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写作能力

2018-05-14豆明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3期
关键词:实验报告应用型人才写作能力

豆明瑛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众多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上进行了探索。本文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写作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通过尝试借鉴科技文献的书写结构与思路,改进现有实验报告的写作方式,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获取信息,培养其文档的撰写能力。同时,选取数名学生进行试验,并取得了一些有益成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验报告;写作能力;科技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3-0269-02

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经济发展方式正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加快转变。而纵观欧美发达国家现代化历程,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橄榄型,即学术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和一般劳动者占少数,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占大多数[1],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需要。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2],这就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出大量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何为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与精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不同,它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承担着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为人类社会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重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在用,本质是学以致用,以掌握知识与能力为基础,满足社会实践或工作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3]。作为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结构具有多样性,除了扎实而专业的技能素质,还需较强的社会能力素养[4],如文档撰写能力、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管理能力、业务协调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5]。

二、实验报告撰写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环节,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有着独特作用[1]。

一节完整的实验课应包含两部分,即课上对实验的做和课下对报告的写。而以往的普遍认知几乎都停留在学生对于实验的操作,特别是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是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和步骤按部就班地动手完成,而师生对课下完成的实验报告均不够重视,存在形式固定、内容重复、抄袭严重等现象[6]。所谓实验报告,是在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中为了检验某一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把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完成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再认识过程,能够有效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验报告看似简单,却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及思维严谨度,同时它不仅是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雏形,同时也是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在文档写作,特别是工程文档写作方面的最初形态。一份好的实验报告应该是专业、规范、工整、简明扼要、清晰、可读性高的,同是具有使用方便、交流方便、维护方便等特点,它在呈现个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呈现技能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7]。

三、如何撰写实验报告

科技论文是科技人员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甚至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进行的书面表达。论其本质,科技论文和实验报告是一样的。因此,效仿科技论文的格式和逻辑来书写实验报告值得我们思考。

科研论文的框架为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论点、论证、扣题结论。而较之实验报告的传统框架,即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结果分析、注意事项及总结,摘要和参考文献属新增内容,其余各个部分之间又有着相似或者相关的地方。题目部分自不必说,乃是一篇报告或者文章给人最直观的认知,同时也是对一篇文章内容的高度总结。

摘要相当于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一篇文章凝练后的呈现。这一部分在原来的实验报告中是没有的,较之之前扁平化、平面化的报告,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站在高处概括、立体、更深刻的理解实验目的、内容及方法。书写时要注意言简意赅地描述文章的重要信息,如该项实验的重要意义、重要思想以及重要结论。引言是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目的是向读者简略描述文章的相关背景及意义,并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在我们原来的报告中对应的部分是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结合体。引言部分在书写时应从实验意义写起,随后需要介绍和该项实验相关的内容,包括相关假说、实验指标的含义等,逐层深入,环环相扣,步步剖析,最终使问题细致具体到某一个点上。方法是将实验内容、所需仪器设备、实验步骤以及数据的测定方法详细、完备地进行描述。很多实验方法和内容都是固定的,但是实验步骤则会因人而异,因此书写时一定要如实客觀描述自己的操作。结果需要作者结合实验得到的图表以及数据、现象等,将最终数据或现象丰富、详尽、如实地进行描述。讨论和结论则是一篇论文中最重要、核心的部分。

四、试行效果

针对上文提出的撰写方案,已获得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教改项目的支持,并随机选取20名学生进行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以及数字电路实验三门课程的新版实验报告电子版的撰写尝试。虽然在试行伊始,学生心理上存在畏难情绪,同时也出现了难以理解和接受、撰写时间长且不规范、报告质量粗糙、相关绘图软件不熟悉等问题,但是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以及每次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摸索尝试,学生在后期撰写过程中,对新报告的理解和完成质量均有了显著提高,并且积极性、主动性和新鲜感明显高涨。而新报告对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影响,如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工作过程中的文档写作等,则需要继续进行长期、持续的跟踪关注。另一方面,教师在批改新版实验报告上所需的时间远比原来的报告所需时间多,主要原因在于电子版的撰写形式。

五、结语

技术资料的撰写与利用是应用型人才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主要基本能力。在现有教学活动中,涉及资料撰写的课程主要为实验报告与毕业设计。由于传统的实验理念重实验、轻报告,因此使学生不能有效的培养技术资料撰写能力。本文提出的实验报告撰写模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效的完成了知识应用、文档撰写、文献搜索的培养内容,帮助学生在前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资料的撰写以及文献的科学使用,进而在毕业设计中完成知识体系化、文献搜索、资料撰写的最终融合与加强,同时分解学生毕业设计完成的压力,使学生有效的掌握技术资料的撰写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进入工作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文元,谭永宏,包本刚.地方高校实验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120-122.

[2]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6-11.

[3]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4]张静,田录梅,张文新.社会能力:概念分析与模型建构[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1991-1998.

[5]秦淑平.大学生社会能力的提升与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2):134-135.

[6]马聪玲,饶汉文.谈谈如何书写实验报告[J].科技咨询导报,2006,(18):231.

[7]张军.计算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61-164.

猜你喜欢

实验报告应用型人才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实验报告
数据挖掘算法对于提高实验报告质量的作用探讨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验报告无纸化管理平台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