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希望的田野
2018-05-13刘世凯
刘世凯
2018年中秋节,农村老家的大哥给我发来一张照片:金黄的稻田上种出了“五谷丰登”四个字。看着手机,我都能闻到稻谷飘出的香气。
“北大荒发生了沧桑巨变,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很了不起……”看着照片,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荒时对这片田野的深情褒奖,尘封的记忆慢慢开启。
我的家乡在林口县的一个偏僻山村,因为缺乏劳动力,村里的孩子早早就下地干活。1982年,刚满9岁的我便开始了“锄禾日当午”的艰苦劳动,稚嫩的双手勉强握住沉重的农具,纤细的两腿在仿佛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的田间吃力地跋涉。多少次,精疲力竭的我躺在地头不知不觉睡着了。当毒辣的太阳把我晒醒,浑身上下犹如万箭穿身般疼痛难忍。劳动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我永生难忘。看着自己那双过早布满老茧的小手,我暗自垂泪的同时也痛下決心:一定要走出农村,不再步父辈的后尘。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我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还将父母接到身边。从此,我和故乡渐行渐远。
2000年,因为要处理土地承包事宜,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时正值秋收,但在地里我却没看到多少人和牲畜,反倒是拖拉机、收割机等“铁牛”“铁马”正在穿梭忙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传统劳动不复存在。这还是我熟悉的农村吗?
“咋样,咱们这设备还不赖吧!现在种地全是机械化作业,省心省力,收益还比过去多。”说这话的是我的大哥,过去我总嫌他当农民没本事,现在看到他盖起了新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感触良多:牛拉犁、人锄草的原始生产方式终成历史,古老的中国农业掀开了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2017年夏天,我再次回乡时,大哥已成为承包3000多亩土地的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肥沃的农田实现了远程可视化监控,消费者从网上就能看到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我啧啧称奇:“现在连种地都能直播,庄稼都成‘网红了!”侄儿接过话茬,作了一首打油诗:“开着轿车种地,拿着手机卖粮。对标欧盟标准,建设绿色粮仓。”
“好诗!”我由衷鼓掌。新时代的中国农业是不断走向智能化、数字化的高科技产业,中国农民是有知识、有志向的新型职业化农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强农之梦变成了瑰丽现实,正托举着“中国梦”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