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迎来打败IS后首次大选
2018-05-14黄培昭陈欣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陈欣
伊拉克12日举行新一届国民议会选举,约9000名候选人将角逐议会的329个席位。这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该国举行的第四次大选,也是2017年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宣布击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以来的首次大选。投票从当地时间早7时开始,下午6时结束,结果预计在投票结束后的48小时内公布。
伊拉克现总理阿巴迪寻求连任。美联社称,巴格达所在的中部是阿巴迪支持者的区域。他们支持者表示,他们感谢阿巴迪带领伊拉克击败IS。除了什叶派、逊尼派以及库尔德人三方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伊拉克什叶派政治精英内部分裂也为此次选举增加更多不确定性。阿巴迪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前总理马利基和同样参加反恐作战的前交通部长哈迪·阿米里。另一位关键人物是什叶派宗教领袖穆克塔达·萨德尔,他反对美军干预伊拉克,在底层什叶派民众和南部省份中拥有广泛的追随群体。
“阿拉伯新闻网”称,为确保选举投票顺利进行,伊拉克政府强化了安全措施,提前关闭边境、机场以及禁止部分路段车辆通行等,投票日当天,摩苏尔等伊拉克主要城市实行宵禁。在首都巴格达,更是设置三层安保防线,如临大敌。即使这样,萨达姆家乡所在的萨拉赫丁省和东部的迪亚拉省,还是发生多起针对议会选举的袭击事件,造成9名安全人员死伤。
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13日称,此次选举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擦去IS在伊拉克留下的“污渍”。过去4年,IS曾肆虐伊拉克1/3的国土。埃及《消息报》评论称,“IS虽大势已去,但它幽灵不散,化整为零并转移战场,避免正面作战,蓄积力量以图东山再起,它的危害和破坏性影响力不可能消失。”有媒体认为,伊拉克选举虽然相对平稳地落幕,但该国复杂的政治进程和严峻的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作为“伊拉克战争”的后遗症,这两个问题会继续困扰伊拉克民众。
2003年伊拉克战争打响,萨达姆的倒台并未催生出民主和平的伊拉克,国家陷入教派分裂之中,数十万人死于战火。英国《卫报》称,伊朗支持的反对派和美国更青睐的总理阿巴迪都没有真正打动选民。12日的投票是2003年萨达姆政权倒台后的第四次,选民对于投票已经没有之前几次那么充满热情,在巴格达西部的一些投票站,选举监督人员的人数甚至超过前来投票的人数。
美国《华尔街日报》13日称,伊拉克选举委员会表示,此次议会选举的投票率低,只有约45%,比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以来的前三次大选都要低。有伊拉克人表示,他们厌烦了总是同一批政治人物竞选,这些人无法解决该国长期积累的腐败、治理不善以及经济复苏乏力等问题。“伊拉克已经疲倦了”,《卫报》称,有选民坦言,事情不会像念咒语那样一夜之间就发生变化,真正的民主和改变需要时间。
路透社13日引述伊拉克选举委员会消息人士的报道称,非官方数据显示,总理阿巴迪的阵营得票领先。与此同时,什叶派穆斯林领袖萨德尔的联盟表现抢眼。《华尔街日报》13日称,美国希望出现一个民主的亲西方伊拉克,作为对抗伊朗的力量,所以他们暗中支持阿巴迪。不过,战胜IS并不意味着阿巴迪能稳获选举胜利。他的阵营也许能够以微弱优势赢得多数席位,但他必须组成执政联盟。
路透社称,阿巴迪连任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探究原因,一方面是这名电子工程学博士出身的总理“缺乏领袖气质”,另一方面是他所领导的政府没能有效改善伊拉克经济。即使阿巴迪连任,下届政府面临一系列挥之不去的挑战,包括重建战争摧毁的地区。伊拉克需要超过800亿美元修补IS带来的创伤,但伊拉克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仍面临重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