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鼎中原,与时俱进树标杆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锐意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8-05-12中国农资王旭波魏萌

中国农资 2018年13期
关键词:匠心尿素化肥

□ 《中国农资》记者 王旭波 魏萌

1969—2018,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年产3000吨合成氨的小氮肥厂,到年产500多万吨化肥的行业巨头;从320万元的创业基金,到超过百亿元的资产规模;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垂青的大型上市集团;从“一穷二白”的小氮肥起步,到中国化肥行业的能效领跑者和中国高效肥倡导者,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连心”)不断锐意改革,超越自我,用近50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行业传奇。

A 在“荒烟蔓草”中铿锵起步

1969年,河南省新乡县为支持当地农业发展,决定筹建一座年产3000吨合成氨的化肥厂——新乡化肥总厂,这就是心连心的前身。那是个物资极度紧缺的年代,以微薄的县财政收入来建设一个化肥厂,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据心连心总经理张庆金介绍,当时,为了早日建厂投产,全县干部、工人、社员为建厂捐资,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捐资运动,共筹集到320万元的原始创业基金。

“众人拾柴火焰高。”1970年7月1日,在全县百姓的倾力支持下,新乡化肥总厂3000吨合成氨系统一次开车成功,实现了自己生产化肥的梦想。之后的20多年间,该厂历经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嬗变,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中艰难前行,虽多次尝试了项目、产品的改造升级,但始终未能突破产品结构单一、产能规模小等发展瓶颈。

对于心连心来说,1994年是值得载入企业发展史册的关键一年。那一年,现任心连心董事长的刘兴旭被县政府委任到新乡化肥总厂担任厂长,他一上任,就把碳铵改产尿素工程正式提上了发展日程。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碳铵改产尿素在正常情况下至少需要18个月的工期,但心连心仅用了14个月就建成投产,在全国创下了一次投产成功、一次质量达标、一次超过设计能力的奇迹。

1995年底,心连心的首套尿素装置正式上线投产,设计规模为年产4万吨。张庆金回忆说:“按照国家标准,碳铵改尿素的技改规模是循序渐进的,从最初的4万吨改6万吨,6万吨改10万吨到8万吨改13万吨,但心连心最终实现单套装置35万吨的飞跃,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行业神话。”与当时的近千家小氮肥厂相比,心连心属于最后一批碳铵改尿素的化肥厂,但却后来居上,逐步走出一条节本增效、至精至诚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B 体制改革激发强劲发展动力

1998年,既是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元年,也是大中型氮肥企业与小氮肥企业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当时的心连心是时刻保持着强烈忧患意识的小氮肥企业,凭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灵活的体制、机制,主动顺应时代变化和行业发展的要求,率先改革,在农资行业大变革的前夜,赢得了宝贵的先发优势。

2003年,当河南省内其他的国有大型化肥厂仍在为盈利苦苦挣扎的时候,年产能刚刚跨过10万吨大关、同样面临发展瓶颈的心连心,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立足实际,对企业实行民营股份制改造。企业改制往往意味着“甩包袱”,并将“好钢用在刀刃上”,然而刘兴旭却做出了一个开化肥行业先河的大胆决定——让职工持股,共担发展使命、共享发展红利。

改制后的心连心由国营变为股份制民营企业,并更名为河南心连心化工有限公司。人人持股的骨干员工,铸就了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此,张庆金表示,改制为心连心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当年便创下5000万元左右的盈利。此后,为了更好地为高效现代农业服务,心连心决定继续做大主业,新建和扩建尿素生产线。

2006年9月15日下午,随着一条高达近百米的“瀑布”从尿素造粒塔顶部飞流而下,心连心年产30万吨尿素项目一次投运成功。新投产的尿素自动化装置,代表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水平。此后,心连心凭借灵活的机制、科学的管理,使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C 两地上市 赢得优质资本青睐

