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
2018-05-11刘卫军
◆刘卫军/ 文
国家战略层面,我国已经进入质量时代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三个转变”,就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大力气抓全面提高质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推动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中国制造品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推行和强化质量认证这一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促进中国制造提质升级,迈向中高端。同时,对认证认可工作又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明确要求:一是大力推广质量管理的先进标准和方法,让认证工作助推质量的提升;二是认证工作要引导和强制相结合,强制也就是准入型的法规性的认证,主要在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等,而大量的认证应该是鼓励企业申请自愿性的认证,助力企业的产品提质增效升级;三是对创新质量标准的管理方式,明确提出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实施审慎监管,给企业更多的开发产品的动力、更大的发展空间;四是明确提出要强化监管,规范检测认证的服务质量;五是质量认证工作要积极开展互认,使中国认证和国际认证同步,助推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顺畅地流通。
我国已成为认证认可大国
认证认可是国际的通行做法和贸易便利化工具,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三十余年。特别是国家认监委成立之后,这项工作又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国家认监委是2001年成立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全国的认证认可工作,这在世界上独具特色,使我们的这项工作能够健康发展。国家还专门制定了认证认可条例,在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监管体系方面都建立了国家统一的认证认可管理制度。现在35个认证认可合格评定全部转变成国家认证方面,监管体系也便成了五位一体的体系。
另外,我们在统一具体的认证认可制度方面,在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认捐认证,以及认可制度的建立、认证机构的审批、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等方面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认证认可制度体系。特别是国家建立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认证制度,建立集中统一的认可制度、认证机构审批制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我们按照统一管理、共同实施的原则,建立了20多个部委组成的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共同推进认证认可工作。通过部际联席会议的机制平台,加强各部门、各单位的协作。给大家说几个数据,截至2016 年底,我们累计颁发各类有效认证证书170万张;认证机构是386家,人员注册的数量每年在持续增加,从业人员也在持续增加;检验检测认证的总产值在2016年是2300多亿元人民币。
认证认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认证认可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强化质量管理保障安全底线,尤其体现在强制性产品的认证(CCC认证)上。我们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28类产品进行了强制性认证,经统计,列入到目录内的产品安全质量的水平有大幅度提升。另外,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国内也非常普及。利用ISO 9001改版的契机,我们现在也在打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升级版,结合企业的特点、行业的特点进行分级认证,比如结合基础性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特殊行业的管理体系要求,以满足各个企业的不同的需求。
除了在保底线、保基础性安全之外,我们的认证在服务节能环保、促进绿色发展方面也有很大作用。我们开展了低碳产品认证、节能产品认证、节水认证等诸多方面产品领域的认证,还开展了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在一些钢铁、建材等行业,在节能环保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实施意见》。今后我国要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将现在开展的绿色、低碳、节能等跟绿色产品有关的产品进行统一、合并,打造更具权威性的中国绿色产品的认证体系。我们会发布具体的产品目录、认证的规则、认证的标识,等等。这也是一项国家工程。
当然,我们也要助推产业升级,提高质量效益。比如我们的北斗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了检测认证体系,助推北斗导航服务达到“米级”国际先进水平;人工智能健康机器人,在助推智能健康的发展;中国大飞机C919的航空公司在大力推行航空业的管理体系认证。此外,我们还助推地方的经济发展,包括浙江制造、深圳标准等。认证工作在助推地方经济、行业发展、健康安全、质量提升等诸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国家互认。一张证书全球通行,是国际认可界的共识,我们在这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现在已经签署了13个多边的认证认可合作协议,跟30多个国家签订了115个双边的认证认可方面的合作协议和安排,包括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等很多产品领域的认证证书在国际上都能够得到互认。另外一方面,我们认为认证认可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创新政府管理,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相应的支撑能力。一个是在管理手段上,可以把以前的行政许可能力用第三方评价方式解决,我们在助推更多部委转为第三方的评价,比方说安全产品、铁路产品等。以前的行政许可,现在更多是用认证的手段来进行评价、保证。另外,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自身管理的水平。
国际合作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我国也是经济大国,因此认可工作也是国际认证认可界的一分子,也要贡献中国的力量,所以我们无论是在多边还是双边领域都积极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国际认证认可合作组织中,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管理层面上,我们都有大量人员积极地开展相应的工作。我们把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作为认证认可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
目前,认证认可在国家的质量提升方面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十二五规划”在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方面,“十三五规划”在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绿色发展等五个方面,都从国家的层面对认证认可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包括国家的质量发展规划、中长期的科技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网络安全法、生态体制改革的方案等。对于认证认可,国家给了很高的期望,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砥砺前行,迈向认证认可强国
“十三五”时期按照国家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战略要求,认证认可将科学部署、主动作为,加快推进认证认可强国建设,努力迈向世界先进行列。我们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任务、六个方面的具体保障措施,这些在我们的官网上都有,就不在此细说。
我国的认证认可在国际发展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曾做过相关研究,共从6个二级指标和123个具体的三级指标对认证认可工作进行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很多,包括法律法规、贸易促进、国际互认、人才状况等。通过对指标的分析,我国在五个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包括法律法规、促进贸易、社会治理、产业规模、专业主导;在技术创新、服务输出、国际互认、机构任职人员培养方面处于国际中等水平;在保障人身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以及质量效益两个方面,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综合而言,我国的认证认可现状处在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准。
迈向认证认可强国的着力点
认证认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我们在质量提升方面提出了十大工程:第一是大力强化全面质量管理;第二是着力打造高端品质认证服务,满足工业、农业、地方服务业各方面的需求;第三是统一整合绿色产品认证体系;第四是深入开展王勇国务委员提到的“同线同标同质”工程;第五是培育认证认可的服务业;第六是发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示范区的带头作用;第七是加快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服务社会的各方面需求;第八是巩固扩大国际合作成果;第九是加强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保证认证认可的公信力和有效性;第十是夯实基础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