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的回归
——技击是武术之本

2018-05-12刘宝欢

少林与太极 2018年5期
关键词:技击中国武术兵器

文/刘宝欢

太极拳是中国四大名拳之一,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完美结合,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耀眼。其技击特点与众不同,在中国武术历史上以实战写下重重的一笔。然而现代太极拳却成为中老年人的健身操,在武术擂台上屡屡遭受置疑,挑战诽谤太极之风不能绝耳。这不得不给我们提出思考与反省:太极怎么了?

武术的本质就是实战,离开技击的拳法是无根之水,没有立足之地。太极拳的兴起不是它的养生强体,而是靠“杨无敌”一拳一脚打下的江山。关于太极拳的命名有两种观点:一种翁同龢在观看其表演后说“杨进退闪躲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或太极之浑圆一体也”,太极拳由此得名;另一种认为明朝王宗岳的拳论,开篇即是“太极者,无极而生”。和翁同龢一样,提到了“太极”,但没提到“太极拳”。但是王宗岳的拳论比翁同龢的评论要早得多,应该是王宗岳命名的。

从目前的太极拳能看出不论是动作和名称,重点部分都应出自戚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经统计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独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势、兽头势、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势、跨虎势、当头炮等。

戚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是择其善者32势,势势相乘,遇敌致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应该是戚继光那个年代最好、技击性最强的招法了,因而得出结论太极拳起初的技击性非常强,这才有杨露禅学艺后被尊称“杨无敌”的可能。太极拳的技击性退化,有人讲:在建国后的武术规定套路的兴起,“简化太极”之后,才开始迷失方向迈入低谷。我个人认为太极拳实战性的衰落应在太极拳鼎盛期就开始了,就像道家说的阴阳转换一样,阳到极致就向阴转了,即所谓“物极必反”。事物或现象的运动变化发展到了极点,即阴阳双方的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其阴阳属性就会发生转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杨露禅将太极拳推到了红楼梦中所说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与此同时,杨露禅为推广考虑,将刚柔并济、进退闪躲神速、虚实莫测的太极拳带入养尊处优的宫廷,才是太极拳衰败的开始。为了能适应皇宫贵族的体能,“杨无敌”将拳法速度放缓,发力减小,最终太极拳变成了含蓄内敛、连绵不断、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在当朝权贵的推崇下,“太极拳”一夜成名而家喻户晓,其变异的拳风也被大众接受,流传至今经久不衰。达官贵人的言行举止影响着整个社会。杨露禅为宣传推广太极用的“曲线救国”方法,被大众接受甚至被武术界内行接受!这难道不是武术的可悲之处吗?常言道:“邪不压正”,但在一定历史时期真理也得随波逐流。1954年1月17日在澳门举行的南北武术大战,北方吴氏太极拳代表、第三代传人吴公仪大战南派“白鹤三夫”之一的陈克夫,所反映出大跌眼镜的技击低水准视频。就能证明当时的太极拳实战性已经一落千丈。大众的迷失不可怕,最让人揪心的是武术界自己守不住那块净土。当太极拳大规模隆重登场,太极拳就陷入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假难辨的尴尬处境。

传承武术要注重理论学习,只有实践与理论同时抓,才能真正地将武术原原本本地流芳百世。太极拳的体操化与习练者的理论认知浅薄有着无可争议的关系。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所以,听劲与引手成了太极的必修课,只可惜太极拳的习练着一直讲两种功夫放到推手中用。由于条件限制或对太极技击认识不足,目前的太极推手比赛从80年代初,跟随武术散打试点开始至今未找到自身的立足点,无法形成风格独特精彩激烈的武术对抗项目。其实听劲与引手并非只用于推手,推手只是一种训练手段,它的目的是服务于战争用于实战,因为中国的几种实战拳都是脱枪为拳,如太极、形意、八极拳。中国武术里的一拳,其实是一枪。很典型的像形意拳的崩拳,八极拳的撑捶。练的是拳,其实是枪。中国武术,练实战必须练一搭上手,但在擂台上根本搭不上手。搭手是模拟一种兵器相交的状态。推手是练习兵器相交之后的用力方式。在一决生死的古代战场上,手持长枪与敌军面对面冲锋,在没有前后左右回旋的余地时,生死就取决于双方兵器(长枪)相交的一刻。所以中国武术里的枪法重点练“拦、扎、拿”就是兵器相交一刻的技术。如何让对方的枪偏离轨道而自己的枪刺向对方的身体。所以太极拳有“搬拦捶”、形意拳有“青龙出水”这些击发都是先将对手的进攻路线打偏再给以重击。中国武术中的很多部分,是一种武器的练兵方法,它之所以很多技术上擂台不是很合适,是因为它研发的目的就不是针对擂台的。但不是所有的中国武术都是兵器练法,只是说中国人非常重视兵器和徒手打法的统一。

大学者黄宗羲所强调的武术的分别,重点是“以静制动”,也就是“后发制人”,这与太极的技击理论不谋而合。很多练现代搏击的人会嘲笑后发制人的概念,他们认为先声夺人先下手为强好,岂不知这不是拳,是兵器。黄宗羲所推崇的内家拳宗师王征南不是武师,是军人,他也是以器械见长。在现代擂台上可以出现双方运动员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互相殴打,甚至地面缠抱,但在战场上,互中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事。因为命只有一条。怎么样最大可能的避免互中?那就是——后发制人,所以后发制人不是拳的概念,而是武器的概念。

在真正器械格斗时,高手会引诱对手先动,对手不动,他就会用一些对敌认为必死的动作诱敌动手,也可以通过佯攻引诱对手,我们经常在古典小说中看到“卖一个破绽”,就是这个意思。当对手迫不及待的猛攻时,采用换步或侧身躲开攻势,同时在躲闪的同时完成对对手的斩杀。中国古人认为拳脚不重要,兵器才是王道,所以戚继光认为练拳是为了活手足便于器,还有一点中国武术是为战场搏杀设计的,不提倡地面技。因为战场上倒地即死,街斗中只要不是单挑,倒地基本会挨揍。

中国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它的核心与其他武术一样是技击,离开实战的武术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不能因为市场原因削足适履的只提健身不谈实战。太极拳其技击方法内容丰富,有很多是可以适应现代搏击擂台的技术。所以,改革迫在眉睫,将适合现代擂台的技术研究出来,结合西方搏击的先进技术,编制出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完整的、科学的现代武术教材,早日回归武术真谛——技击。

猜你喜欢

技击中国武术兵器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网上“兵器”大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