改制解决了企业发展的活力问题,随着规模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资金需求成为心连心崛起道路上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2006年,刘兴旭对河南心连心化工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成立了外商独资企业——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2007年6月,心连心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化肥企业,并成功拿到7亿余元的融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次年,心连心投资近10亿元开工建设年产40万吨的尿素项目,并于2009年正式投产。同年12月,心连心在香港上市,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在新加坡、香港两地上市的化肥企业。

在优质资本的强力推动下,心连心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2011年,心连心的尿素产量突破130万吨,成为河南省唯一产量超百万吨的化肥企业。2016年7月,心连心投入巨资建设的中国氮肥工业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新乡,这是中国唯一经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批准的新型高效肥料和氮肥先进技术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对于整合行业的研发资源、提升中国氮肥行业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1998—2018年是心连心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20年。在此期间,心连心完成了改制、成功上市,并先后投产了一批技术先进的装置,在规模、收入、利润、产品结构、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庆金感慨道,“我是1987年进厂,一路见证了公司的风风雨雨。能够从全国的近千家小氮肥厂中脱颖而出,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心连心来说确实是来之不易。”

D 精益求精 保持行业能效领先

2017年,在化肥零增长、环保限产等政策以及农产品价低卖难、综合成本抬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国内化肥行业利润普遍下降,心连心却实现营收7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32.4%,净利润同比增长1359%,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继续保持领先。心连心是如何做到逆势增长的?

对此,张庆金表示,这首先得益于心连心的战略定力,在农资行业集体转型的浪潮中,心连心始终坚持“以肥为主,肥化并举”的发展战略和“总成本领先+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其次是在规模升级、技术升级、产品升级、营销升级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综合竞争力,尤其得益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高效产品销售占比的不断提高。

成本是一条生命线,早在十几年前,心连心的决策层便认识到这一问题。张庆金表示,我国化肥行业呈现为行业集中度不高且同质化严重的形势,无论是以煤还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生产企业,产品性能最终都相同,因此整个行业的竞争焦点就是成本。张庆金说,“我们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持续推进技改工作,在以往累积的节能技术基础上,强化节能管理工作。建设能源管理系统平台和体系、筹建循环经济化工园区、整合集团资源,根据优势互补、利益最大化原则,开展多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推动行业技术及管理的升级。

由于率先采用了国内先进的水煤浆气化工艺,心连心尿素的生产成本比传统工艺低13.5%,比行业平均水平低31%,综合成本连续多年比同行业低10个百分点左右,这也是使心连心在全行业亏损面达80%以上时仍能保持盈利的关键之一。

E 科学布局 彰显肥化并举优势

在农资行业深化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氮肥行业正处于深度整合期,落后产能退出,原料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势在必行。面对行业转型期的阵痛,升级、创新、发展是心连心人掷地有声的回答。

近年来,心连心在坚持聚焦洁净煤化工升级发展方向,确保化肥主业优势和领先地位的同时,适度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化工,总体形成了“以肥为主,肥化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

从发展策略上,由单纯的低成本向“总成本领先+差异化”战略转型升级,从产业、基地、产品、服务、技术等全方位科学布局,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肥料品质,合理增加了适销对路的差异化产品产能,使得产品与服务能够持续满足环境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对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012年——2017年,心连心用5年时间先后完成对河南新乡、新疆玛纳斯、南疆库车、吉林长春、江西九江等五大生产基地的全国战略布局,逐步推动产能向资源地、市场地发展,实现规模、技术同步升级,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专业化服务水平,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满足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关于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张庆金表示,2018年——2020年,心连心将坚持以做精做强化肥为竞争主线不动摇;坚持以“总成本领先、差异化竞争”策略不动摇;坚持以快速响应市场为竞争导向不动摇;坚持“科技+服务”创品牌基础不动摇。到2020年,复合肥规模发展到220万吨,差异化尿素180万吨,延伸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品,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受尊重的化肥企业集团。

