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在徽州古老的光阴里,遇见你

2018-05-12徐红

美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黛瓦徽州

徐红

一场遇见最关时光的邂逅。等到繁华落尽,在日常世俗生活里沉淀下岁月的温良与暗香。

——题记

西递千年古村落屏山,“桃花源里的人家”后街一号,我更喜欢它的人间烟火气。青砖黛瓦马头墙,木门里有温暖的灯光。

傍晚,炊烟袅袅。暮春时节,有人在灶间做饭,蒸腊肉。

晚饭时。几个人围桌而坐,吃着地道的徽州农家土菜,喝着酒,席间有米粉蒸肉,清明稞。

这是一栋老房子,给人宁静怀旧的感觉。两侧的厢房,雕刻精美的门簪,木雕窗棂散发着古意。

木质的四壁,人生的相遇有微温的暗,散发着松木香。

最好是在四月,有月色之凉。

最好有幽暗朴素的木窗,铜环上还沁着少许苍绿。

日子清簡、喜悦。

晚上我们就坐在天井中的石凳上聊天,喝茶,发呆,有时候也听京戏,颇是闲适喜悦。

时光抚过沧桑的马头墙、黛瓦,诉说着徽州的乡土、文化、人伦和历史。那些屋瓦总让人有千般滋味。它们错落有致,恩慈一方,谦卑而知足。

炊烟从屋瓦上飘起,屋子的主人在生火做饭,瓦檐下就是家。而我们从忙碌中停歇,如飞鸟投林栖于此,安然度几日,也许就是这一世凡俗中的因缘。

雨水落在瓦上,敲出极美的声音。

四水归堂,让雨水顺着四面倾斜的屋檐流入堂前,正是徽州文化传承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这种简朴低调的习俗,承载着这片水土聚财旺福、平安喜乐的祈愿。

绿荫覆苍瓦。相顾相依,才不辜负人世这清凉之美意。

瓦上有青苔,瓦松。月光照在瓦上,是思念,回忆。屋瓦下的那个人。于丁酉年曾途经此地,抱朴守拙,静里听泉。

总有小欢喜。譬如看见一扇漏窗。

窗在墙为牖。《淮南子·山训》说:“受光于牖,照北壁。”如果粉墙的沉稳是底色。牖就是点睛之笔。牖暗参差影,好比美人半遮芙蓉面。又恰似人生只是要美酒浅尝,无须倾杯相邀,就已微醺。

光影迷离的漏窗,随处蕴藏着一段历史,一片乡土,一种情怀。其形寓意吉祥,如扇形,抬头向善;如石榴形,子孙绵延。诸多纹饰情致,风俗民情符号元素丰富,一时竞也无法细说。那些如意、银锭、挂钟、灯笼、花瓶,荷、梅、松、竹、桃,鱼、蝙蝠、喜鹊、鹤……明暗拙朴,隔与透相间,无一不让人心动。

生活中只要有那朴素的光。蓦然遇到,已是惊艳。

几个人结伴去村口看风景,经过错落的徽州古民居、祠堂、牌坊、板桥、流水、古树……还有竹林、茶园。

我们摘了几小片茶树嫩绿的新芽,放在嘴里尝了尝,清甜可口。

陌上开满了繁花。

房东新买的几间黄土砖墙黛瓦的土楼,在一片白墙飞檐的徽派民居中显得格外古朴沧桑。

远山长。我不禁想起了明代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光是这句词就有无限美意。

遇到了雨。一怀痴梦寻徽州,我们冒着春雨在乡村流连忘返。山水清远。麦子结穗,电线杆上栖息着好几只麻雀。

好光阴是用来浪费的。

泡一壶茶,有舍一间。置笔墨、纸砚,闲时读书,听鸟鸣。明月相伴,不关名利。只要你满心欢喜,朴素而纯净。

枇杷在挂果。

巷口有妇人在炒新茶。

吉阳溪九曲十弯,青画屏天上人间。

屏山,单是这两个字就让人动心。屏,山。烟笼翠屏,眉如远山。掬溪水,惜花阴,赏幽竹,倚木窗……都是一场遇见最美时光的邂逅。等到繁华落尽,在日常世俗生活里沉淀下岁月的温良与暗香。

静如砚。不用说。不用表白。只一味柔韧专注的守护。你就可以懂得。

一方歙砚。让最美的日常浓缩在方寸之间。情深,早已入骨人心。

从屏山到西递。随处散发着徽墨歙砚的清香。徽州的温润与生气,生活的从容与内蕴,都带有一种古旧典雅的气息。只看那满屋的石砚,有的浑然天成,色泽油润,墨韵酣畅淋漓,没有一点浮躁。

若你用双手轻轻拿起来,砚石就有了掌纹的温度。

呵之水出,是一种泪痕的美。

若怀抱一腔热忱,亦能令之寒冬储水不冻。

在众多歙砚中,我尤爱眉子砚。大眉子,那半弯新月,可人,也可心;对眉子,小巧而羞涩,成双成对。好的歙砚就像一块上等的丝绸。人生的起伏悲喜,触手可及是满指的温存和沁凉。

我们在夜晚沿着幽深的青石板小巷漫步,弯弯曲曲的街巷,一串串红灯笼挂在檐下。

街角一家酒吧,上面挂着木牌,写着:我在研磨时光,你在哪?

