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德官窑青花瑶台赏月仕女纹饰

2018-05-13李雪蕾

陶瓷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宣德仕女发色

李雪蕾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

关于明代的官窑人物纹瓷器,人们一般认为其繁荣鼎盛在明代中晚期,而明代早期的官窑人物纹瓷器由于中国大陆的存世量较少,所以关注不多,因而对于纹饰中所蕴含的具体内容的了解就更少了。那么,就宣德一朝而言,其人物纹饰题材的官窑瓷器真的少吗?其实不然,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收藏宣德人物纹瓷器最丰富的博物馆,其编写的《故宫藏瓷大系——宣德之部上》中记录有:“院藏宣德青花山水仕女图碗近百件,数量与种类为明清官窑之最”,书中附有一张《院藏宣德青花品类及纹饰简表》,共记录其院藏宣德青花瓷器总数为970件,人物纹共136件,占总量的14%。不仅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甚多,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7件宣德人物纹瓷器,湖北省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也都各自藏有宣德仕女纹瓷器1件。由此可见,宣德时期的官窑人物纹瓷器存量并不少,甚至可以说是明代官窑人物纹瓷器生产的一个高峰。

从总体上看,这些瓷器的纹饰均以青花料绘制,所绘题材以仕女题材为主流,其中瑶台赏月仕女题材是宣德青花仕女纹中的典型,这种题材的瓷器散见于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湖北省博物馆,共4件,分盘、碗、高足碗三种不同的器型,充分体现了明宣德时期官窑一元多式的特征。对于同一时期的同种题材,其可比性更高,通过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宣德官窑青花人物纹绘制上的异同,及其用料的变化。

1 纹饰内容与来源探究

为何称这类仕女纹饰为瑶台赏月呢?首先,宣德皇帝是一个有文人气质的帝王,而瑶台与月是历代诗词中常常同时出现的两个意象,唐代诗人李白《古朗月行》中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商隐也有《无题》云:“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可见月下瑶台是极富诗意的景象。其次,这种诗意的景象不止存于诗歌之中,同样也被描绘在了画里。明代官窑有其官样制度,《大明会典》第一百九十四卷记录了:“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明人王士性也在其撰写的《广绎志》中写道:“然(宣、成)二窑皆当时殿中画院人遣画也,世庙经醮坛盏亦为世珍”。可见宣德官窑人物纹饰来自于官方定夺的样制,这些样制与当时的明代画院联系密切,很可能就是当时的画院中人所作。而明画院深受宋画院的影响,许多明代画院中的画家以宋画院为师,临摹其作品,模仿其技法,两代画院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因此宣德官窑瓷器纹饰受到宋、明宫廷绘画的影响是非常有可能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宋代宫廷画师刘松年所画的《瑶池献寿图》,其中所描绘的瑶台环境与这几件宣德青花瑶台赏月图中的环境十分相似,二者所描绘的栏杆、台阶和地砖,甚至女侍者的形象都非常相似。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瑶台步月图页》,其中描绘的内容就是仕女瑶台赏月,与这些宣德青花瑶台赏月仕女图题材非常相似,因此称此类仕女纹饰为瑶台赏月。

瑶台赏月图案以庭园为环境背景,共有八个仕女人物形象,她们两两一组,构成四组人物活动。在这四组活动人物中,有两组人物赏月,一组人物浇水,一组人物赏花,每组人物不论是从身材、服饰、发髻、姿态等方面看,均有明显的主仆之分,主人的身材更修长,服饰更华丽,发髻更优美,姿态更优雅。

从赏月的这两组人物来看,两组都在抬头望着空中圆月,不过是赏月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浣月组和观月组。浣月组的主仆二人相对而立,女侍者手里端着一盆水,抬头望月,主人回首望月,手放在水盆之上作浣月状,五代有人绘制过一幅《浣月图》,图中女子在庭院中的水缸前观赏明月,想要伸手进水缸中浣月,这与浣月组的仕女赏月方式相似,只不过浣月器具不同,一个用的是水缸,一个用的是水盆。这种水盆在南宋《盥手观花图》和明代画家姜隐的《芭蕉美人图》中出现过,两幅图都描绘了一名女子正在净手时的情形,这种净手盆与浣月组中的浣月盆非常相似,都是非常薄而浅的圆形水盆,应是当时女子日常使用的净手器皿。另一观月组中,女主人坐于绣墩之上,静观月景,其后女侍者持扇而立,似在随时等候主人吩咐。这种女侍者持扇侯主的绘画早在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就已有出现,其中描绘的贵族女子与女侍者的身高差距很大,主仆间的服饰发髻等装饰华丽程度差别也极大,这种差别同样体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宋代《瑶台步月图页》,其中也有女侍者持扇在后的描绘,元代画家刘贯道所画的《消夏图》中也有女侍者持扇侍立的类似画面。从这些描绘女侍者持扇侍立的图中可大致估算需要持扇消暑的时间约是夏秋之际,进而可以推测在这些宣德青花纹饰上所描绘的人物活动时间大约是夏秋之际的一个月圆之夜,而且极有可能就是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至于主仆之间的差异描绘则表现的是当时封建社会日常生活中的森严等级,美化主人并配之以侍者对比是当时主流思想的表达方式。

