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不同参数对胸部增强CT扫描辐射剂量的影响*

2018-05-14张连宇耿建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5期
关键词:胸部长度电流

张连宇 吴 宁②* 耿建华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于该项检查的辐射剂量成为人们的关注点。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开始提倡放射科记录每个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1-2]。在满足诊断需要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一直是CT相关工作人员的追求,而CT设备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本研究通过对比4台CT设备的297例扫描数据,分析胸部增强CT扫描检查的辐射剂量,探讨如何优化胸部增强CT扫描的诊断剂量用量及扫描参数设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胸部CT增强检查的297例成年患者病例,其中男性141例,女性156例;年龄24~90岁,平均年龄(58.10±11.32)岁。按照不同CT机型号分为设备A组、设备B组、设备C组和设备D组。所有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②双臂不能上举、屏气不良;③有运动伪影、金属伪影严重病变影响解剖结构观察者。检查征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仪器设备

采用的4台CT机(美国GE公司)型号分别为Discovery CT750(设备A)、Optima CT660(设备B)、Optima CT660(设备C)以及Lightspeed VCT(设备D)。

1.3 扫描参数

胸部增强CT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随后注射生理盐水20 ml,流速均为2.5 ml/s。于注射对比剂后35 s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膈肌水平包括整个肺野。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of medicine,DICOM)格式图像及剂量报告上传至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存储。4台设备的主要扫描参数细节见表1。

1.4 扫描剂量相关数据

从DICOM数据中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检查时间、CT设备信息、扫描方案名称、CTDIvol和DLP,观察检查扫描图像是否有运动伪影、严重的金属伪影,记录扫描长度。患者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 ED)计算为公式1[3]:

ED=k×DLP (1)

式中k为及欧洲共同体委员会(CEC)的剂量转换指数,DLP为剂量长度乘积。对成人胸部CT,式中k=0.014 mSv÷(mGy·cm)[3]。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JMP 12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多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两两比较应用student 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扫描剂量比较

在4组设备对所有病例的扫描中,其CTDIvol值分别为(12.18±4.13)mGy、(8.86±3.18)mGy、(10.70±5.18)mGy和13.59 mGy,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8,P<0.05),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组>A组>C组>B组;4组病例的DLP值分别为(433.54±145.18)mGy·cm、(311.62±112.75)mGy·cm、(368.04±181.22)mGy·cm和(475.75±34.25)mGy·cm,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3,P<0.05),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组>A组>C组>B组;4组病例的ED值分别为(6.07±2.03)mSv、(4.36±1.58)mSv、(5.15±2.54)mSv和(6.66±0.48)mSv,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2,P<0.05),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组>A组>C组>B组,见表2。

表1 四组设备的扫描参数设置对比

表2 四组设备的辐射剂量及扫描长度比较

2.2 扫描长度比较

在4组设备对所有病例的扫描中,其扫描长度分别为(316.79±22.83)mm、(312.74±32.23)mm、(303.66±21.49)mm和(310.07±25.20)mm,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7,P>0.05);各组间扫描长度两两比较只有A组和C组间有差异,A组扫描长度明显大于C组。

3 讨论

胸部增强CT扫描与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不同,后者着重于用较低的放射剂量实现肺内病灶的筛查检出,前者更多的是满足肺内实性肿瘤及纵膈、胸壁软组织的观察需要。增强CT扫描有助于病变检出,分辨其细微结构、定性诊断及疗效评价,但不等于说胸部增强CT扫描不需要考虑辐射剂量。降低满足临床需要的同时,最大幅度的降低辐射剂量,仍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

在CT扫描方式上,早期依靠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减少扫描时间,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uto mA)[4-5]降低扫描辐射剂量,而后发展了包括角度射线管电流调制技术(smart mA)[6]、统计迭代重组(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7-8]技术。Rampado[9]的研究表明,固定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该技术可以在相同剂量下,沿X-Y轴(角度调节,smart mA技术)、Z轴(长轴调节,auto mA技术)进行管电流自动调节来改变图像质量,在不影响图像诊断质量的前提下,联合角度与Z轴调节技术比只用管电流或角度调节技术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10]。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4台设备上接受胸部增强CT扫描患者的受照剂量,这些患者的图像质量均达到了临床需求,但其受照剂量有显著性差异。通常将DLP的75%位数的值DLP75%作为诊断参考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4组的DLP75%在352.5~544.69 mGy·cm范围内,与我国成年人胸部CT的调查结果470 mGy·cm[11]基本一致。但是,与欧洲的一些研究结果[11]有较大的差异,Tsapaki等2006年报道胸部CT的DLP75%为447 mGy·cm;Shrimpton等报道2005年英国胸部单排CT(single-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SDCT)和多排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的DLP75%分别为760 mGy·cm和940 mGy·cm。2000年欧洲胸部SDCT的DLP75%为650 mGy·cm,2004年欧洲胸部MDCT的DLP75%为267 mGy·cm[12]。其原因可能为欧洲人的身高普遍比我国高,扫描长度大,因此使DLP高;再有,欧洲的数据均为2000-2006年间的结果,本研究为2016-2017年的研究结果,十多年间CT技术的发展,有效的降低了辐射剂量。同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胸部CT的有效剂量平均值在4.36~6.66 mSv范围内,明显低于英国放射学会2003年报道的2000年的CT胸部扫描的典型有效剂量的值8 mSv[13]。该有效剂量值与核医学中SPECT及PET的放射性药物导致的患者有效剂量的值相当[14]。

