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中的政协人
2018-05-14王振华
文/王振华
涞源县政协办公室主任科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地处河北省西北的涞源县,是全山区、深山区县,是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有23个村被列入全省的深度贫困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就是真实写照。近年来,涞源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17年,县政协积极响应号召,经过认真筛选,派出由我担任队长,有包村工作经验的程作政、钟新敏两名同志为队员的帮扶工作队,赴金家井乡南坡底村开展帮扶工作。今年3月份,被保定市委组织部评为2017年度全市扶贫脱贫“先进驻村工作队”。
小事入手,赢得群众信任。县政协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主席会专题研究部署,印发了《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实施方案》,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就在工作队入村前,县政协主席任生桥与我们进行了谈话,要求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立足农村,扑下身子抓帮扶、解民忧、办实事,先从点滴小事入手,赢得群众的支持信任。记得工作队刚进村时,有一位群众便来找我,把我带到村里一座过街桥边说:“王书记,你看,桥的涵洞都被快被垃圾堵死了,每年一发洪水,我们靠近桥边这几户晚上都不敢睡觉,你们能不能给解决这个事?”经过了解,我找到附近山上做造地工程的一位政协委员,当即派两部钩机铲车,一个小时就把河道清理得干干净净。一件小事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难题,群众高兴地说:“这个工作队还真办事!”
做好宣传,转变群众思想。精准识别工作初期,有的群众不理解,为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首先组织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开展理论知识培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学习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精准识别工作实施方案,增强对精准扶贫精准识别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随后,我们组织党员、村民代表进行培训,并及时召开村级宣传动员会,向群众宣传精准扶贫的目的意义,识别程序、步骤和要求,同时发放宣传单,让大家明白“什么是精准扶贫,为什么要精准扶贫,怎样进行精准扶贫”,转变贫困群众的落后思想观念,增强他们对自身发展的信心。对不能到会的农户,工作队员逐户登门宣传和发放宣传单,并建立了每户一人参加的微信平台,向外出务工的村民群发信息,确保精准识别工作家喻户晓。
作风严实,确保精准规范。入户调查评分是精准识别工作的前提。南坡底村都是贫困村,全村所有农户均列为识别对象。全村247户858人,要在两周时间进行评定识别对象,从数字看工作量很大。同时,不少农户白天都是关门闭户外出劳动,还有很多是全家外出打工。工作队根据实际情况,转变工作方式,调整工作时间,与当地群众劳作时间“交叉错位”进行工作。为此,我们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挨户与农户促膝交谈,队员虽然辛苦但从不喊累,通过查看农户生产生活设施,与农户算收入、支出、债务等方式,了解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帮扶需求、帮扶情况、脱贫计划等内容。工作队员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积极跑办,解决群众困难。驻村后,通过走访,群众最为关心的是饮用水的水质问题,我们也发现,水烧开后会有一层厚厚的水垢。针对这个问题,我及时将这一情况报告政协领导,秘书长王伟带领工作队和村干部到水利部门协调。县水利局非常重视,及时派专业人员到村查验,并很快做出方案,派遣工程技术人员寻找优良水源地,一个月后钻进队进驻开始钻井,一星期后两口深水井便出水喷涌。针对村街道破烂,村委会大院年久失修的情况,经多方协调,征得很多部门支持帮助,一年里,硬化美化村主街180米,安装路灯140盏,修建过街涵桥,建起4000多平米的文化活动广场。现在,街道整洁干净,夜晚灯火明亮,广场上群众载歌载舞。
发展产业,造血拔掉穷根。根据该村集体耕地较多的特点,我们与村两委班子充分讨论,研究制定了种植葡萄产业富民脱贫方案,明确首先利用该村集体地,先行实验种植优质葡萄的产业发展目标。经过村民代表会讨论后,组织吸纳精准识别后的所有贫困户,利用扶贫资金20万元,成立了“葡萄种植合作社”,首先开展20亩葡萄实验基地建设。目前,种植苗木4400株,两年后可实现贫困群众增收500元,并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问题。成功后,可引导贫困户乃至全村农户参与葡萄种植产业发展中来,增强他们的造血能力。同时,经过积极跑动,向水利部门争取到了1700亩水浇地项目,项目实施后,全村土地70%以上不再靠天收,农业产业结构会得到最大调整,实现脱贫出列的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