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棋感悟:人生之气,贵在骨气

2018-05-14姜胜群

杂文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国象棋骨气棋盘

姜胜群

《杂文月刊》原创版(2018·3·上)刊登了张力平先生《人生如棋》一文,由棋理感悟人生道理,读来受益匪浅。

张力平先生谈的是中国象棋。笔者虽然对中国象棋略知一二,但并不博弈,而是喜欢下围棋。虽然都是棋,而且都是国人所发明,但两者具象不同,规则不同,故引发的棋理思考亦不同。西汉“天下第一棋手”杜文子在谈到围棋时说:“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把围棋棋理提到“圣教”高度,与儒家经典相提并论,围棋奥秘之博大,可见一斑。笔者下围棋只是业余爱好,兴趣使然,精深棋理不敢说,体会还是有的。

体会一,要有鲜明的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

围棋分为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故又称“黑白”。博弈者对垒,各执一色。小小棋盘,黑白分明,博弈者你来我往,一目了然,有利于判断局势。其实,人生一世,经历无数,总结起来,无非两个字———对错。细想起来,贫贱不可怕,位卑不可怕,不明是非,黑白颠倒才可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分得清黑白,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黑白不分,是非颠倒,浑浑噩噩,岂不悲莫大焉!

体会二,做人要堂堂正正,有君子风范。

围棋又称“手谈”,博弈双方,默不作声,动手不动口。以手之中指、食指,调动棋子。运筹帷幄,计算于心,布局于脑,落子于盘。常言道:“君子动口不动手”,因为君子明事理,有自信,以理服人。不秀肌肉,不靠权势,不喧哗,不造势。大智大勇,胸有成竹。沉着老练,处事不惊。动手不动口,乃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一种升华,堂堂正正,潇潇洒洒,君子风范!

体会三,人,生而平等,要活出自己,体现自身价值。

国际象棋有“王”“后”,中国象棋有“将”“帅”。围棋不同,无论黑子白子,统统为一样的棋子。决定围棋胜负的,不是将帅之死,而是地盘之多少。而计算地盘之多少,取决于活下来的棋子有多少。故每一个棋子都关乎最后的胜负。由此想到,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平等的人。男女老少,芸芸众生,岗位不同,能力不同,但只要尽力尽责了,便问心无愧。因此,每个人只要活好自己,活得有自信,有朝气,便有价值,有意义!

体会四,要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大无畏牺牲精神。

围棋不计较暂时的一子一目得失。相反,有时为了“破”对手之“眼”,致对方于死地,故意将自己的棋子打入对方要害处,即使被对方“吃掉”,也在所不惜,围棋上叫做“倒扑”。甚至有时还要多次“倒扑”,直到对手“净死”。由“倒扑”想到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献出生命在所不惜,历史,不正是用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写成的吗?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体会五,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

象棋中,车马炮甚至小小的兵卒,皆可独自出击杀敌。但围棋不同,围棋中任何单独一子,如果落到棋盘上成为孤子,既保护不住自己,也斩杀不了对方。

围棋必须多子合作,方可自己做眼成活,围剿对方夺地。“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如此深刻的道理,在简朴的棋盘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围棋的团队精神,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提倡和需要的吗?

围棋博弈双方杀到要紧处,比的便是“气”。多一气则活,少一氣则死。人生之气,贵在骨气———“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只喘气而无骨气,苟且偷生,虽生犹死。小小棋子,尚可在方圆棋盘潇洒博弈,吾等堂堂大写之人,岂能趋炎附势,碌碌无为?要以甘当革命军中马卒的精神,在人生舞台大展身手,活出精彩!

猜你喜欢

中国象棋骨气棋盘
盖叫天的骨气和风格
朽木颂
拓展延伸
惟有骨气映青松
马踏连营
马踏连营
中国象棋博弈程序中边界判断的优化方法研究
为业余棋手诊脉
棋盘疑案
棋盘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