F 军事化管理 锻造最强执行力

如果说产品和技术是竞争的硬件基础,那么服务和人才便是制胜的软件法宝。在行业内,心连心的军事化管理文化早已被传为一段佳话。据张庆金介绍,心连心每年都要组织员工进行军训,每天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就连绿色的工装也和军装有着几分神似。

在服务方面,心连心强大执行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2017年初,心连心便提出了营销升级、抢占先机的思路,并在随后的执行过程中不折不扣地持续强化“保姆式营销方案”,为经销商定制“常态化促销”的战术策略,密集开展三级会议、示范观摩会、诚信企业文化之旅等一系列推广活动,帮助经销商和零售商提前启动终端市场。

据统计,仅2017年上半年,心连心便组织了460场二级经销商会、5360场农民会,接待来厂参观人员33000余次。为了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心连心积极在全国建立并依托农化服务中心和营销中心,扎扎实实为农民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全程作物方案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传播心连心文化、理念。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心的竞争。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刘兴旭时常提醒员工要“怀匠心,践匠行,守匠品”。具体来讲,“怀匠心”就是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坚持不懈追求事情的内在规律;“践匠行”就是从一数到十,一个都不能少,牢记“一米宽,一千米深”理念,锁定目标,专注重复,用心打出源源不断的“活水”;“守匠品”就是用最少的社会资源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老老实实为社会做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致力于把心连心打造成为中国最受尊重的化肥企业集团。

心连心铭文鼎

泱泱黄河,巍巍太行,孕育数千年之中原文化。心连心人传承仁义礼智信文化之精髓,以博爱诚信为做人、立业、兴企之本。以爱心取信于民,志在惠及万家;以诚心连通商贾,意欲同赢共强。立志创业者必正其心、诚其意,取信于内外。心心相印,息息相关,同促和谐发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共创美好明天。铸鼎勒铭,言必行,行必果。

——《心连心诚信鼎铭文》

记者手记

以“匠心”服务“三农”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在心连心公司每个厂区主干道的正中央,以及心连心文化展厅,刻有心连心人诚信誓言的青铜大方鼎,道出了心连心厚积薄发、迅速崛起的秘密。地处黄河故道的心连心,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文化根植于每一位心连心人的基因中,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关于心连心诚信文化的内核,刘兴旭总结为“怀匠心,践匠行,守匠品”,要求每一位心连心人,以极致的态度要求自我、超越自我,对产品、服务精雕细琢,对细节精益求精。心连心人不论是“恪守耕牛的品质、崇尚斗牛的精神”,还是奉行“三讲三不讲”的行为准则,都是对“匠心”的深刻践行。春来暑往,秋收冬藏,在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承中,“怀匠心、践匠行、守匠品”,已成为支撑心连心人打造一流品牌的精神脊梁。

正是在“匠心”的指引下,近年来,心连心加快了布局全国的步伐,已实现由中原品牌向全国品牌的跨越。在产品端的升级方面,心连心恪守“匠品”,充分借助自产腐植酸优质原料、科技、产品和营销服务等系统性竞争优势,以“端到端”的服务理念,专注做好高效肥料从消费需求到产品使用全过程的服务,全力打造中国腐植酸肥料一流品牌。

在近半个世纪的征程中,始终秉承“怀匠心,践匠行,守匠品”为现代农业服务的执着情怀的心连心,已从一个年产3000吨合成氨的小工厂,发展成为拥有尿素、复合肥、甲醇、三聚氰胺和糠醇等产品的大型企业集团。从东北、西北,到中原,再到南方,一个全国布局、波澜壮阔的画卷正在中华大地铺展开来,一个全国布局、产品丰富、农化服务全方位的高效肥供应商与智慧农业服务商正在世界的东方耀眼升起。

猜你喜欢

匠心尿素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姚建萍:始于初心,臻于匠心,成于决心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挖掘机尿素喷嘴散热改进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尿素再涨 也换救不了市场
乱七八糟的“尿素”是该好好治一治了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致敬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