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抬大轿到人工智能
2018-05-14赵威
赵威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烧了咸丰皇帝的园子,皇帝被逼换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才算了结。不久,公使夫人们坐着四轮马车进了京城,之前,内地可是西洋女人的禁区。这下,京城百姓算是开眼了:一是见着了传说中的“番鬼婆”,金发碧眼,脚竟然那么大!二是她们乘坐的马车很特别,有四个轮子。要知道,天朝的王公大臣、八旗老爷出门坐的可是轿子。三品以上的京官用四人抬轿,各省督抚坐八抬大轿,至于天潢贵胄的轿子,三十多人抬的也有。
从穆天子西巡“驾八骏之乘”,到秦王扫六合“车同轨”,再到清末,用车的历史也有几千年了,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多安两个轮子呢?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制车技术就很发达了,《管子》言“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乘”就是四匹马拉的战车,“万乘之国”代指大国,这句话用以说明国家地位、战车数量跟商业实力的密切关联。例如,东方大国齐国的首都临淄,“车毂击,人肩摩”,商业繁荣,街上车子多到轮毂相碰。
四轮的车子也不是没有,皇帝出殡时的灵车就有四个轮子,但不会拐弯,也用不着拐弯,那段路基本是直线。中国古代一直没能解决前轮转向问题,所以四轮车没普及。两轮不仅没发展成四轮,到了汉代,还摘掉一个轮子,成了独轮车,畜力转为人力(人不如牛马)。据考证,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就是一种独轮车。再往后,干脆把仅存的一个轮子也摘掉,用人扛着,叫做“肩舆”。“舆”就是车厢,“肩膀上的车厢”,倒也贴切。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有一幅《步辇图》,画的就是唐太宗坐轿的场面。用人扛,少了车马劳顿之颠簸,多了作威作福之快感,也就有了两人抬、四人抬、八人抬的乘坐规矩,等级森严。好好的一辆车子,退化成政治工具。
马拉车的时代,技术差别还不是太大,等瓦特发明蒸汽机,工业革命到来,八抬大轿里的王公大臣仍做着“天朝上国”迷梦时,西方的四轮车早已甩开我们几条街。而今,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机器人可以连续战胜世界围棋高手,这种具有人类深度学习能力的技术,在金融贸易、医疗诊断、互联物流、图像和语音识别等领域运用广泛,虽然某些人会陷入机器人抢饭碗的恐惧中,但坐在八抬大轿上做梦的时代早已过去,各行各业都怕被时代潮流所淘汰,奋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当然,人工智能也不是万能的,工业技术愈先进,生活节奏愈快,愈需要文艺复兴来充实人们的灵魂。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和远方”,不能没有书籍,没有报纸,没有艺术。我们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的時候,谨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