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甲双胍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5-14黄雪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3期
关键词:肥胖型米沙坦糖耐量

黄雪娥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糖代谢异常,而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本身的胰岛素抵抗[1]。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只要能够对血压进行良好的控制,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是改善其预后,但是肥胖型的高血压患者却难以对自身血压进行良好的控制[2]。对于高血糖患者来说,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能够良好的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将其与替米沙坦进行联合使用,既能够起到减轻胰岛素抵抗的效果,又能够有效降压[3]。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以122例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予以二甲双胍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和替米沙坦单药治疗,并对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如下为我院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排除精神类疾病患者、智力障碍患者、心脏病患者,我院将患有122例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设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男性39例,女性为22例,年龄在48-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4.2)岁;对照组患者男性为36例,女性为 25,年龄在 51-7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6±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同意,并且已将目的、方法、预期结果告知患者。

1.2 治疗方法

在我院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予以二甲双胍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和替米沙坦单药治疗,方法如下:对照组患者服用替米沙坦片,每日1次,每次80mg,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次,每次100mg。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法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每日3次,每次0.5g。两组患者均连续12周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情况。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患者收缩压下降至正常水平或是下降程度大于20mmHg为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10mmHg及以下,并且收缩压下降10-19mmHg为有效;患者未达到以上标准即为治疗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证候分型运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或是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两组样本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统计描述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个或多个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60例,治疗有效率为98.3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55例,治疗有效率为90.1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1。

2.2 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情况对比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FBG、2hBG、FINS、2hINS 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2。

表1 治疗效果对比 [n(%)]

表2 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情况对比(±s)

表2 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情况对比(±s)

组别例数(n)F B G(m m o l/L) 2 h B G(m m o l/L) F I N S(m U/L) 2 h I N S(m U/L)观察组对照组χ 2值P值6 1 6 1治疗前6.9 6±0.5 6 6.9 9±0.5 9 6.0 3 2>0.0 5治疗后5.1 2±0.4 0 5.6 1±0.4 2 7.4 1 5<0.0 5治疗前1 0.2 3±0.6 1 1 0.2 7±0.6 5 1 1.0 3 6>0.0 5治疗后7.1 3±0.7 7 8.4 1±0.7 2 1 3.4 1 7<0.0 5治疗前3 6.1 9±5.8 6 3 6.1 5±5.7 8 6.3 1 8>0.0 5治疗后5.8 6±4.2 7 2 6.7 7±4.1 9 1 1.0 6 6<0.0 5治疗前2 0 9.7 6±5 7.2 5 2 1 1.3 9±5 6.1 8 7.4 3 2>0.0 5治疗后1 6 1.2 6±4 1.7 7 1 7 9.8 9±4 3.6 6 9.8 3 4<0.0 5

3 讨论

在糖耐量异常的人群中,每年其中10%-15%都会转变为糖尿病患者,由此可见,糖耐量异常是发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数伴有肥胖和糖耐量异常的情况,也就是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高于其他人群[4]。但是,糖耐量异常的情况是可逆的,所以能够对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行纠正,以避免其发生糖尿病。出现糖耐量异常的原因并非患者的胰岛素细胞发生功能障碍,而是其胰岛素出现抵抗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并降低了受体的敏感性[5]。对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可能导致其出现多种并发症,情况严重则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不仅应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控制,还应对其代谢紊乱等情况进行改善。二甲双胍属于一种口服的降糖药物,能够提高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转位,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以及利用,并且有效改善胰岛素抗衡的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以122例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予以二甲双胍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和替米沙坦单药治疗,并对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通过上文中的表格我们能够了解到,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60例,治疗有效率为98.3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为55例,治疗有效率为90.1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FBG、2hBG、FINS、2hINS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的方式对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且降低患者FBG、2hBG、FINS、2hINS 指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胜华,张春玲,陈景海等.二甲双胍对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1):16-19.

[2]庞胜峰,何胜虎.二甲双胍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降低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J].实用医学杂志,2014,(21):3502-3504.

[3]王蜀鄂.盐酸二甲双胍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11):667-668.

[4]朱建峰,杨应军,袁静等.二甲双胍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7,11(5):409-410.

[5]孙建平,李洁琪,廖菲等.二甲双胍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7,57(26):52-54.

[6]王海斌.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2):284-285.

猜你喜欢

肥胖型米沙坦糖耐量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肝纤维化临床特点分析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人过40岁查查糖耐量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160例疗效探讨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胰岛素抵抗OLETF大鼠血清IL-18水平变化及替米沙坦的干预研究
奥利司他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替米沙坦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BMP-7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