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研究
2018-05-14黄英
黄英
摘要: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从健全组织机制、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和组建教学团队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3-0048-03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把“三个倡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去,实现“三进”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1.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表明,意识形态领域总是存在着遏制与反遏制、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在意识形态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会去占领。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运用,越多越多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发布、传递信息和学习知识,互联网在增加人们知识量的同时,也为西方敌对势力传播、散布信息提供了便利。在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面前,大学生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困惑迷茫。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了,使大学生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在一些不良信息的蛊惑下,有些大学生产生了理想信念的缺失和动摇,在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也表现出理想信念的迷茫和价值观的扭曲,这对高校坚守社会意识形态阵地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单靠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显然会势单力薄,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困惑、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2.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突出的重要地位。2017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师生道德素养;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只有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丰富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等内容,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适应新时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使大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课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通过理论教学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和体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使大学生不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
4.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必然要求。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的講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大学生深入社会、学以致用,形成明是非、知荣辱、懂美丑的良好观念,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1.思想上不够重视。根据调查,高校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并未凸显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如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否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调查中,48.5%的学生认为有,39%的学生认为没有,12.5%的学生则表示不清楚。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的调查中,选“课堂传授”的学生占62.8%,选“电视、网络媒体”的学生占67.4%,而选“实践教学”的学生仅有26.5%。由此可以看出,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由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短缺、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形同摆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没有渗透进去。
2.内容上不够丰富。设计不规范、内容不系统、形式不丰富、要求不严格、评价不科学等现象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较为常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形式的满意度”调查中,42.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对于不满意的原因,35.4%的学生认为教师敷衍、走马观花,29.3%的学生认为形式单调、没有教育意义。实践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手段单一,教师没有精心组织实践教学、挑选教学内容,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认同率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和感受也随之下降。
3.师资上不够充足。师资力量不足,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使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愿参与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大部分都是利用周末、假期开展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或者忙于教学,或者忙于搞科研评职称,或者忙于照顾孩子,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在“思想政治课教师身上是否體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中,50.1%的学生认为有,40.7%的学生认为一般,9.8.%的学生认为没有。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思进取,没有学习新的知识,满足不了信息时代大学生对多元知识的需求,还有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注重自身师德、师风的培养,无法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信服,在实践教学中敷衍了事,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1.健全组织机制。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领导机制、组织机制,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资金上给予支持,从行动上有效落实。学校思想政治部、学生处、团委、人事处、后勤处等各部门要加强配合和合作,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制定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仔细设计教学过程,使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科学化、规范化。要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纳入考核的内容,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评优、评先方面适当倾斜,激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丰富实践教学形式。(1)精心组织课堂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除了理论教学外,还要通过观看视频、主题辩论、小品表演、时政课堂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并在活动中自我教育和自我体验,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头脑的效果。(2)搭建校园实践平台。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实训中心或者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读书征文、诗歌朗诵、书法绘画、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摄影摄像、视频展播等活动;可以组织理论宣讲活动,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进校园做专题报告、讲座,搭建道德讲堂,邀请社会上的道德模范和优秀教师、学生给学生做报告;还可以组建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班级、宿舍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3)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和践行。比如从国家层面出发,让学生认同和信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参观、考察典型的先进企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美丽乡村基地、城镇优秀社区。从社会层面出发,让学生认同和信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目标,高校可组织学生参观监狱、到法庭旁听。从个人层面出发,让学生认同和信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目标,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还可以利用纪念日、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法律援助、医学援助、义务家教、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志愿公益活动,使大学生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中提高思想觉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开发网络教育平台。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优化校园网络空间,建立红色教育网站,围绕“三个倡导”进行板块化设置,包括科学理论、先进文化、精神解读、舆情分析、热点难点等内容,及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权威解释,避免引起歧义和意识层面的混乱。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邮箱、微信、微博、QQ、网络论坛等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辩论、有奖征答、网络知识竞赛、网络班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可以创设网络虚拟实践基地,开发生动、有趣、互动性强的实践教学软件,如网络虚拟法庭、网络虚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这样既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又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3.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单靠思想政治课专职教师难度较大,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非常必要。(1)高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训,通过提升学历、访学、进修、业务培训、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还应加强师德、师风的培养,以自身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道德言行征服学生、感染学生。(2)高校应建立鼓励思想政治课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承担辅导员工作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津贴和奖励,综合考量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其评先评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从而调动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去。(3)高校可以把辅导员、班主任、地方文化专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政府部门领导纳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兼职队伍,给予一定的物质报酬,发挥他们的专长,让他们介绍和讲解相关知识,使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与地方资源结合,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国情、省情、市情和乡情,自觉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配合,还需要从完善体制机制、改进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提高师资素质等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7.
[2]郭朝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5.
[3]向泽雄,徐柳凡,张道才.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个重要实践向度[J].巢湖学院学报,2015,(5).
[4]于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6).
[5]于广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J].学理论,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