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培育和践行诚信的路径探索
2018-05-11梁聪敏
梁聪敏
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诚信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既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伸和工匠精神,解决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现实需求。
一、融诚信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学生对讲诚守信的认知水平
1.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诚信文化,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
诚信的内涵是诚实、坦诚、诚恳、可靠、守信用。一个人做到了诚信,处世为人就能够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值得信赖。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了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指出诚是自然的运行法则,追求诚信之道才是做人的道理。
中华民族有讲诚信的优良传统。《司马光诚实卖马》《季布一诺千金》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反映了先民崇尚诚信、鄙视不诚的朴素心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精髓,以民族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推翻“三座大山”为己任,秉承讲诚守信传统,知行合一,不断取得人民信赖,形成了军民鱼水般的深情厚谊,得道多助,最后取得全国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时代、新社会,社会讲诚,人民团结,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监管滞后,一些失诚失信的现象不断出现,给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国家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出台了一系列诚信建设指导性文件。当前,全社会诚信建设工作在不断推进之中,社会风气不断好转。
通过学习中华民族悠久的讲诚守信文化,使学生增强对祖国诚信文化历史的深入了解,掌握诚信的内涵,明白讲诚守信的意义,不断提高诚信意识,提升诚信认同感。
2.分析社会、学校诚信缺失的现状,明辨是非,提高学生对全社会讲诚信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由于活动持续有效开展,社会诚信风气有了明显好转,但要实现社会诚信根本好转还需要全社会继续努力。当前,社会上还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从社会层面看,在政务诚信、司法公信方面,主要表现为一些人滥用公权、徇私枉法、侵蚀社会公正公平之体。在商务诚信方面,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事业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偷排乱排污水、污气,污染河流,破坏环境;一些团伙或个人制假贩假,传销,业绩造假,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在社会诚信方面,主要表现为虚假广告,欺骗群众,一些媒体为了收视率,娱乐至上,宣扬一夜暴富、不劳而获思想,误导社会、误导青少年等。
其次,从学校层面看,在教师层面,一些教师存在不讲诚信,学术造假,道德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学生层面,一些学生在学业方面,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抄袭、拼凑作业或论文,迟到、早退、旷课等;在经济方面,借钱不还,为了面子透支消费,盲目攀比,逃票等;在求职方面,为了找到好工作,夸大宣传,履历造假,合同毁约等。
职业院校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必须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不讲诚、不守信给整个社会运行机制带来的危害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与责任意识,从自身做起,从纠正自身小的诚信缺失做起,积极培育诚信品格,为构建诚信社会,为实现全社会诚信状况的根本好转,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培育社会主义义利观,夯实学生讲诚信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义利观是把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一,社会主义义利观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义利观中“义”的基本内涵。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就是把义放在首位。在尊重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前提下,公民可以合理合法地追求自己的个人权益。
第二,当前社会上之所以出现不讲诚信的现象,关键是社会主义义利观没树立起来。滥用公权、学术造假、考试作弊等现象之所以屡屡发生,关键是利字当头,不讲道德,把国家、集体利益置于脑后,是一种典型的颠倒了社会主义义利关系的表现。相反,一个人树立起社会主义义利观,当面对违纪违法可以获利或满足私欲时,他就会权衡这件事是否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果损害了,他就能放弃这种行为,正所谓“见利思义”。
第三,在全社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义利观,使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可侵犯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侵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就会本能地产生抵御或鄙视情绪,这样社会上滥用公权、制假贩假、假冒伪劣等诚信缺失行为就会不断减少,公民诚实劳动、遵纪守法的风气就会不断形成,公民讲诚的自觉性就会增强,全社会诚信度就会越来越高。
二、融诚信于完善的诚信培育机制中,用制度涵养学生的诚信品格,匡正学生的失信行为
1.建立完善的职业院校诚信培育机制
首先,成立领导机构,组建工作小组,加强领导工作。其次,制定教师、学生诚信制度,要求教师做到对社会、对单位、对同事、对学生诚实守信,不做违法乱纪、违背师德的事;要求学生做到对社会、对父母、对教师、对同学诚实守信,不做违纪违法、违背社会公德的事。再次,建立教师、学生诚信档案。最后,建立教师、学生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把对教师的诚信考核与评价结果和教师的职业进步有效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诚信考核与评价和学分、评先树优、助学金、奖学金、就业推荐有效结合起来,达到提升诚信水平,完善人格的目的。
2.开展好对教师、学生诚信的考核与评价
首先,要严格执行对教师、学生的日常考核制度。人事、教学部门、各教学主体要做好对教师的日常考核;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日常考核。其次,要做好评价工作,把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做到科学、规范、公正、公开,激发教师、学生讲诚守信的正能量,提高教师师德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再次,严格按照评价制度的要求,做好教师、学生诚信评价结果的使用工作,激发教师、学生共同讲诚信,共同提高,为打造诚信校园共同努力。
三、融诚信于日常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讲诚信的良好品行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诚信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诚信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诚信观念迷茫、信用意识缺乏、人际交往诚信不够等。为有效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将诚信融于日常教育教学中。
第一,把诚信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中。做好顶层设计,把诚信品格的塑造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各个专业要把诚信教育寓于专业课教育中。专业课教师要结合专业课内容中名人、专家讲诚守信的故事,引导学生不应浮躁,要耐得住寂寞,要诚实做人,要追求真学问;结合优秀学生的诚信事迹,鼓励学生互相讲诚信,构建诚信课堂、诚信考场等。