图1

瑶台赏月纹饰的另一面,是赏花和浇花两组人物,表现的应该是当时贵族女子游览庭园的日常生活。纹饰中描绘的赏花组主人与女侍者似是在庭园中一前一后地漫步,主人的手中拿着一枝花,身后的侍女手捧花瓶,瓶中也插着一枝花,看上去像是赏花归来。这种拈花女子是历代绘画中常见的仕女形象,在前文中提到的唐代《簪花仕女图》中就有出现,明代的《千秋绝艳图》中也有多名拈花的女性形象,而与赏花组图案最契合的绘画是明代画家仇英所画的《人物故事图册·贵妃晓妆》图中,便有一名仕女拈花观赏,一名女侍者采花,还有一名女侍者手捧花瓶接花的画面,其所描绘的便是女子在庭园游玩赏花、摘花的情景。与赏花组相邻的浇花组不同,女主人是站在侍女身后,伸出右手指向前方的一丛假山花木,指示女侍者双手捧壶向植物根部浇水。这一活动同样出现在了明代画家仇英描绘宫廷女子日常生活的《人物故事图册·贵妃晓妆》以及《汉宫春晓图》中,尤其是《汉宫春晓图》里的刻画与纹饰中浇花组的人物形态非常相似。由此可见,宣德青花瑶台赏月纹饰所展现的就是当时贵族女子日常游园赏月的情景,整幅画面中所有的人物活动都是在瑶台之上进行,每一组活动之间以假山花木和栏杆阶梯相隔,整体情景自然且和谐。

2 纹饰差异对比分析

图2

图3

图4

图5

这四件同以瑶台赏月为主题的官窑青花器,虽然题材内容完全相同,但因其器型和青花用料的不同,也存有一些差异。从器型上看,盘、碗二者的构图上有些许差别,盘壁上所绘的人物,由于器型高度的限制,没有碗壁上的人物身材修长,且盘壁的长度比碗壁要长得多,所以盘壁图案的内容布局较碗壁的更疏朗,而盘壁的栏杆和地砖长度也明显长于碗壁上的长度。不仅构图有差别,在青花用料上,它们也有不同。从青花的发色上看,故宫博物院藏的高足碗青花发色较深,线条中有大量的铁锈斑,人物线条有晕散模糊的现象,这与永乐时期的青花发色相近,可推测应是宣德前期采用进口青花料绘制的产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两件盘、碗与湖北省博物馆藏的高足碗纹饰中虽也有一定的铁锈斑,但总体上看数量不多,青花的发色,尤其是刻画人物的线条明显浅于之前的产品,也少有晕散的现象,更接近于成化时期的产品,应是宣德后期采用国产青花料绘制的产品。结合明代御器厂的发掘成果来看,1993年宣德地层出土了一块画有四种色阶的蓝色宝相花瓷盘,每朵花下分别有“乐一号”、“乐三号”之类的款识,这很可能就是国产乐平青花料,这展示出宣德时代不仅大量使用进口钴料生产青花瓷,而且还千方百计地寻找国产钴料,这也证实了陂塘青早在宣德时期就已经被御器厂陶工发现。这种国产的青花料很有可能已经在宣德时期得到应用,而且是与进口青花料的混用,这才造就了宣德青花瑶台赏月纹饰中人物线条清晰化的同时,其环境描绘仍保留部分晕染且带铁锈斑等进口青花料的发色特点。在一些图案细节的处理上,这四件器物也有不同,比如女侍者手里捧着的花瓶器型有所变化,还有地砖也有上色与留白之分,这或许也是制作时代前后差异所致。

3 小结

从题材选择上看,宣德青花瑶台赏月仕女纹可能主要取材于当时的贵族女子的日常生活、诗歌描述以及宋、明画院画师所绘制的宫廷绘画,这不但体现了宣德皇帝的文人喜好,还表现出了森严的封建等级思想。从纹饰差异上看,宣德官窑人物纹有明显的前后期之分,前期青花发色接近永乐时期,线条晕染现象及铁锈斑等进口青花料发色特征明显,后期青花发色更接近成化时期,尤其是人物线条清晰浅淡,极有可能在使用进口青花料的同时,使用了国产乐平青花料。

猜你喜欢

宣德仕女发色
孔雀绿地青花鱼藻纹瓷器的演变与工艺特征
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古瓷鉴定技巧
清宫藏瓷中为何少见宣德蟋蟀罐?
浅论陶瓷艺术中的仕女纹饰
从《宫乐图》看唐代仕女
2018流行发色,总有一款适合你
太烧啦!质感雾面发色大集合
太烧啦!质感雾面发色大集合
仕女
锦瑟韶华,最美不过仕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