本研究中,D组设备扫描时其患者有效剂量为最高,这与该组使用固定电流有关。B组和C组CT机为同一型号,扫描参数旋转时间不同,B组为0.6 s,CT为0.5 s,理论上球管旋转时间慢的应该比时间快的辐射剂量高,但结果中辐射剂量B组低于C组,究其原因,考虑两者扫描参数的smart mA设置中,B组使用该项技术,C组未使用,因此,smart mA技术极大提高了扫描层面针对性的电流选择,明显改善降低了辐射剂量。A组参数smart mA设置为开启,其他均与C组参数完全一致,但辐射剂量却高于C组,其原因考虑两组所有CT设备型号不同,并且从扫描范围的比较中可以看出,A组扫描长度大于C组,表明扫描下界A组相对较低,更多的包括了腹腔脏器,从而增加了该位置的扫描对辐射剂量的贡献,因此不同的设备,即使扫描参数相同,患者所受的有效剂量也会有差异。

本研究对象仅限于本科室使用的单一品牌不同型号CT机,且仅对扫描长度进行研究,未对患者的体型进行比较;仅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少数一般特征进行一致性检验,实际影响因素更多,有待于扩大样本量及基于模体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胸部增强C T扫描中患者的有效剂量在4.36~6.66 mSv范围内,自动管电流模式下患者的有效剂量低于固定管电流,smart mA技术会有效降低患者有效剂量,不同型号的设备,即使扫描参数相同,患者所受的有效剂量也会有差异。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改善,胸部增强CT扫描辐射剂量可以根据机器的性能进一步优化降低。

参考文献

[1]HamptonT.Radiation oncology organization,FDA announce radiation safety initiatives[J].JAMA,2010,303(13):1239-1240.

[2]Treier R,Aroua A,Verdun FR,et al.Patient doses in CT examinations in Switzerland:implem entation of national 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J].Radiat Prot Dosimetry,2010,142(2-4):244-254.

[3]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Managing patient dose in ml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R].ICRP Publication 102,2007.

[4]王倩,赵心明,宋俊峰,等.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腹部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影响的体模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7):648-653.

[5]张连宇,耿建华,王弈斌,等.PET/CT中CT的剂量与CT图像质量关系的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2,32(3):365-370.

[6]吕仁锋,王拓,邴晶.角度射线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下颈部扫描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3):219-220.

[7]Singh S,Kalra MK,Do S,et al.Comparison of hybrid and pure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with conventional filtered back projection:dose reduction potential in the abdomen[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12,36(3):347-353.

[8]赵晶,徐飞,李晓璐,等.不同水平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在能谱CT门静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比较[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2):282-287.

[9]Rampado O,Marchisio F,Izzo A,et al.Effective dose and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s of an automatic CT tube current modulation system with an anthropomorphic phantom[J].Eur J Radiol,2009,72(1):181-187.

[10]Rizzo S,Kalra M,Schmidt B,et al.Comparison of angular and combined 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 techniques with constant tube current CT of the abdomen and pelvis[J].AJR Am J Roentgenol,2006,186(3):673-679.

[11]牛延涛,张永县,康天良,等.成年人CT扫描中辐射剂量和诊断参考水平的探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6,36(11):862-867.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65-201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08-25.

[13]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The 2007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R].ICRP Publication 103,2007.

[14]吴一田,耿建华.PET-CT、SPECT及SPECT-CT受检者辐射水平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3):141-146.

猜你喜欢

胸部长度电流
电流“勤劳”的体现
神奇的电流
绳子的长度怎么算
1米的长度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电与电流
爱的长度
长度单位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