年智慧,所汇聚的文化底蕴,便在这种如诗如画的恬淡氛围里,氤氲开来,时时牵引着我们的目光,激荡着我们的胸怀,昂扬着我们的精神。

闪耀着民族之光的《诗经》能跨越国界,走出国门,以这种新颖别致的打开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诠释,一方面说明《诗经》不但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用心珍藏;另一方面也说明其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广泛认可。当下,我们在领会它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之时,也要从它所意蕴的民族精神和千年文明中,吮吸其强大的精神力量,以便于在砥砺前行中,进一步增強我们的民族自信和道路自信。

猜你喜欢

鱼虫名物鸟兽
沙 漏
BALCONY
雷的尸体
潜入鸟兽争霸战
罗非鱼寄生嗜丽鱼虫的形态描述及系统发育研究
衣鱼虫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鸟兽“黑白配”
继承传统训诂研究法拓展名物研究新路径
——评杜朝晖《敦煌文献名物研究》
马王堆汉墓遣策名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