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化学教学探析

2018-05-11项岚夏振展仇冰洁

职业·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化学考核核心

项岚 夏振展 仇冰洁

课题: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7年度科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评价》(项目编号:ZJXH2017221)研究成果。

“核心素养体系”在2014年首次提出,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应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让教育改革进入了以素质统领的新时代。

一、核心素养的涵义

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综合来看,核心素养是学生获取成功生活、提升快速适应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职场,还是在生活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都应贯穿于人的一生。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发展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被人们日渐重视。

如果素养是基本生活之所需,那么核心素养则为优质生活之所需,它强调在各种学习情境、知识积累过程中的最基本要求,其特点是关键性、必要性、精华性和可迁移性。

学科核心素养是以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根基,采用特定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学习学科课程,经历总结、吸纳和孕育,形成除学科知识素养之外的其他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由直接经验产生的,也不能与学科知识素养完全分割开来,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的过程,它集结了最能体现本学科育人价值的根本性、关键性要素。

二、高职化学教学现状

在高职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化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注重学生化学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掌握,没有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1.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职院校大多针对某项核心素养单独设置课程进行教学,没有在专业基础课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实施的是脱离专业背景的割裂式培养方法,导致在课程中缺乏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教学目标片面化

未从意识层面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的不完善导致课堂无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及适用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教学模式单一

虽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但是在学科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尤其是在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上,培养模式创新较少,没有做到选择适用的教学模式,在培养专业基础素养的同时培养核心素养。

4.教学方法单调

高职化学教学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的使用过于单一,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没有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素养的同时培养核心素养。

5.缺少教学评价机制

缺乏体系完善、行之有效的核心素养教学评价机制,不够重视过程性评价。

三、高职化学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使他们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因为学生正值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

化学虽然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但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改革。高职化学教学应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紧扣学生未来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综合核心素养要求,结合化学教学特点,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满足學生择业就业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1.重设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

高职化学原有的教学目标只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过于片面化。现代职业的发展与技术的更新,要求学生具有综合核心素养,在竞岗、适岗、择岗时能游刃有余地面对。因此,要分别设置专业基础素养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2.选择教学模式,设计培养核心素养的框架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适用的教学模式,兼顾培养专业基础素养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可以择用的教学模式有两种。

一是巴特勒学习模式。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一激发动机一组织教学一应用新知一检测评价一巩固练习一拓展与迁移”。基于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二是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有明确分工地进行互助性学习的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是鼓励团队合作,在团队合作中学习,“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带动,互相促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完成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提升了学生学习快乐感,降低了学习障碍的发生概率。

3.创新教学方法,找寻培养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高职化学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是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精髓,是专业基础课教学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素养和核心素养可以借鉴的重要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有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在高职化学课程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以及教学实训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来选择。

课堂上,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对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进一步加深认识理解,将独立的学习行为转变为合作学习行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而且还提升了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通过角色转换,培养了学生换位思考意识。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个性化的方案。例如,在溶液浓度教学中,可选择与临床有关的案例,让学生在临床环境中去思考,去操作,去训练。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培养核心素养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评价常采用期末考试作为终结性考核的主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过程性考核的作用,易给学生造成只要期末考好就可以的错误引导,使学生形成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学习方式。众所周知,学习的根本目的除了习得知识外,更重要的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也有利于为学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课程教学评价改革,要在延续原有课程对专业基础素养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对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评价,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占比60%)、终结性考核为辅(占比40%)。从原来的教师主体评价、期末成绩占比70%+平时成绩占比30%的评价模式转向教师、小组、学生个人三主体评价,平时成绩占比60%+期末成绩占比40%的教学评价模式,强化过程性评价,推进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对课堂教学对核心素养的评价具体实施如下。

首先,组建学习团队。在组建学生学习团队时,要避免让学生自行结合成小团队,要鼓励学生扩大交际范围,在生活圈之外找到队友。合理的团队分工可以发挥每个学习成员的特长,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信心,建立学习成就感和团队荣誉感,在协作中提升学习意识和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快速提升。其次,明晰考核任务(课程知识点)。对课程涵盖的每一项学习任务制定综合性考核评价标准,建立过程性考核的具体方法。再次,公布各考核主体赋分所占的比重,考核主体包括教师、小组和学生个人。最后,确定考核维度。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沟通能力、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发挥以及完成效果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小组互评,考核学生的相互配合与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教师评价,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语言表达、合作能力等。终结性考核可沿用原有的期末考试形式,只是将其在整体评价中所占的比重适当降低。

四、小结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所有课程面临的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通过重设教学目标、择用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方式,改变高职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构建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在专业基础素养培养中渗透核心能力的培养,实现化学教学中专业基础素养与核心素养并重,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渗透于通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解决化学课程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缺失的问题。这不仅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应用小组协作学习、混合式协作学习、主题探究、技能训练、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和吸引力,既可加快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全面锻炼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基础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從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就业。

猜你喜欢

化学考核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