一家小店挂满纯棉的衣服,我伸手触之,像叶子碰触花朵。白色衣襟上那一大朵团花刺绣牡丹。煞是好看。

白天写生的学生,此时也搁下笔,在一家饰品店三三两两蹲在地上围着几个小水盆,打磨白菩提珠子。

这一刻的光阴,是清凉纯白的。叫人想起来就觉得幸福。

在旧物店里淘到一只红铜手炉。炉质细腻纯净,古朴圆浑。

我托之于手上,手炉小不盈掌。低头细看。它包浆铮亮,光洁沉厚。

铜盖上中间雕篆着四朵盛开的莲,三片莲叶。两只鸳鸯游于水波之上,一只蝶在花间飞舞。其形态各异,鲜活逼真,画面润泽如美玉。也仅有铜钱大小。

炉盖边缘的纹饰,镂空刻着寸许宽的环形缠枝莲,繁复奇巧。

炉底刻款小篆四字:“张鸣岐制”。

我不禁一时恍惚,想着明代时期的灯影里,冬天窗外落雪天寒,伊人穿着红衣裳,在夜晚慵傍着这暖手的小炉,于紫檀案上用笔蘸得一抹胭红,低头在纸上描着九九消寒图。

日染一瓣梅。君知否?其殷殷珍重之盼,可待春深矣。

入夜雨声从木格子窗飘进来。

徽州的杏花呀雪白。

檐雨落下来,清凉的,让人心生欢喜。昏黄的灯下,是慵懒的日常,和俗世的生活与暖意。

我在雨夜记下短句——“四月的小镇,一烟水墨。春水凉,莲叶未出水。鱼儿在清溪……想起一个名字,可安然如睡。”

夜的低语如雨滴滑入漂浮的叶片。怎能忘。屏山的烟雨之凉,温厚之暖。

我听着雨声入眠,睡得很香。直到早晨窗外的捣衣声把我唤醒,此时天光已大亮。

老街有个茶馆,名曰“不悔”。

月白风清,这一刻,是欢喜的吧。

不悔,看到就已泪湿。静倚小轩窗,灯下独自品茗。只要手边有一盏温热的茶,茶也能喝到薄醉。

春风记得我。青草芊芊。一个傻傻的人,看到细雨也会感激。只要不悔,只是不悔,一生也就足够了。

我只是芸芸众生中途经此地的平凡女子,羡慕此安然于生活的美好。唯愿在烟火红尘,素心清欢,细水长流。

胭脂一点,寂寞烟花烫。三生石上,情痴至此,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不悔。世事由天定。也许只有不悔是自己的。不悔,真好!美到雪藏,相惜而珍重。

再过两个月,茶馆门口的那株合欢就要开了。

屏山民风淳朴,风物怡人。房东夫妇都是当地的居民,勤勉持家。

这里的粥熬得也香,饼也做得好吃。

在后街小住,我们每天品茶、读书、倚栏、凭窗,闲逛……细闻光阴的味道,迷恋于古朴宁静的街巷。

那天下午房东陪着我们一行人去山里看根雕,大家兴致勃勃看了一家又一家。

山里的油菜花已开始结籽,有的人家在门口晒笋干,有的妇女在井边淘米洗菜。

沿途斑駁的白墙青瓦,静谧、安宁。随处可遇到写生的学生在画画。

回来天已擦黑。一个车夫拉着毛驴板车,走在小巷古老的石板路上。

傍晚我在门口和邻居聊天。院子里一只小狗懒洋洋地趴着。

一扇木窗,几件旧物。夕光下的院落里晾着衣服。白墙黛瓦的小屋,绿荫低垂,空气中飘着香樟树的味道。

我愿意流连在时光斑驳的老街。怀旧,安定。有些许孤独。看这里的寻常街巷,市井人烟。

低语着春天,那屋檐上幽寂的瓦松多么美丽。

这几日,朴素而温暖。巷陌老旧,阳光醺然,捧一盏闲茶也能品味人生清欢。

在屏山后街,住的大都是来写生的老师和学生。

堂屋的大木桌上摊着宣纸,有人正低头细细地勾勒树枝,画中的古镇,田野弥漫着水气。一片丛林,几树淡墨。

水墨的徽州,禅意空蒙。那画里清逸的静,简淡出天然。

待画成时,有一天他展开来再细细地看:有风吹过,有光照进来,有美玉的温。

光阴变得很慢。

屏山的醇厚,恰如陈酿老酒,要离开喧嚣浮华之后慢慢地回味。

这里的最美,也许在多年以后,会通过一个叫徽州慢递的小店寄给未来的自己和期待的人。

老墙上青苔斑驳。风吹木门的吱呀声,都是那么干净。

真爱这尘世的烟火气息。

漏下来的是时光。舍不得,生活之五味。

后街昏黄的灯下,我们在天井里坐过的石凳,有人唱过的那首老歌:“山水之间,何时再相见,亲爱的你,带着我归去。”

猜你喜欢

黛瓦徽州
无梦到徽州
徽州人
青砖黛瓦,相守千百年
瞻园晚秋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鹧鸪天·扶贫搬迁安置新村
江南,故乡
小巷轻雨
徽州贡菊开采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