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帽子”的科研人员更应重视

2018-05-14袁亚湘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8年4期
关键词:科技界科技人才帽子

袁亚湘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打仗不能总盯着少数几个战斗英雄,要把所有士兵都调动起来,做科研也是一样。但目前在科技界,广大的普通科技人员,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我国,对科学的重视程度远不如技术,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没有强大的科学是不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

“应该时常反思,我们的指挥棒是不是在指向正确的方向。”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通过本刊记者,向全社会发出了呼吁。

近年,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业态、新模式开始引领世界潮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具体到科研层面,最突出的一点,便是论文发表量、专利申请量不断飙升,数据着实让人振奋。

但袁亚湘认为,越是如此,越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必须明确,发表论文数、申请专利数并不是科技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科技界应该有一个基本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大家是真的在安心做科研,而不是为了产出论文,不是为了完成指标。”如果这个环境建设不好,很容易对年轻人造成不利的引导。

现在科技界的一些做法,已经让袁亚湘担心错误导向的产生。比如很多单位看中出身、头衔、奖项,而忽视个人的实际能力;比如不少机构的评价标准简单、机械,少有变通;甚至有不少单位规定每人每年发表文章数量等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年轻人盲目追求论文数量,盲目追求“帽子”、“头衔”,为发文章、评职称而工作,从而违背从事科学研究的本质和初衷,失去了做科研的乐趣。

袁亚湘委员指出,目前我国科技界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大家都盯着团体中少数有“帽子”的顶尖和优秀人才,比如院士、杰青、优青、青千、青年长江等,对于大多数普通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基于此,袁亚湘今年提交了《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营造一个好的科研环境》的提案。他呼吁国家、社会、各科研教育单位重视普通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给他们创造公平的、利于成长的资源和环境,因为,“没有成名之前,说不准谁会成为英雄,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尤其如此”。

李万君,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被誉为“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

真正关心年轻人,引导年轻人热爱科学,营造一个适合年轻科技人员健康成长的大环境非常重要。它不仅需要各科研单位的切实努力,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大度包容,更需要政策层面的正确引导,“应该时常反思,我们的指挥棒是不是在指向正确的方向”。

作为长期从事一线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作为中国院士智库的一员,袁亚湘委员不断在思考和总结,怎样才能进一步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多年来,他利用各种身份,在不同场合向社会各个部门发出呼吁,从不懈怠。

除了关心普通青年科研人员的待遇和研究环境,袁委员还十分关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他指出:“科技是指科学和技术,它们虽然密切相关,但却是两个非常不一样的东西。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科学和技术太密切了,经常把它们放在一起, 老百姓都分不清楚它们的差别了。”而这种分不清的现象不可小觑。

袁亚湘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科学的重视远远不如技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航天、北斗、高铁、天眼、大飞机等,都是以技术为主。“这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当然更需要技术。但要真正做到世界强国,没有强大的科学是不行的。”“技术是实实在在摸得到的东西,涉及各部门,需要跟人打交道,而科学是在跟自然规律打交道。”袁亚湘解释,正因如此,真正的科学家往往是追求真理的,敢讲真话的。这种精神,应当是整个社会的表率。

“技术不能代替科学,就像艺术不能代替文化一样。”袁亚湘希望,国家、社会、媒体等各个层面,都能够从心里真正重视科学,重视基础科学研究。

猜你喜欢

科技界科技人才帽子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科技界最富有的自主创业女性
科技公司CEO亲自写的书
努力培养新型科技人才
broadband与wideband译名中出现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