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制”理念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2018-05-14李京宝肖敏续惠云骞爱荣尹大川商澎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3期
关键词:定制

李京宝 肖敏 续惠云 骞爱荣 尹大川 商澎

摘要: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高校中的确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定制”理念以教学服务科研为导向,体现“学为主体”的思路,有利于提升课程教育效果,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科教结合。本文就“定制式”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定制;研究生课程教学;科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3-0107-02

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紧迫任务[1]。然而由于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等原因,目前高校存在重科研、轻课程的倾向。从研究生角度出发,评价中科研成果权重巨大,甚至影响到后来的深造、就业及出国等,而课程成绩几乎可以忽略。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内容往往与其实践研究契合度不高,学生们兴趣不高[2]。此外,研究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传统的课堂授课也就不会像本科阶段那么重视;如果课题研究在时间上与课程冲突,学生多半会选择研究(这也是绝大多数导师的选择)。种种原因导致了高校研究生课程学习地位的下降,继而可能影响课程教学水平,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为了避免这一尴尬局面,切实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可以将课程教学重新定位,提倡“定制式”教学,即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服务具体科学研究为导向,以课程学习促进科研工作,缓解甚至逆转课程学习和科研看似存在的矛盾,课程教育和科研工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定制”服务体现了客户对个性的要求。其实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从培养目标到培养模式、从培养方案到课程体系都有着“定制”思维的成功范例[3-5]。将“定制”思维深入细化至教学内容上,即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比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增强师生的互动性,进一步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定制”教学模式可以应用于有实践要求的课程,尤其是理工科研究技术类课程。西北工业大学在《蛋白质实验技术》等课程中探索践行了“定制”理念,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现就“定制”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对授课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

“定制”教学真正体现了“学为主体”的思路,在多个方面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课程内容上,不能局限于原有的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实践需求做调整,教师可能面临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其次仅有书本知识而“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定制”教学对实践性的要求更高,授课教师只有真正操作过类似实践,才能把课讲得生动,有即视感。这两方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对教师的责任心、知识面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需要與研究生导师紧密联系

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在学业之初往往对自己将要开展的研究并不十分了解,不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基础知识和实验手段,也难以对“定制”课程提出具体要求,这时与导师们的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定制”课程的内容设置服务于科学研究,授课教师服务于研究生和导师。其实不一定要求导师们过多的参与课程内容的制定,授课教师只需树立服务的意识,平时加强和同事之间的交流,留心导师的研究方向即可。此外,还可将导师们直接引入课堂,就其熟悉或擅长的技术或知识向学生们讲解,这是促进课程与研究衔接的又一手段。

三、多层次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快速发展,并逐渐被各级教育教学所采用[6]。西北工业大学《蛋白质实验技术》课程设计了多层次的案例教学:(1)教师结合自己蛋白质纯化工作的实际,在原有报告甚至是学位论文答辩的材料基础上完成了课件,设计提问和讨论的要点,突出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特别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在情景描述上突出即视感,同时以第一人称交流科研过程中的感受,包括心得、收获、愉悦甚至懊恼等,使学生感同身受,提升授课效果。(2)让往届研究生“现身说法”,和新生讨论交流自己在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及相关原理和解决办法。由于科研课题的承接性,也可使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3)对已经开展研究的学生,可将课堂“翻转”,让他们成为授课的主体,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促进研究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讨论制定解决方案,有助于研究生从理论到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全时空的跟踪指导

“定制”的教学指导绝不仅仅发生在培养方案所确定的授课学期内,而是贯穿于整个研究生的学习研究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与导师的沟通和对学生课题的了解;课堂上对专项知识和技能的侧重和实践,特别是实践环节,可以改变原有教师准备实验的做法,以学生实际进行的相关实验环节作为课堂实践环节,真正做到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无缝衔接”;课程结束后,仍应与学生保持联系,对相关实验提供咨询,这种指导甚至要持续到研究生的论文写作甚至答辩准备过程中。指导发生的空间不仅仅限于教室,还包括公共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乃至答辩会场等场所。对于有代表性的实验可充实到日后教学案例中,这种来自于“师兄师姐”的案例更显亲切。

五、将商业技术讲座引入课堂

学术交流是研究生扩大知识面的有效途径,现有的学术讲座多以邀请领域内知名学者为主,他们固然会在某些领域引领学科的研究方向,娓娓道来的研究故事引人入胜。然而这样的学者往往在时空上与实验台有一定的距离,故在回答具体研究方法问题的时候往往语焉不详,在具体操作细节方面对研究生,尤其是初入科研领域的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就显得不那么“接地气”了。相比之下,一些商业化技术讲座对于渴望获得技术指导的研究生就更有帮助了。产品工程师或技术支持会将技术方法的背景、原理、操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案介绍的非常详细,更能够有针对性的回答甚至解决研究生在科研中间遇到的实际问题。

六、定制内容和基础内容有机结合

“定制”并不是意味着完全按照学生的要求安排课程内容:不同学生之间的要求难以全部满足;课程的安排应忠实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和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结构。“定制”理念的实现程度要根据课程体系、学生基础和研究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切不可矫枉过正,为了满足部分学生的要求而使得其他学生失去了对课程的兴趣。“因人设课”是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应该避免的,这里的“人”是指教师,所以确切的说法是不“因师设课”,而应该关注研究生的兴趣,即“因生设课”。如果说以往的研究生教学模式好比盒饭,组合有限,无自主选择的余地,那么后来愈加丰富的课程资源就如同“自助餐”,研究生可以根据研究兴趣来选择课程组合,而“私人定制”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内容上体现了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比“自助餐”更胜一筹,从“食材”到“调料”,乃至于“烹饪方法”都可以依据自己的“胃口”来决定。

如何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突出科教结合是研究生培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相信“定制式”的课程教学方式会对强化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科教结合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Z](教研[2014]5号).2014-12-05

[2]郭海燕,魏遂烽,石中英.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

[3]靳久强,张风华,熊浩平.度身定制培养方案 开展有特色的研究生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

[4]孟大伟,吴秋凤,刘胜辉,等.“定制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9).

[5]陈思宏.基于校企合作的定制式课程体系实施方案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4.

[6]徐延宇,汤小红.案例教学理论基础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

猜你喜欢

定制
告别单身,“定制”的老公也靠谱
互联网背景下的个性化消费
汽车“定制”卷土重来
到海外“定制”宝宝的诱惑
“定制”完美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