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报刊亭
2018-05-12张勇佼
文 | 张勇佼
近日,在两家央视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里分别看到两篇文章——《都市报刊亭,请慢些拆慢些拆……》《“快闪书店”:引出城市与书香新故事》,一个是渐渐消失于城市的“旧事物”,一个是在上海市应运而生的“新事物”。如今,在许多城市的街道上,报刊亭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让我感慨良多。
小时候,每当除夕临近,我都会跟在爸爸身后到火车站附近的一个报刊亭,买两份春晚节目表特刊先睹为快。除夕夜里,我们全家人守候在电视机旁,期待着预先知道的小品、歌舞等节目上演。到了中学,课业繁重,看电视的机会也少了许多。于是,我经常光顾离学校不远的一家报刊亭,在那里翻看各种报纸,购买《灌篮》《南腔北调》《韩流来袭》等杂志,让学习中紧绷的神经得到短暂的松弛。
后来,我到省城上了大学,周末的清晨都会到一个报摊前买份《篮球先锋报》,看看自己撰写的球评是否登报。其实,这个报摊就是一辆脚踏三轮车。摊主将五花八门的报纸、杂志整齐地码放在车后座的简易木板上,方便人们挑选、购买。几次闲聊后,我和摊主便熟络起来。他告诉我,经常买报刊的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买的都不多了。记得那时候,我经常碰到一位出租车司机,他总是匆忙下车,买一份《大河文摘报》后,又匆匆消失在车流中……在陌生的城市里,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报摊,让我们这些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陌生人有了一片心灵栖息的地方。
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求职。期间,我经常去金水路新通桥的杂志铺,淘些特价处理的过期刊物,一下子买上好几本。2012年,郑州市实施“退路进店”工程,拆除了全市400多个报刊亭,顿时令我心塞许久!当时政府解释说,报刊亭不但占人行道,遮挡行人视线,还存在无证及超范围经营等突出问题。拆除报刊亭,是为了还路于民。这让我不敢苟同,但却不能阻挡报刊亭的消失。曾经随处可以买到的报刊,如今只能到超市或便利店才能买到。
后来,我回到家乡求职、工作、生活……让我庆幸的是,不像省城那样,家乡的报刊亭还随处可见。我经常会去两个地方买报刊,一个是河南师范大学校园里的报刊亭,另一个是汽车客运总站南边的报刊亭。吸引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报刊种类多,二是期数更新快。对我来说,路过报刊亭买份报纸是件惬意的事,幸好在我的家乡能轻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