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

2018-05-11刘恒冉

上海质量 2018年4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融合信息化

◆刘恒冉 / 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是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内涵和思路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覆盖行业、地区的两化融合协同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提高供给侧的质量效率层次,建立新的发展体系,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信息化时代呼唤两化融合

为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是其中的代表,对高端制造业进行再调整、再布局,积极打造国家制造业竞争新优势。而我国正处于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关键历史时期,准确把握两化融合的新使命和新要求,持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发展,对于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意义重大。

一是新常态下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需求迫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如何从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入手,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形态,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路径选择。《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以智能制造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的“红利”不仅仅是为智能终端、智能装备产业创造市场机遇,还将为传统产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创造新的契机。但传统制造业的刚性制造系统,一般由专用自动化生产设备组成,系统设计配置固定,比较适合于单一产品的生产。在信息化建设中,不同设备厂商控制软件间的不兼容,系统的集成和操作也存在困难,导致整个系统投资巨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系统亟需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全力推进两化融合,运用具备倍增效应的信息技术改进生产管理模式,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二是两化融合系统创新工作日趋完善。两化融合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172类制造业产品产量居于世界首位。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渗透正不断加深,基于互联网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制造企业在精益管理、风险管控、供应链协同、市场快速响应等方面的竞争不断扩大,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催生了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政府主管部门在两化融合顶层设计方面不断加强,已从战略规划、试点示范、标准研制推广、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新体系,努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

二、两化融合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持续推进两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是引导组织强化变革管理,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管理方法论,是组织系统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2017年,工信部、国资委、国标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新型能力为主线,以建立和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为抓手,以构建数据驱动的系统解决方案为着力点,推动两化融合创新发展。

一是深刻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推进两化融合的关键路径和重要抓手。2017年6月,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标准》确定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导向与原则、框架与方法等;明确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引导组织强化变革管理、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管理方法方法论,还提出了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战略一致性、领导的核心作用、全员参与等九项管理原则;提出了通过规范两化融合的过程,推动和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引导组织围绕其战略,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坚持数据为驱动,综合集成为突破口,流程化为切入点,服务化为方向,以打造新型能力为主线,持续提升总体效能。实践中,诸多企业都按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从关注局部向统筹全局转变,从强调技术向规范管理转变,努力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迈进。

二是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是帮助企业获取与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新型能力是组织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结合信息技术,整合、建立、重塑组织的内外部能力而获得的综合能力的大幅提升。新型能力原则上是影响组织全局的,是在组织成长历程中产生的,并随着组织的发展动态改变的,诸多企业在新型能力打造的过程中,都围绕组织的发展战略,围绕研发、生产、成本、质量、营销、服务等方面,逐步建立起数据驱动的新型能力体系,加快创新发展。如国内某著名家电企业积极构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研发创新体系,基于开放式交互平台重塑研发创新能力,将用户纳入到企业的研发体系中,将企业的研发力量与用户需求精准对接。上海某著名家电制造企业围绕空调压缩机大规模定制挖掘制造能力,实现了对客户合同信息处理的标准化和数据化管控。产品设计变更率有效降低,新产品研发周期大大缩短。上海某著名电梯制造企业在新型能力的打造过程中,注重服务用户,积极打造基于电梯物联网远程监视平台的主动服务能力,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用户投诉的次数明显下降,用户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实践表明,在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践中,不同行业的企业都需要围绕组织的发展目标,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因此两化融合不仅是技术的融合过程,更是管理的优化过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构建了“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新型能力”的战略循环、“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要素循环,以及“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管理循环,这三个循环贯穿了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企业也需要积极实施三个循环来推动管理模式创新。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动企业运行管理持续改进

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标志着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具有更强的可持续竞争能力。企业需要通过贯标达标建立系统化的运行管理新机制;需要围绕战略转型和差异化竞争的迫切需求,动态制定新型能力规划,构建并持续打造新型能力;要探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内控、质量、环境等多体系融合的方法和路径,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因此,我们亟需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应用推广为契机,支持制造业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等跨界融合,以新模式打造中国制造新品牌。

一是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需要循序渐进。两化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企业首先要结合实际,进行自我评估诊断,准确判别两化融合发展阶段,然后按照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循序渐进地推进两化融合贯标工作。企业在两化融合起步阶段,可以把组织结构的优化作为较好的切入点,结合自身战略定位、业务需求等优化相关组织设置,合理升级信息化相关的设备设施,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在单项应用阶段,可以重点关注业务流程创新,不断改进和深化信息技术在各单项业务环节的应用,有针对性地提高产品综合设计优化的水平,优化经营管理的业务形态,促进企业各单项业务深入发展;在综合集成阶段,可以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跨部门、跨业务环节集成中的全面应用,持续推动业务深度优化和高效集成化发展;两化融合在协同创新阶段,可以把管理理念的再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命题,进一步思考和建立两化深度融合的管理理念,帮助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上海某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推动生产模式的创新,积极打造基于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电站锅炉获得过程管控能力。通过新型能力的打造,生产计划完成率从93.9%提高到97.4%,产品一次合格率从93.1%提高到95.1%。而上海某航天设备制造企业积极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航天产品装配和试验集成管控新型能力,促进了航天产品设计与制造的集成,提升企业航天产品核心技术竞争力。

二是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在两化融合的实践中,企业需要结合形势的发展,适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以达到期望的效果,改进措施包括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业务流程的梳理,组织结构的完善,以及项目管理的加强。从近年来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践来看,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深化和完善。重点要不断加强信息化与生产融合的改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生产水平,提高生产制造全过程工作效能;要不断加强信息化与制造融合的改进,注重客户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的需求;要不断加强信息化与智能制造的融合。企业要全面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整体提升企业管理的创新性和竞争力;要继续全面引入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建立开放创新、在线设计的交互平台、网上交易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以此在两化融合的进程中,重新规划企业流程设计,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性作用,努力用技术实现优化后的流程和优化后组织结构,将管理创新落到实处。

企业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持续改进是组织不断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不断获取差异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因此,企业需要结合实际,通过客观的水平评估,判别所处的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及其对应评估方面的水平和能力级别,通过持续改进,来促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效益水平的螺旋式上升,从而不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加速转型变革,抢占发展先机。

当前,上海要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打响“四大品牌”,企业是主体,企业需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先行一步。尤其是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更加需要结合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建立多层次的两化融合评估协同工作体系,形成区域、行业、企业等两化融合数据地图,努力提高政府精准施策、机构精准服务、企业精准决策水平,以此来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助力质量提升行动。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融合信息化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月“睹”教育信息化
融合菜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