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

2018-05-14冼广铭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3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国际化

冼广铭

摘要:本文针对国际化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详细研究与探讨了基于CDIO的创新型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卓越软件工程师”创新培养模式、基于国际化软件创新工作室的理论学习模式和技术学习模式、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项目开发的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模式和校企合作国际化软件类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等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方案。本文为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软件工程人才的市场需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队伍,使软件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协同创新;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3-0161-04

一、协同创新概述及国际化软件创新型人才的定位

协同创新,指的是通过突破创新主体之间所产生的阻碍,有效汇聚创新资源及各项相关要素,充分协同各方优势以释放多方或双方之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1]。从广义上来说,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创新的本质,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基础;创新思维的培养既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又能在此基礎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获得新概念、新理论;创新人格是创新的灵魂,具备创新人格能够催化和激发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的实际操作,是创新得以实现的基本要素。具体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划分基于软件产业的实际需要,具备多层次、实践性、复合型的特点[2]。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已成为国际科技与产业竞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3]。软件产业界对软件人才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具有合格的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一定的项目经验)、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必备的职场能力(较强的团队精神、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4]。

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5]的教育应该以培养多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开发人才为目标,按照企业和领域需求确定培养方向,按照产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形成灵活的课程体系、动态的教学计划;全面加强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和借鉴国际软件人才培养经验,重点培养“IT银领”,真正实现各类软件人才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6]。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原因,对国际化软件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为培养高端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3],针对存在的问题,围绕培养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国际化软件创新人才,积极开展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并初步形成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推进国际化软件人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实践证明,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7]只有走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培养道路才能顺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现实意义重大,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近年来,尽管我国不断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投入,但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依然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缺乏战略目标;(2)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缺乏完整的体系结构;(3)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尚不健全;(4)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规格缺乏标准;(5)师资队伍结构国际化的水平不足。因此,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7]。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社会对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基于CDIO的国际化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卓越软件工程师”创新培养模式、基于国际化软件创新工作室的理论学习模式和技术学习模式、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项目开发的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软件创新实验室建设模式、校企合作国际化软件类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模式和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等的解决方案。

三、系统化的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基于CDIO的创新型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面对国际化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基于CDIO标准,对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更具竞争实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输送满足其需求的国际化创新型软件人才。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CDIO教育模型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8]。在CDIO标准框架内,将CDIO精神贯穿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模块、教学环节来落实软件产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以满足软件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创建课堂授课、课外辅导小组授课、课外兴趣小组授课三层授课体系,尤其是对那些对软件工程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结合课外辅导小组中的表现,参与到课外兴趣小组的科研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9]。

2.国际化“卓越软件工程师”创新培养模式探讨。针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封闭性、单一性和静态性的特点,提出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开放(open)、主动(initiative)、动态(dynamic)”式的国际化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简称“OID”的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型充分体现了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知识、创新、实践”为研究核心,将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体现“需求驱动、技术引领、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学科发展思想和“开放、主动、动态”的国际化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策略[10]。

3.基于国际化软件创新工作室的理论学习模式和技术学习模式研究。针对传统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依托创新工作室模式,提出了基于创新工作室的国际化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软件开发创新工作室的发展包括三个部分:基于创新工作室、一致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技术学习模式以及主动性与互动性相结合的团队意识培养。

在国际化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工作室是一种崭新的实践教学方式,它的成立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更快、更有效地培养在项目中的实践能力。在创新工作室中国际化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软件开发人才,这是对工作室中所有学生培养的一个一致性目标。但是,在国际化软件开发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创新项目内容,培养出软件开发中不同方向的人才[11]。

4.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人类已经进入了新信息技术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包括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件、新型显示、高端服务器、信息服务和集成电路等。新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创新的主要平台之一。随着网络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基于网络技术应用产生的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并将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各高校在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着重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在交叉学科的视域下注重创新环境与意识的培育。首先,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着力为学生营造求实、创新的校园文化,培养“弘扬创新精神,推动创新实践,打造创新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创新理念。其次,开设学科交叉的通识教育课程。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表明,跨学科交叉研究符合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开拓思维成为科研的重要途径之一[12,13]。最后,开拓全新的人才培养视野。在新信息技术视野下,大学高等教育应采用文理结合、学科交叉的复合型通识人才培养模式。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得学生具有更加广阔和坚实的学术视野,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最终培养,使其具有创新能力。(2)注重学研结合的创新实践素质培养。一方面,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了教学相长[14]。

5.基于项目开发的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国际化软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学生实际软件开发能力相脱节的矛盾由来已久,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通过实际项目训练将理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此同时,结合大系统项目的开发与实施,遵循均衡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的原则,探索培养有特色的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的实用模式[15]。

6.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模式研究。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合作[16],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的优势,将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毕业进入职场做好准备,同样也是为企业挖掘和储备人才。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也非常高,探索校企合作建立软件创新实验室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非常有意义。校企合作建立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实验室模式的探索:(1)提高实验室的硬件条件;(2)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构建了“厚基础,专实践”的课程体系;(3)提高师资队伍水平;(4)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17]。

7.校企合作国际化软件类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探讨。随着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软件类人才,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具有专业优势和特色的“3+1”校企合作国际化软件类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突出了实践特色的人才质量意识,打造了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与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并完善两个对接。(1)人才培养要求与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内容和方式实行无缝对接。(2)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内容和方式与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实行无缝对接,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就业工作机制[18]。

四、结论

软件产业是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石,软件学院是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摇篮,一个国家的软件人力资源储备、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该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软件产业对人才的数量、质量和构成层次的要求都非常高,针对科技飞速发展对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提出的需求与挑战以及现阶段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与探讨了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其研究与探讨对推进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春英,张宏国,车楠.基于协同创新的软件学院新型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0):188-189.

[2]刁志坚,聂丰英.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分析[J].才智,2015,(36):169.

[3]周世杰,王琪化,张凤荔.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6):316-319.

[4]李益民,解成俊,刘军,王继忠.应用型软件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0):109-111.

[5]林楠,李翠霞.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计算机教育,2010,(24):12-15.

[6]程静,孙占锋.软件人才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9):111-112.

[7]卢苇,蔡圆媛,邢薇薇.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76-83.

[8]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81-83.

[9]孙凌宇,冷明,郭晨,等.基于CDIO的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1):239,245.

[10]欧阳纯萍,刘永彬,阳小华,等.“卓越軟件工程师”创新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15):78-81.

[11]张丽娜,张悦,陈枭.基于创新工作室的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软件工程,2016,19(1):19-20.

[12]李克武,胡中波,郑伦楚.以学科交叉路径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1,(7):36-37.

[13]戴志锋.论学科交叉与校企合作融合下的复合创新型IT人才培养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50-51.

[14]赵安平,马燕.新信息技术环境下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14):23-26.

[15]牟艳,陈慧萍,王萍,陈鹏,丁波.基于项目开发的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1,27(9):27-29.

[16]赵晖.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理论导报,2011,(10):50-51.

[17]郭红建,梅轶群.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创新实验室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3):91-93.

[18]左辉群.“3+1”校企合作软件类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与创新[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4):138-140.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