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探讨

2018-05-11陈通克陶哲影袁拯忠陈锡文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动物实验

陈通克,陶哲影,袁拯忠,陈锡文

(1.温州医科大学 实验动物中心,浙江 温州 325035;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科,浙江温州 325015)

实验动物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动物在生物医药领域被誉为“活的试剂”“最精密的仪器”[1]。它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生命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优质的实验动物需有良好的实验动物管理体系作为支撑,国内实验动物管理起步比较晚,发展很不平衡,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不仅体现在人员素质、实验动物品种品系、规范化操作,更在于管理模式的完善程度[2],这些都在阻碍我国实验动物行业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我国实验动物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管理体系在不断健全、创新和突破,也产生了多种管理模式,本中心基于现有的管理体系,总结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医学院校“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

1 国内外实验动物管理模式的现状

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对于实验动物的管理已经十分健全,且结构、布局、设计均领先国内。1956年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正式成立,主要就实验动物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商品化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明确组织机构功能和完善管理体系[3-9]。从源头上对整个实验动物体系做了细分,更加明确了实验动物等级的定位。对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了相应的要求,必须要达到相应的学历并配备上岗证;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动物质量检测都做了相应的规定。同时,更加注重动物的福利[10-12],对动物实行人道主义管理,避免实验动物受到虐待,实验结束后动物必须执行安乐死等。

我国由于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开展较晚,1984年中国实验动物科技开发中心成立,正式开展全国实验动物的规范化管理工作。1995年实行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制度,开始对实验动物实施制度化。1988年颁布第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使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更加健全。1994年颁布第一套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开始加强实验动物质量控制,1997年科技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实验动物管理办法》规定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统一许可证制度。2001年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管理规范化操作。一系列的法规文件出台,强力推动了我国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推进和发展[13]。这些措施在短期内极大地完善了实验动物管理,同时也促进了医学院校实验动物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医学院校的实验动物管理模式各不相同,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医学院校实验动物管理模式一般是根据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因此,我们结合国内外各种管理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地磨合、完善、推陈出新,提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

2 “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

由于国内实验动物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较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发展和完善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紧迫感。根据国际实验动物发展的趋势,对于实验动物的管理,越来越趋向于人性化,合理化,规范化。针对目前国内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通过借鉴国内外实验动物机构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单位本身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创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

2.1 “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介绍 “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是指“旅馆式”管理模式和“实验动物分类控制”管理模式及一站式服务,就是采用两种管理和一种服务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加合理地安排工作,有利于实验动物设施的有效利用,提高实验动物管理水平,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中心能够更加有效、合理的管理。

2.1.1 “旅馆式”管理模式:采用以实验动物平台为依托,将平台的模块分块细分,包括场地申请、动物培育、技术支持、动物实验等,同时对上述的模块进一步细化:①场地申请方面提供不同实验时间段、不同实验提供不同的实验场所等;②动物培育方面提供常规饲养、动物观察、转基因动物培育、转基因鉴定、保种等方案;③技术支持方面提供灌胃、裸鼠皮下成瘤、尾静脉转移瘤、肝移植、哮喘模型、胚胎移植、睾丸移植、糖尿病模型等;④动物实验分为:常规饲养管理、动物模型制备与干预、动物实验统包服务等。

我们提供“旅馆式”的服务,以套餐形式体现,课题组仅需提供自己的实验需求,我们将提供完整的实验配套服务体系,实现“拎包入住”的感觉,真正实现“旅馆式”的管理模式。

2.1.2 实验动物分类管理体系:研究生管理体系:采用科研项目配套化管理,研究人员提供该实验的相关信息,我们可对研究人员提供技术咨询、动物饲养、实验动物、实验场地以及常规设备,对于实验的具体操作如模型制作、实验后观察、指标记录、实验动物尸体处理等,我们采用了三种方式:常规饲养管理、动物模型制备与干预、动物实验统包服务,这种方式能够更加人性化,为科研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

教师管理体系:采用科研项目专人化管理,主要针对在校教师和医师,为了更加方便科研人员的实验进行,只要科研人员提供标书,将以“一站式”服务的方式,提供全方位实验项目服务,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提供不同的实验服务项目(技术咨询、动物饲养、实验动物、实验场地以及常规设备、实验后观察、指标记录、实验动物尸体处理等),由中心工作人员专人全程协助、参与整个实验。

教学管理体系:实施网络化管理,采用了一个网络化平台,实行专人管理,对于教学用实验动物和科研实验动物分类整合管理,尤其是将全校实验动物的供需情况做到细化,以教学实验动物申请计划表为标准,能够及时更新各部门实验动物的用量变动,做到及时有效地满足实验动物的教学需求。

2.1.3 “一站式”服务:基于平台的服务理念,以服务为宗旨,提高平台的效能,为校内外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平台以及优良的服务,打造科研平台“一站式”服务理念,使科研人员从提出实验申请到实验结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实现“一站式”的服务理念。