第二,把诚信教育贯穿于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樣的诚信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例如,引导学生召开以“诚信的得与不守诚信的失”为主题的班会,要求学生自己收集材料、策划、准备道具、组织实施,教师、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人与事,自己教育自己,使学生在主题班会的展示中互相增进了解、增进友谊,并加深对诚信的理解。
第三,把诚信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活动中。诚信教育要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发挥校园文化的舆论引导作用。通过校园诚信宣传栏、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歌颂诚信典型,抨击失信行为,营造“人人守诚,个个讲信”的校园气氛。充分利用学生活动中心、校园诚信商店、诚信食堂、诚信大讲堂等阵地,积极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先进人物评选、诚信宣誓等活动,推动校园诚信文化建设,达到育人效果。
第四,把诚信教育贯穿于重要节点中。利用重要节点搞好诚信教育,例如,利用好入学教育、军训、国庆、五四青年节、升旗仪式、普法日等节点,开展“诚信立人”教育活动。
第五,把诚信教育贯穿于网络阵地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校园网络阵地,融诚信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网络互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好网络诚信育人氛围。
四、融诚信于社会、学校、企业、家庭协同教育中,营造良好的诚信育人环境
解决职业院校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涉及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需要各方协同一致,互相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表明,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在职业院校的主导下,要形成学校与社会重点进行社会公德培养,与企业重点进行职业道德培养,与家庭重点进行家庭美德培养的通力合作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诚信育人环境。
1.密切联系社会,积极参与到推进全社会诚信建设的事业当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讲诚守信的良好局面。党的十八大把“诚信”,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文件。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目前,全社会已经逐步形成共识,社会诚信状况正在逐步好转。这为职业院校诚信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职业院校要紧紧抓住时机,为国家诚信建设做出贡献。
第一,要做好国家诚信建设有关制度、法律的宣传工作,让学生、教师了解国家发展的整体形势,以培养社会公德为抓手,开展诚信建设工作。开设信用管理有关课程,建立健全信用管理职业培训与专业考评制度,做好对学生的信用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信用知识读本和校本教材,开展好信用知识普及工作。
第二,加强校园诚信教育,加强信用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学生诚信档案,针对考试舞弊、学术造假等不诚信行为开展批评教育,并依法依规将相关信息记入个人信用档案,推动学校诚信建设水平的提高。
第三,与政府、行业部门密切合作,开展社会诚信研究与服务培训工作,为区域社会诚信建设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推动区域社会诚信建设水平的提高。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育诚信文化
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建成利益共同体,打造全产业链合作,不仅要在学生技能培养上进行合作,更要在学校、企业文化建设上加强合作;要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出发点,把职业道德培养作为践行诚信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学校与企业一道,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通过现场师傅的言传身教、技能大师的指导、企业制度文化的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行行都能出状元,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有过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推动学校与企业诚信文化的融合与提高,营造校企合作育人的良好环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3.密切学校与家庭关系,优化家庭诚信环境
诚信品格的养成不是自然萌发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形成过程。家庭是学生人格形成的一个环境,职业院校要密切与学生家庭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家庭美德为重点,提升学生的诚信品格。一个学生信用状况的好坏,与其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必须从家长入手,开展工作,形成家庭与学校一体,共同培育学生诚信品格的互动机制。班主任、辅导员要通过家庭座谈会、学校开放日、电话、微信等方式,密切与家长的交流,发现学生不诚或失信问题,要及时同家长进行沟通,形成学校与家庭的统一体,共同纠正学生不诚或失信的问题。对于家庭美德缺失的家长,班主任、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家长问题的纠正工作,为学生的成长铺平道路。
职业院校通过建立与社会、企业、家庭的联动育人机制,营造良好的诚信育人氛围,为区域诚信社会的建设和诚信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融诚信于社会实践中,培育学生做诚实、守信、忠实的践行者
社会实践是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社会实践中融入诚信这个育人环节,更加增添了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时代意义。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把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社会调查类社会实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不妨去做一次对“诚信的真谛”的探寻,做一次社会调查,实地考察一下山西的乔家大院、青岛的海尔集团,去了解一下从古到今事业做成功、做大、做长久的秘密是什么,诚信对个人、企业意味着什么。学生也可以总结一下三鹿集团的三聚氰胺事件、冠生园的月饼事件,也许会发现失信的巨大杀伤力。通过这些活生生的调查活动,学生也许能悟出诚信的力量,也许能产生对制假贩假、虚假广告等失信行为的厌恶与愤怒,并激发出践行诚信、做一个诚实的人的强烈愿望。
2.体验类社会实践
学生可以尝试办一个诚信小卖部,体验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同以往的感觉。当学生的诚信小卖部带来了更大的销量、更多的朋友时,学生会因为诚信而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学生也可以去寻访身边讲诚守信的模范人物,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也许能得到不一样的感受。
3.关爱弱势群体社会实践
学生可以为留守儿童送去心灵的温暖,为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实践中去体会诚实带给自己的幸福感。
总之,通过把诚信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学生对诚信的认知水平;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养成学生讲诚守信的良好习惯;融入社会、学校、企业、家庭协同培育中,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诚信品行;融入社会实践中,坚定学生真诚践行诚信的信念等实践活动,推动职业院校诚信教育的有效实施,实现夯实学校诚信根基、塑造学生诚信品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把职业院校打造成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基地的目标,为社会诚信建设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烟台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