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8-05-14江霞
江霞
摘要: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小学语文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锻炼,如何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3-0241-02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来看,首先,语文教学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掌握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拼音、生字词、语句、段落等的知识,才能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学习好语文课程,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意义重大。其次,正因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是基础性教学,因此学生在掌握这一课程相关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课程绝大多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颖的,如何通过有效课堂设计让学生更高效的接受新知识是关键,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来为学生打造扎实的基础性语文知识学习。
语文课程博大精深,但是其教学内容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领读、抄写、默写等作业较多,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很容易对语文产生厌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学好语文,打好基础。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主导地位突出,民主氛围欠缺。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课堂主次的不分。一些资历较高的老教师秉承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自身为主导,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的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在教学过程中,课堂难以形成民主的氛围,学生无法自由抒发所想,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枯燥无味。现阶段多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师领读生字词、全文通读、理解文章、背诵文章,这一过程教师贯穿始终,如果不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惰性的养成,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增强,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索然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致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
3.课堂场所限制,学习视野有限。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场所基本上就是一间固定的教室,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开始向多媒体教室转移,但始终脱离不了教室的条件限制。在这样有限的空间限制下,学生的学习视野有限,知识范围也受到一定的局限,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视野的拓展和知识体系的全面构建。
4.缺乏合作学习,学习效率不高。当前合作学习经过教学实践验证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合作教学和学习的关系,更要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关系,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更能锻炼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是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很多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足。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创造师生平等、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要想让学生能和教师之间形成爱交流、会交流的和谐关系,首先就要让学生意识到师生间的平等地位。作为教师,在一开始接触学生的时候就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教师应和学生交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教师要亲切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优劣之分;教师要充分肯定每位学生的优点和价值,激发他们的自信。教师在班级内应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悉心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并对其中合理的较好的建议及时反馈兑现,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利于语文课堂的后续教育。
2.创新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课程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缺乏吸引和激发元素的。在学生们看来,语文课程更多的是学会读写字词、文章,能够背诵课文等,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多是通过学生反复练习和死记硬背完成的,这样比较呆板的语文教学模式无疑是在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形式,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创造力。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很多教师忽略了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现阶段,教育界普遍提倡情境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即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再通过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找出解决策略,直至学生自主找出答案,最后教师再进行反馈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类似于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只需要记住答案即可,这样的教学模式毫无意义。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是进行有效性教学的良好策略。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合理设置情境,带領学生进入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让学生置身课本描写的环境和故事之中,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某天放学时,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四年级的小同学们几乎都带了伞,就小明没有带,带了伞的同学陆陆续续撑起小花伞回家了,留下几个没带伞的同学在教室门外焦急的等待,这时,原本已经撑伞走进雨中的小新又回来了,小新把伞撑在了小明的头顶上说:‘我们一起吧,于是他们开心的一起回家了。第二天,小明把小新与自己一起撑伞的经历写成了一篇小短文,小新的行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同学们,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你们觉得呢?”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们分享自己乐于助人的经历,大家都在分享着彼此的小感动,真正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真理。这样的课堂教学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给予是一种快乐要有效的多。
3.创新课堂形式,摆脱传统束缚。现阶段,一些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灌输式”的教育现象依然严重。这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被动性较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受到打击,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式,不利于发散思维和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对此,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不断创新课堂形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文时,教师突破了教室对于课堂的限制,带领学生走出去,真正到野外去发现春天,感受真实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春天。回来后,教师让学生一一发言,说出自己找到的春天都有哪些景象,学生们畅所欲言,激情饱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4.改变单一的课堂形式,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传统的课堂过于束缚学生的自由,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更不利于“对话式”教学的实现。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适当改变课堂形式,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恐龙的灭绝》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导致远古生物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意见,再派代表发言。
5.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发展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帮助改正学生的不足之处,提高他们的对话能力。如对在课堂上乐于发言、见解独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并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指导;而对于沉默寡言、内向胆小的学生要多多鼓励,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在组织活动时,让他们担任组织者和发言人,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对话机会。
四、结论
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学好语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而小学语文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现语文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和总结,不断与时俱进,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适当创新和调整教学方案,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郝俊格.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OL].学周刊,2015,(23):137.
[2]刘浩.紧扣有效,润课细无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1):188.
[3]吴萍.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落实学习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