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对外交流机制 提升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2018-05-14叶方李一兵张朝柱董千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3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

叶方 李一兵 张朝柱 董千慧

摘要:研究生国际化是中国高校教育发展的现实趋势,同时是改善和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对提升高校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水平的必要性做出了阐述,提出了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主要实施策略:搭建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建立有效运行与保障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研究生因材施教。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与教育;国际化人才;对外学术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3-0055-02

我国具有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教育需求,研究生国际化竞争能力的提高已逐渐获取了我国政府、教育部以及各高校的廣泛关注。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向严标准、高层次的方向发展,而具备国际化意识、国际一流的专业能力与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愈发成为国际社会稀缺的人才力量[1],并在近年来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获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培养模式的不足日趋明显,国际化水平亟待提高[2]。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程度的显著指标,其终极目标是为了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世界各国政府组织与高校机构之所以极其重视并关注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相关事宜,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国家战略规划所需,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研究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当前,世界互联互通更加紧密,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教育的国际化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外语教育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范式,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认真思考并回答的时代课题。国际化高端人才是当今世界环境下最为急需的人才。所谓的国际化高端人才通常应具备以下相关能力素质[3,4]:扎实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国际惯例;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综合处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意识积极的同时保证健康的心理素质。在这种人才需求下,国际化的培养战略成为了人才培养方式中最为符合时代潮流的一种战略模式。国际化培养战略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经历,尤其是增加其获得国际优质教育的宝贵机会,同时使其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加强其国际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相较于单纯的国内配让模式,这是国际化培养战略的一个较为显著的优势。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是培养国际视野、丰富专业知识结构、了解学习国际前沿学术动态和提高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如今的研究生培养教育模式上,国际化培养思想的执行和实施程度依旧有待提高。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思想不应该只停滞在政府或高校的决策层,而是应举八方之力,将这种培养思想落实在每一个实施层面上,使得该项工作平稳向前推进。尤其是在早期培养阶段中,宽阔的视野与平台条件对于学生的科研兴趣调动、研究方向的选取等都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有责任且有义务积极地鼓励研究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中,同时也应给予相应的活动经费支持。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创新型人才,本文提出了如下几项具体实施方向。

一、对外合作交流平台的搭建

学校、学院与导师应当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以及高校内部的境外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等多种类型的对外国际交流项目。建议采取研究生个人申请、所在院系或单位推荐、专家组织评审、综合择优录取等方式进行选报,并能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对外交流平台,加速国际化的步伐,与国际一流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尽最大努力保证每个研究生个体均能够获得公平的机会,能够享受到国际化教育的硕果。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应当支持学生参加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与世界一流高校进行联合培养,这是开拓研究生国际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国际同行的直接交流,研究生们探索前沿研究、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念得以坚定加深,其英文实际运用能力也能得到充分地锻炼和提高,同时其学位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和研究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保障。不仅如此,研究生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出色展现亦有利于展现当代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成果与魅力,提高中国高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声誉。除了支持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以外,积极与国外高水平高校开展合作项目,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同样也是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有效实现途径之一。在与国外高水平高校的合作中有助于我国高校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的国际培养与教育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可以得到实践环节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国际交流中的主体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包括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域的学生、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高校教师间的交流。这种直接的交流方式不仅能够开拓研究生的视野,还能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其他国家高校中的学习科研氛围,有利于其进行学习借鉴,并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化水平与层次。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与沟通能力以及自我表达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有效运行与保障制度的建立

要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公平的国际化教育机会,必须要加大相关政策的支持。各高校在努力争取国际化培养项目的同时,也应当努力健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有关制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国际交流活动。除了国际会议外,国内外联合培养方式通过协调政府、国外高校与导师为研究生提供赴世界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科研能力、沟通交流与创新实践能力。在交流期间,高校应制定相关保障制度并保持增进与外方高校的密切联系,保障学生在出国学习期间的各项权益。高校应落实项目协议制度和负责人制度,确保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项目能够具体有效地落实,对项目合作的框架和主要合作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高校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尤为关注选拔规则制度、学生对外交流中的课程学分互任转换制度等关乎研究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与情况,通过制度的规范化与合理化来切实保护学生的权利,保障国际化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学校还应当完善激励机制,应当将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引导院系及相关导师重视国际合作工作,鼓励相关教师在国际化培养工作中的投入并给予相应的回报奖励,以此形成项目示范作用。而中国政府也应加强针对于研究生国际合作教育进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建设工作,同时完善对研究生国际合作项目的质量监控机制,尽可能的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针对不同类型研究生因材施教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方面,不能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一套相同的培养模式,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确定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从课程内容学习、科研方向、未来发展方向等主要问题入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如何能够将国际课程知识、国际前沿科技发展、对外交流能力等很好地融入其中。在探索学生的培养方法中,可以将国际化的培养目标逐一渗透到学生各个阶段的培养当中,提高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与合作研究的国际化能力。国内高校应当积极举办或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国内的一流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有益于学生及时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最新相关信息、动态以及发展趋势,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学术视野,争取到国际或国内的合作交流机会,因而有利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改善。此外,政府需要广泛建立国际、国内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吸纳社会的优质资源,努力推进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式的深度革新与优化。

综上,通过搭建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建立有效的运行与保障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研究生因材施教等途径,对于国内高校完善对外交流机制、提升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水平、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夏品奇,江驹,王严.创新理念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0):53-57.

[2]周晓蓉,黄金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1-2.

[3]陈怡,孙文远.全球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03):25-30.

[4]杨恒,王静远.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途径研究[J].大学教育,2016,(05):23-24.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
城市国际化视域下武汉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实差距与实践新途径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职业院校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
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