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泰崇正书院

2018-05-14叶小秋

闽南风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龙书院民国

叶小秋

崇正书院,这么多年,一次次踏进你的门槛,一次次聆听你的故事。你的儒雅形象,也在心里逐渐清晰明亮……

翻开《长泰县志》,泰亨书院、龙津书院、钟馗书院、状元书院、文明书院、崇正书院、文昌书院等,十多所书院的名字扑面而来。 “泰亨书院”,建于明代,建有文公祠,崇祀朱文公,授道朱子理学,应该是文字记载最早、影响最大的。“钟馗书院”,则是办学规模最大的,由长泰籍理学大师唐泰于明永乐年间(1418)筹建。唐泰,漳州府史上唯一状元林震的老师。他自幼通晓经籍,深究理学周易,成为漳州朱子理学集大成者,其诗文风采为明帝朱棣所器重。他后来回乡创办的钟馗书院建有教舍上百间,倡导以“诚”为美、“慎思为美”、“禁止自欺”,注重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诲人不倦,远近学子纷纷慕名而来。书院先后培养出状元林震、龙溪探花谢琏及进士多人。在长泰乃至漳州,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就这样靠书院一代代传继下来。可惜历史久远,以上书院大都坍塌芜没,只余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的崇正书院至今保存完好。

崇正书院,位于长泰县腹地,在今之岩溪镇政府大院内,民国风的主体建筑,古香古色,一派儒雅。就像一位受人敬重的长辈,迎来送往,118个春秋,安然伫立古镇一隅。启蒙幼儿,诵读经典,探究学术,传授义理,激荡思想,多少寒门学子从这里走向精彩。摸摸墙砖,注视着这一根根石柱,除了写满岁月的印痕,还藏着多少近代教育的密码,值得后人去细细解读呢。

崇正书院创办于清代末年,中華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风雨飘摇之中。“甲午战争”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失败,清政府不得不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反对清廷签字。之后“戊戌变法”也失败了,但维新思想从此深入人心,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投身救亡图存的革命道路。如此社会背景创办一所新书院,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虽然笔者手中资料十分有限,但我们是否可以大胆推测,目的为了培养一批既能关心国家命运,又能投身改良维新实践,以变法图国强之人才。我想,长泰是“千年古县、状元故里”,作为人口万余的闽南小县,能有如此行动与见识,亦堪为民生幸事与福祉!

忆起十年前曾拜访过的宋代四大书院之岳麓书院,大门一幅简洁的楹联深映脑海:“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近代湖南走出那么多具有维新思想、革命精神的大人物,难道跟书院风遗留下来的文化积淀没有关系吗?还有另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江苏无锡东林书院留给后人的一笔富贵的精神财富,大家耳熟能详。这些书院强调既做学问又养德性,而不是纯粹为了应试功名。书院历经千百年,这正是其不可磨灭之贡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朝廷诏令各地将书院改为学堂。刚成立两年的长泰崇正书院更名为崇正堂。民国二年(1913)又改为公立岩溪高等学堂,推行国民教育。之后半个多世纪,几易其名,岩溪高等小学、长泰第二高级小学、长泰第四小学、岩溪小学、岩溪中心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岩溪小学经过改造,承担起扫除文盲的重任,帮助一批批农村基层干部摘掉了文盲帽子。改革开放后,一度改为锦鳞小学。

一座乡村书院,保存完好逾百年,其中所沉淀的深厚文化毋庸置疑。而经历多少浩劫依然保存完好,又是另一种奇迹。也许正是懂得顺时应势,才得以安然百年吧。

巍巍良岗山,南横长空,叠翠的层峦仿佛坚强有力的臂膀,环抱着岩溪这一方青山秀水。滔滔龙津溪,更像一位宽厚温和的母亲,贯穿岩溪全镇,浇灌着这一方富庶家园,丰饶了岩溪人家安逸的生活。曾经多少岩溪能人从这里扬帆出发,云水飘泊,千般跋涉,然后从外面带回各色杂货,乃至各种资讯、各种先进理念。天长日久,码头边盖了两座供奉妈祖的小庙,还形成了四方八邻赶集买鲜的墟场。现存的岩溪民国老街那一排骑楼和雕饰日益完美的天妃宫就是历史的见证。崇正书院,就建在这个经济文化十分活跃的龙津之滨,面朝码头,屹立集市,闹中取静,静而不止。

这里分明是一处“象牙塔”。双层阁楼,土、石、木结构,长长的走廊带着民国风,弯弯的拱门透出欧式格调,只有黛黑的瓦片保有闽南的气息。白粉墙,红柱子,红栏杆,显得庄重大气。走进去,三进的四合院落,别有天地。第一落天井便是一个小花园,桂树飘香,米兰绽翠。燕子从楼外的茂密榕树上飞进来,落在长长的石条上。想象着朗朗的书声,追逐的顽童,还有高高扬起、轻轻落下的教鞭,心中不禁一片清明。

民国十五年(1926),崇正校舍得到改造,建起前、中、后3栋教学楼,辟有3处小花园,还有250米跑道和篮球场、排球场、小型足球场。学校图书较多,设有工艺、美术室,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室。《易经》云:“蒙以养正,圣功也。”岩溪小学为地方启蒙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积极肯定。民国二十五年(1933),于右任为岩溪小学校庆挥毫题词:“功深蒙养”。于老曾任上海大学校长,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不仅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还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长泰百姓至今珍藏这幅墨宝。

说到崇正这段历史,不得不联系到长泰的一位传奇人物——叶文龙。叶文龙(1899~1941),出生于岩溪镇珪后村一户贫农之家,种种机缘使他成为自建民军、自任首领、并集商业巨头于一身的地方枭雄,肩扛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处上校团长的官衔,统治长泰全县及安溪、同安边境长达14年之久。叶文龙牵头扩建了岩溪小学的校舍,还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办学经费。叶文龙特地从厦门大学等地厚聘一些优秀教师前来任教,资助“长泰教育参观团”赴江、浙、京(南京)、沪参观学习,支持组成长泰排球队并资助训练经费(长泰排球队曾在全专区和全省性的比赛中夺魁)。时任省教育厅长郑贞文给叶文龙赠“热心教育”匾。一位看似没有文化的统治者,却干了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办学之事。

今天的崇正书院虽然不再用做学堂,但它的周边坐拥长泰县第二中学、岩溪镇中心小学、岩溪镇中心幼儿园,已然学村。笔者曾在二中读书、教书,和学生一起面朝滔滔的龙津溪吟诗诵文。

猜你喜欢

文龙书院民国
李文龙:十年霜雪磨一剑,今朝出鞘试锋芒
咏莲
母鸡
仙逝的“文龙”你在天堂还好吗?
文龙 你在天堂还好吗?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