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软梯训练法”的应用研究
2018-05-10刘海涛
刘海涛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针对怀柔区实验小学开展运用“软梯训练法”对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调查,目的在于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梳理和研究,了解和掌握目前在怀柔区实验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 “软梯训练法”的运用现状,从而调动小学生主动运动的参与锻炼,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快提高。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软梯训练法;身体素质
一、研究目的
小学阶段是身体发展的黄金期,其中灵敏素质和协调素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可以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灵敏素质体现着学生参加体育教学的质量,良好的灵敏素质能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良好的协调素质能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快速而稳定的改变力量、改变动作方向,从而使身体机能得到提高。良好的身体素质,提高着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处于发展灵敏、协调素质最佳阶段的小学生,怎样运用多变灵活且符合年龄特点的训练方法提高这两项素质正被人们广泛关注起来。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新课程理念也提出了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软梯训练”的设计是十分简单的,需要的材质也轻巧,这样携带起来就很方便。它具有练习方法新颖、紧凑、独特、多样等特点,因而趣味性、竞争性、科学性较强,受到广大学生的喜欢。“软梯训练”是我校与北京市科研所开展学生形体干预引入的项目,但“软梯训练法”这一新兴的训练方法能否能为广大小学生所接受,能否为小学生的运动成绩带来突破,有待我们进行科学地论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围、对象
研究范围
本文选取同一年入学的四年级学生246人,并将其按照自然分班方法分为2组,分别为普通灵敏素质训练方法组和“软梯训练法”训练组,每组三个自然教学班,每组123人。
研究对象
对其中一组同学使用“软梯训练法”,对另一组同学使用“普通灵敏素质训练法”,一学期训练结束后,再进行灵敏、协调素质测试,观察变化规律的分析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
1.文献綜述法
充分利用怀柔区实验小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书籍、期刊、文献等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为调查研究和形成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2.访谈法
通过抽样对怀柔区实验小学部分学生、教师的访谈,初步了解“软梯训练法”在体育教学中的相关情况。
3.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设计: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规则和标准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及文献制定本问卷,再咨询“软梯训练法”训练指导老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问卷调查的发放与收集:请10名老师对问卷内容进行检验,老师们认为内容设计合理、训练方法有效。随即抽取怀柔区实验小学四年级20名学生,并经过培训后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为增强信度,明确要求填答问卷学生如实填写问卷,在1周后又对这20名学生进行问卷的二次填写,然后检验被答卷者两次的一致性,统计结果显示,两次填写试卷的相同率高达95%以上,说明此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抽取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123份、收回123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四年级学生共计245人,问卷发放率约为50%。
4.观察法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设计好的少儿田径训练内容,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及学习效果
5.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的结果进行百分比统计,为分析提供定量评价的依据。
研究过程
实验前对同一年入学的四年级学生按照学校自然分班的班级分为两组,即四(1)班、四(2)班、四(3)为一组,简称1组;四(4)班、四(5)班、四(6)为一组,简称2组,并采用随机的方法确定其中1组为实验测试组,1组为常规教学组。分成的两组队员分别进行不同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5分钟,每周训练3次,训练一学期后对两组学生的下肢力量、灵敏素质等进行测试。
运动强度设计:小学生的身体锻炼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有适宜的运动量。运动量即运动在数量上的总和。如果一节体育活动,没有较好地安排适量的运动量,这一节体育活动就不能称得上是一节合格的体育活动。运动量是由运动强度、密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所构成。对于健康儿童来说,运动时每分钟心率达到180次─190次时,耗氧量接近于最大摄氧量的90 ─100%,为大运动量:每分钟心率150─170次时,耗氧量为70─80%,是中等运动量:心率120─150次,为小运动量:在120次以下,是轻微运动量,锻炼身体的作用不大。在本次研究中,学生的锻炼标准基本保持在中等及中等运动量以上。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运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普通组和“软梯训练法”训练组在测试成绩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训练接受满意度方面也同样存在着差异。
(一)学生对软梯训练满意度调查
我校运动场为400米田径场,基本都是塑胶场地或人工草坪,场地线条都是提前画好的,教师要想在地面重新布置训练场地比较困难。“软梯训练法”采用标示好的长度与宽度,可以轻易摆放到不同的场地进行练习。这种训练改变了以往的简单、枯燥、乏味的训练方式,学生的练习兴趣浓厚,练习积极性高。在进行这种训练方式改革的同时教师积极跟踪谈话,对123名参与训练学生发放问卷,问卷反馈结果如下:
由表1、表2的数据可表明87.8﹪的学生对“软梯训练法”训练方法感兴趣,100﹪的学生认为“软梯训练法”对自己灵敏素质的提高有帮助,其中有大约47.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影响。这些数据总体说明学生对“软梯训练法”很感兴趣、乐于接受,适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推广。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了才可能为之去努力去奋斗。由于训练动作具有多变性,创造性,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教师教授的已有动作,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设动作,那么学生的课上有组织训练就由课内延伸到了课下变为自我的锻炼,也就培养了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和行为,符合“自主锻炼”的思想要求。
(二)“软梯训练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我校开始引入“软梯训练法”是基于学生的行走姿态,力图进行干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多偏向于下肢力量、灵活性的练习,对上肢灵活性训练涉及的内容和次数比较少。通过16周的实验,对学生在使用“软梯训练法”前后学生的30、60米成绩做测试并进行对比,具体数据如表3:
测试结果表明:经过“软梯训练法”训练后,学生的30米、60米跑的平均成绩都所提高。我们都知道:学生的身高、体重在短期内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一学期实验后学生的短跑成绩明显高于实验前的成绩,表明“软梯训练法”在提高学生下肢力量、速度素质,身体的灵敏、协调等环节效果显著,对于学生身体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相对于“软梯训练法”训练组的成绩,普通训练组的成绩则不甚理想。我们知道:“软梯训练法”训练属于速度、灵敏性的训练手段,“软梯训练法”训练法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感觉机能,如对视、听、位和本体感觉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瞬间完成反应、预测和决策。“软梯训练法”训练法不是以改变外表肌肉体积和形状为目的,而是通过激活参与运动的神经肌肉细胞,改善神经肌肉系统协调性和灵敏性,以及身体的感知觉能力和对重心的控制能力,对提高运动能力、预防运动损伤都具有一定的作用。“软梯训练法”灵敏练习的主要作用就是发展脚步位移速度和身体感知能力。运动员可以通过变换运动的节奏、频率、和方向来改变动作难度,从而针对性地提高速度、灵敏、协调素质。另外它也可应用于力量以及无氧耐力素质的训练中。在进行专项训练前,可以利用”软梯训练法”进行热身练习。
(三)结果与分析
1.“软梯训练法”减少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竞技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运动成绩
“软梯训练法”减少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竞技性内容,突出了体育教学的健康性。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只重视项目技能的讲解和传授,评价标准往往是学生能否掌握具体的某个项目的技术动作,以及训练项目所能达到的速度、远度或高度。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中,教师和整个体育教学体系往往忽视了学校体育其自身目标的双重性,即忽视了体育教学中关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运动生活方式。“软梯训练法”可以作为一种体育游戏作为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训练方式,亦可以作为“课课练”而存在,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使教学游戏化,而不降低运动质量。把普通的体育教学内容游戏化处理,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增大练习的自觉性。由于“软梯训练法”训练具有较高的广泛性、简便性,我们可以充分調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求每一个学生参与锻炼、竞赛,亦可以提高练习的广度;为了集体的利益,学生必然积极在课余进行锻炼,亦提高了练习的深度,从而整体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成绩。
2.“软梯训练法”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及训练主动性优质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软梯训练法”的应用新颖且独特,“软梯训练法”与游戏的完美结合提高了学生完成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软梯训练法”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相比,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移动速度、爆发力量,同时还使灵敏素质有了创新与发展,因此“软梯训练法”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软梯训练法”进行训练的学生成绩普遍高于运用普通方法进行训练的学生,并且差异显著。说明在小学阶段用软梯进行训练的方法是具有很大可行性的,它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运动成绩,提高了小学生的灵敏协调性。另外,“软梯训练法”训练十分重视腿部、踝关节力量素质及身体核心能力的练习与训练,同时也实现了发展小肌肉群力量练习与发展大肌肉群力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协调能力与灵敏素质。
2.“软梯训练法”简单易行,教师可根据训练内容特点有目的地改变绳套内结构 ( 距离发生变化),使灵敏性训练及其他训练突出专项特点,充分发挥它新颖的形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训练气氛;它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多种训练方式和方法,常练常新,从形式上改变传统的训练观念,使教师与学生在训练中的关系和地位发生了改变,教师的工作就是根据需要去设计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另外,这套训练方法无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就可以实施训练,使训练方法和训练目的达到了统一,还可以美化练习场区。
3、“软梯训练法”是提高青少年灵敏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这种训练方法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与训练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校本性的“软梯训练法”训练方法。
(二)建议
1.丰富训练方法,使学生进行多样化训练
通过阅读文献不难发现: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手段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断开发出新颖的训练方法,才能充分刺激学生肌肉层的活性,使灵敏、协调素质更加突出。而在此次试验中,为了确定训练的效果,采用的训练方法都只是比较单一的。但在实际的训练中,单一的训练方法不足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训练与学习的需要,因此,可以将“软梯训练法”训练与普通灵敏素质方法相结合,还可以将“软梯训练法”训练融入到各种小游戏中,既丰富了训练的形式,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兴趣,使训练事半功倍。
2.根据不同学生选择出富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软梯训练法”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包括直线方向训练法、水平方向训练法以及直线结合水平方向训练法。每个大项又包含了多个小项,我们可以提供每个学生挑选出最适宜自己特点的训练方法。例如小腿频率偏低的学生可以运用左右碎步向后跑的方法;大腿摆动频率较低的学生则可以使用剪刀式向前跑训练法。另外,在训练中还可以自创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训练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使每个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提高训练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灵敏素质水平。
3.推广“软梯训练法”运动,加强“软梯训练法”对小学生灵敏素质影响的研究
任何一项体育项目都需要具有良好的灵敏、协调素质,“软梯训练法”训练目前在国内的研究较少,因此可以尝试逐步推广“软梯训练法”在学生中的训练实践,使每个学生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训练法,进而提高广大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但是要注意与训练后的恢复、保健、监督有机地结合,防止局部负担过重,造成疲劳、伤病等。
参考文献
[1]孙文新.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软梯训练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2]王正伟.软梯训练法对提高运动员灵敏素质的作用机理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
[3]朱文平,乔来明.“软梯训练法”在普通高校篮球课中的实验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4]李永国.绳梯教学的认识.阳光体育(搜狐网),2014.
[5] 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项目与软式体育器材辅导材料[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