2.2 “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的创新意义 该模式的主要创新点在于:①将动物实验分类管理,以套餐的形式提供服务;②实验动物屏障系统管理实行分类管理;③实现“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把握医学院校对于实验动物中心的定位,着重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制定相关制度,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实行教学管理规范化、程序化,以平台为依托,以分类化管理为手段,责任到位,统一调度,综合管理。实行科研管理针对化、项目化、责任化。对于科研人员的课题实施,中心制定了多套相关制度,以“套餐”的形式满足不同的科研人员的需求,一方面能够更好地管理实验动物,细分动物实验,以各项管理制度为框架,确保实验室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以科研人员为中心,提供完善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够与国际化接轨,更好地提倡动物福利和“3R”原则。良好的管理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这也是我们的宗旨,因此我们也提供了全方位的“一站式”配套服务方式,能够更好地做到以“服务”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而展开研究工作。

3 “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运行的思考

“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该管理模式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融合了我们自身的特点,在管理上已取得不错的效果,近3年实验动物数以及承担与协助的科研项目数稳步增加(见图1-2)。

图1 近3年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教学与科研用实验动物数(单位:只)

图2 近3年实验动物中心承担与协助的科研项目数(单位:项)

国外对于实验动物管理研究已经较为完善,但是他们的实验动物管理水平的完善也是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徘徊和波折后再度发展起来的,国内实验动物管理水平正处在积极的向上期,如屏障系统数字化管理模式、硬件设施全自动化、规模化运行,硬件设备已经达到国际主流水平,但是管理水平处于转型期,我们提出的“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在中心运行多年,使中心的管理更加合理,也在不断自我完善,为国内实验动物管理模式提供一个新的方案;在该模式下中心已经加大力度积极完善实验生产技术,尤其是硬件设施的建设已经与国际接轨,保证实验动物生产的标准化。不仅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对于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科研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对于实验动物管理模式每年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必须持证上岗,对于科研方面我们不断地引进各类基因敲除小鼠共200余种,加大科研技术的投入,提高实验动物的发展水平。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我们提倡动物福利和“3R”原则,并积极地采取实际行动。这些为完善实验动物管理模式,发展实验动物科学做好了积极的准备。

“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不仅能够进一步完善实验动物管理模式,而且对今后实验动物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管理模式能将实验动物中心朝着良性方向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实验动物中心现有的资源,使其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综合开发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对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作用。

因此“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动物中心定位,它不仅是以一种积极的服务模式存在,更是一种科技交流平台、创新平台,以服务为基础,以创新为己要,以管理为手段,充分融合先进实验动物技术,成为科技创新的交流平台。

综上所述,在国内实验动物科学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笔者以所在的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平台为例,因地制宜地根据高校自身的定位,吸取国内外现有的先进管理模式,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客观、全面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动物管理模式—“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国内现有模式的一个新的探索,为实验动物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亮点,进一步完善了国内实验动物管理模式,使我国的实验动物管理能尽快跟上国际步伐,保证实验动物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需要。然而实验动物管理任重而道远,目前的实验动物管理模式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实验动物管理的制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动物福利等均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Committee on Rodents. Laboratory animal management: rodents[M]. Pittsburgh: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1996, 77(10): 208-211.

[2] 戴晓燕, 戴银燕, 柯贤福. 关于完善我国实验动物管理的举措研究[J]. 中国科技成果, 2017, 18(20): 4-7.

[3] 徐兆光, 刘瑞三. 对中国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几个问题的浅见[J].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4, 24(4): 195-199.

[4] CLARK J D. Guide for th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6:85-86.

[5] HILL B F. The founding and early history of the Institute of Laboratory Animal Resources[J]. Lab Anim Sci, 1980, 30(4): 780-785.

[6] 杨果杰. 参加2001年日本实验动物科学技术大会有感[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1, 18(4): 19-22.

[7] 乔兴旺. 中国医学实验动物管理立法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10): 74-76.

[8] 陶雨风, 刘忠华, 毕玉春, 等. 国内外实验动物管理体制及法规条例的比较[J]. 实验动物科学, 2011, 28(4): 46-51.

[9] 师长宏. 美国比较医学中心实验动物管理与保障工作介绍[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6, 26(1): 86-88.

[10] 朱玉峰, 王元占, 杨培梁, 等. 我国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 医学与哲学, 2012, 33(15): 19-21.

[11] 李小媚, 舒安利, 肖素军, 等. 关于实验教学中实验动物的伦理学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 27(6): 876-878.

[12] 李楠, 孙荣泽, 王天奇, 等. “我们”的福音——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法规与标准[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6, 26(3):89-90.

[13] 戴银燕, 柯贤福. 面向科研安全的实验动物许可管理制度研究[J]. 今日科技, 2016(11): 46-49.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动物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最萌动物榜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动物可笑堂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