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
2018-05-14迂夫子
迂夫子
唐朝牛李党争,满朝文武牵涉大半,几乎闹腾了晚唐大半个世纪。双方你方唱罢我登场,明争暗斗,好不热闹。李德裕掌权的时候,一直伺机报复牛僧孺。刘从谏割据势力被铲除后,李德裕就派人到刘从谏处查抄,以期获得刘从谏和牛僧孺来往的书信,作为证据治牛僧孺的罪,但是没有找到,只好上书说“刘从谏每次和牛僧孺通信,看完就烧掉了”,这样的证据显然没什么说服力。李党继续搜罗证据,实在找不到,就说:“刘从谏失败的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牛僧孺曾发出一声叹息。”结果,真就将牛僧孺治罪了。
一声叹息,竟然给自己带来牢獄之灾,既令牛僧孺始料不及,也让后人瞠目结舌。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真想治你的罪,总能找到治你的罪证,因“一声叹息”入罪实乃偶然中的必然。世界之大,到处有冤死的鬼,按理儿牛僧孺够冤枉的了,但比他早生900年的汉朝大司农颜异更冤枉。好歹牛僧孺还发出了一声叹息,颜异入罪的罪名竟然是“腹诽”!
汉武帝与张汤合谋搞币制改革,准备发行“白鹿皮币”,一张白鹿皮币,值四十万钱,亲王贵族朝觐皇帝时,都要购买白鹿皮币。武帝象征性地征求大司农颜异的意见,颜异竟真就提出了异议(给个棒槌竟然当了针)。后来有人告发颜异诋毁货币改革,武帝让张汤审理这个案子。张汤与颜异早就有仇,这下可逮着报仇的机会了。《史记·平准书》载:“(颜)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反唇。”客人与颜异讲新法令(币制改革)不便之处,颜异并没有附和,只是微微动了一下嘴唇(估计是欲言又止,可见还是很谨慎的)。张汤却据此认为,颜异动嘴唇,虽然没说话,但是肚里有怨言,此为“腹诽”,“不入言而腹诽,论死”。结果,颜异被诛杀。
“诽”者,“谤”也,《说文》里说:“放言曰谤,微言曰诽。”你满世界吵吵,说人坏话,那是“谤”,你背地里嘀咕,怨恨指责,那叫“诽”。似乎“诽”更可恶,至少“谤”者还敢满世界嚷,有不怕被谤者知道的“大义凛然”,你这诽者只敢背地里怨恨,太不光明。只是,这“腹诽”算啥?你又不是人家肚里的蛔虫,你怎么知道人家在“诽”?单凭人家“微反唇”就断定是在“腹诽”,那是不是连皱眉、瞪眼、撇嘴都不能了?
无独有偶,在牛僧孺发出一声叹息后又过了700多年,也就是公元1141年,宋朝杭州大理寺风波亭上,民族英雄岳飞被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严刑拷打,他们需要在岳飞的身上找出反叛朝廷的证据。忠心报国,一身正气的岳飞怎么会反叛朝廷?老将韩世忠不服,质问秦桧,岳飞所犯何罪。秦桧回答:“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秦桧不应。同年12月29日,一代民族英雄岳飞惨死在风波亭。
“莫须有”到底何意,后人虽有分歧但主流的观点无外乎“或许有”或“无须有”两种解读。“或许有罪”或者“无须有罪”,反正就是要杀人,杀人还需要理由么?宋王朝似乎比汉唐更霸道,至少汉唐还找点借口,“他腹诽,明着不说,肚里诽谤”或“他一声叹息,分明就是兔死狐悲”,到了大宋王朝,竟然已经进化到“莫须有”即可杀人!
面对“莫须有”的罪名,岳飞在供状上只写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可怜一代英豪,无处伸冤,只能寄托上天,以为苍天知我心。但元杂剧《窦娥冤》里窦娥的唱词却给“天日昭昭”兜头一瓢凉水:“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当我们回首封建社会统治下的不平等时,也只能一声叹息。还好,我们不是生在那样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