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教学模式下《道路交通安全(双语)》 课程建设的探讨

2018-05-14贺玉龙孙小端曹静杨孝宽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3期

贺玉龙 孙小端 曹静 杨孝宽

摘要:《道路交通安全(双语)》课程在国际化教学模式下,开展了如下四点教学探索:(1)以国际化教学模式为指导,建设了《道路交通安全(双语)》课程体系;(2)双语教学与国际知名教授讲学共同建设本课程的国际化教学模式;(3)以行业规范的国际性对比、引入国际的先进经验、基于行业规范综合应用的工程实践训练;(4)“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立体化的教学平台的构建,增加了学生工程应用的实践机会,延伸了教学时空,并拓展了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国际化教学模式;国际性对比;“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3-0137-02

一、前言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一直都居于世界前列,尽管最近两年数量有所下降,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近年来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汽车保有量仅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1.58%,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总数的8.70%,万车死亡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有效地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交通安全已经受到全球关注,中国政府与行业部门对交通安全的关注也日益提高,2012年国务院已经将交通安全目标列入城市发展规划的目标之一。《道路交通安全(双语)》作为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的讲授对于提升我国未来道路工程师的交通安全设计理念,增强交通安全专业知识与工程应用,提升我国道路安全水平,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机动化发展先于我国,他们在机动化的进程中积累了数十年的成功经验,交通安全的目标是减少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事故对生命的伤害程度。广泛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指导我国交通安全的改善。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双语的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国外研究成果的深度交流,并可以拓宽本专业学生在交通安全研究方向的国际化视野。基于此,本课程团队总结道路交通安全领域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与教学经验,开展了国际化教学模式下《道路交通安全(双语)》双语教学的探索。

二、《道路交通安全(双语)》课程体系的建设

《道路交通安全(双语)》是与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密切相结合的安全工程实践的应用课程,因此,要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体系将从专业认识实习、认知实验、自主实验、课程设计、虚拟仿真等方面进行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的多层次的实践环节。结合课程定位,总结该课程主讲教师团队20年以上的道路交通安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形成“以工程实践方法为主,以案例分析为辅,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能力为特色”的实践性为主的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团队总结美国、挪威、瑞典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与工程应用中的经验,同时结合交通工程领域特色和我国现阶段的交通安全方向的工程需求,经过多方分析和比较,总结课程体系有如下七个章节:第一章:道路交通安全概述;第二章:道路交通安全基本的基本理论;第三章:交通安全分析数据的需求与数据分析技术;第四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第五章:道路安全设计;第六章:人因工程在道路交通安全中的影响;第七章:交通安全改进方案。

三、以国际化教学模式理念实现课程的双语教学

在此国际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下,课程建设团队综合了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辛辛那提大学、宾州州立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和瑞典隆德大学的《道路交通安全(双语)》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案材料,并采集了来自于美国、英国、德国、挪威、瑞典的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与教学素材与工程案例,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性与教学实践性的双语教学课件,国际知名教授的教学模式也应用于本课程的教学中。在2016年本课程的教学中,本课程建设团队成功邀请了挪威科技大学的教授和美国多所大学的教授进行了《道路安全工程(双语)》全英文课程教学探索,由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双语教学的辅助。以双语教学与国际知名教授讲学共同建设本课程的国际化教学模式。

四、以行业规范的国际性对比展开教学

深入对比分析国际国内的规范与标准的差异性。《道路交通安全(双语)》课程的建设目标之一是增加学生的国际视野与专业知识的交流能力。在此目标的指导下,《道路交通安全(双语)》教学中加强了国内外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对比分析,例如:美国道路设计指标的标准与中国道路设计指标的标准的对比分析。又如:针对道路平面设计中,路口转弯半径的设计,中美两国设计的车型有所区别,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分别针对设计车型、设计指标取值与行车安全性的对比分析,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对比分析的原则、对比分析的关键参数如何选取以及合理地对行车安全性进行评价。

引入行业发展中的先进经验与重点知识。《道路交通安全(双语)》课程的建设目标之二是跟踪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与热点问题。在此目标的指导下,《道路交通安全(双语)》教材中增加了目前国内专业教材中少有的“路侧净区”的概念及其量化方法的内容。美国提出的宽恕型设计理念,发现“路侧净区”在改善道路路侧安全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尚是空白,因此总结美国改善交通安全的经验,将“路侧设计”内容补充到本课程教学内容中,从而实现本课程教学内容立足国际发展前沿,在行业的最新发展态势下具有前瞻性与时新性。基于行业规范综合应用的工程实践训练,《道路交通安全(双语)》课程的教学也注重国内行业规范的应用。没有行业相关规范的深入理解、综合应用,也无法达到本课程的工程实践目标。而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的分析,需要依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T B05-201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等,同时也需要综合多门课程的内容。为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本课程团队采集了某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行视频数据,并筛选出高风险路段作为工程实践训练的样本,每名学生有机会对自己唯一性的风险点,综合查阅上述规范、标准进行工程实践的训练。有了综合运用各种规范的训练,也就锻炼了交通安全分析中的工程实践能力。

五、“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在本課程的双语教学中,还兼顾了“理论与工程应用”两方面的教学内容。“理论”是指交通工程学中所涉及的交通安全分析与交通仿真软件的学习;“工程应用”则是指现场交通安全踏勘关注点、道路工程安全数据采集与分析技能的培养。由于理论教学课时有限,在本课程课堂教学之外,在专业认识实习中融入道路交通安全的工程理念,通过在专业认识实习中带领学生参观我国安保工程的示范道路——109国道,现场观察道路安全工程改善中常用的安全工程技术,形成道路交通安全的初步感知,随后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指导为本专业学生分组进行交通冲突观测的数据采集方案设计,并运用交通冲突分析技术开展采集样本路段、路口的交通安全评价与改善方案设计,从而将道路交通安全分析的全过程融入交通冲突分析的课程设计中。应用于此外,还要将课程内容延伸到交通仿真软件训练中,进行道路安全改善方案的前后对比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结语

经历了8年的双语教学的研究、探讨和教学实践,现将《道路交通安全(双语)》教材在其编著过程中的一些特点总结如下:(1)任课教师编著的双语教材,兼顾双语课程教学与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集英文原版、中文优秀教材的特点于一身。(2)双语教材的英文主体定位为专业重点词汇提供了中、英文对照,为学生提供了方便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授内容。(3)双语教材的国内外对比,从行业的标准与规划的对比入手,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国际视野,对比性的编著方式,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4)双语教材的生动性,不仅体现在教材编写与印刷方面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同时,教材内容的时代特点,丰富了学生专业知识与时代发展特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贺玉龙,杨孝宽.《交通工程总论》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10):209-211.

[2]贺玉龙,张金喜.完善交通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