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
2018-05-14张一清
文/张一清
离我们最近的,往往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比如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着汉字,却很少去想一想,这每一个汉字背后,到底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的《身边汉字·花草字传》就是一套从汉字里寻找传统文化之美的书。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点评嘉宾、《百家讲坛》主讲人张一清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主考官、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梁艳读,是国内首套可以随时听读的“说文解字”类图书。每篇文章配以二维码,可以在翻阅图书的同时扫描听读相关文章,使读者能够立体感受汉字的音韵之美。
“荷”上边的“艹”表示它的意思与花草有关,下边的“何”表示它的读音,上下合在一起表示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水生植物。
这种植物出淤泥而不染,花叶壮硕,花色娇美,根茎子实,均
是人间美味。因此,从古至今吟颂它的作品不胜枚举。例如南宋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再如汉乐府《江南》中“鱼戏莲叶间,莲叶何田田”,描述的是一池碧水荷叶如盖,些许鱼儿在茂密的荷叶间嬉戏穿梭。诗句中的“莲叶”是“荷叶”的另一种称呼,这是因为“莲”与“荷”指的是同一种植物,“莲花”亦即“荷花”。
然而,如果从更准确的意义上说,“荷”最初指的是这种植物的叶子,而“莲”指的则是它的子实,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莲子”。而且这种植物的不同部分还各有各的名称,比如我们很常见的“藕”就是它的根茎;而“芙蕖”则表示它的叶子;“菡萏”指的是类似“穗”的部分,也就是口语中常说的“莲蓬”。当然,也有意见认为“菡萏”指的是未开花的花苞。
更有意思的是,“荷”这种植物以及它的各个部分之所以有现在的名称,其中还包含着一些鲜为人知的理由。例如“芙蕖”,原本作“夫渠”,而“夫”与“渠”这两个字都有“大”的含义,恰好符合荷叶较大的特征。与此相辅相成的是荷花最初也称“夫容”,即后来的“芙蓉”。这种名称也蕴含着荷花花形较大的意味。
“菡萏”按照解释是荷花的“秀”,而“秀”本来的意思是植物的“穗”,后来也可以指植物的花;再根据“莲蓬”的主要特性就是包裹荷花子实“莲子”的,而“菡萏”这两个字里面的“函臽”原本就有“凹陷、包含”等意思,所以认为“菡萏”指莲蓬比认为它指“花苞”或许更恰当。
再行一步
与上面几种情况相比,最有意趣的大概要数这种植物为什么称作“荷”了。按照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征的若干古代文献,“荷”这种名称是由于这种植物“大叶骇人”所致。因此,如何阐释“大叶骇人”就成了探究“荷”这种名称的津梁。
一般情况下,比较硕大的事物对人来说,直接影响大致有两种:一是压迫感;二是由压迫感所引起的即时反应。如果一种事物具有向人施压的情况,那么也就可以认为人会承受某种压力,而“荷”读作hè的时候,恰好就是“担负、承受”等意思,因为“荷”里面包含的“何”在甲骨文里就是人挑着担子的形象。
另外,从人受到硕大事物惊吓的反应着眼,一般人大概不外乎惊呼或惊叹,而“嗬”恰好就是表示惊讶的一个语气词,这个字里面包含的“荷”在古代刚好也有表示语气的用法。因此,无论是上述哪一种原因所致,“荷”的得名都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过程。
当然,荷花从古至今受到方方面面的推崇还是源于其自身的特性,与其名称的由来关系并不大。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和现代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早已深入人心,李白、杜甫、苏东坡等文坛巨匠,几乎人人都有咏莲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