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坚强”、汶川狗、大熊猫的别样余生

2018-05-10梁静怡

看天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汶川大熊猫熊猫

梁静怡

10年,3652天,约等于87648小时,5258880分钟。2008到2018这十年,足以让有的人渐渐淡忘伤痛,让汶川县映秀镇的漩口中学遗址建筑外墙钻出爬山虎,缝隙里开出黄澄澄的油菜花。

2月7日,成都爱之家动物救助中心.陈运莲抱着“精灵”(左)和“幸儿”(右)

可是,对动物而言,十年的计算是乘以倍数的。那些被救的汶川小狗,很多已逝,大熊猫们也已高龄,如果按照“猪活一岁,抵过8年”的传说,著名的“猪坚强”算起来已经相当于人类的八十几岁。

他们原本的生命轨迹各不相同,如果没发生那场地震的话,小狗也许还会守护在主人门前,“猪坚强”早已成为盘中餐,熊猫“晴晴”或许还会在卧龙核桃坪的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毛毛”一起玩耍……但5·12大地震将一切改变,十年的点点滴滴,拼凑出这些动物的余生。

生命救援

“精灵”已经很老了,嘴边花白的鬓毛显示着岁月的痕迹。

2008年6月,四川彭州龙门山镇团山村,被埋36天后,“猪坚强”获救,体重已从原来的150公斤减到50公斤

这只十几岁的狗衰老、弱小、黑不溜秋,它如今的主人、成都爱之家动物救助中心的创始人陈运莲甚至都已忘记是在都江堰哪个地点救下的“精灵”,也没人知道它是否已经忘记那场灾难,但失去的那只眼睛提醒着世人,它也是大地震中为数不多的动物幸存 者。

十年前,5·12地震,震痛苍生,在大地痉挛、灾难延续之时,陈运莲组织了7辆车,和十几位义工赶到汶川展开营救。对当年救援的诸多细节,她已经印象不深,但对“路边”,她忘不了。

“路边”是一只很大的土狗,这不是它本来的名字,只是因为它是在北川县的路边被救下,陈运莲为其起名为“路边”。

北川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5·12一夜间,山川瞬间崩裂,道路瞬间扭断,北川中学轰然倒塌,2761名学生只剩一半幸存。

北川废墟旁搭着好些帐篷,帐篷前,陈运莲远远地发现地上有一堆东西,“我开始以为是树桩,一动不动的,近看原来是一只狗。”

这只狗就是后来的“路边”,當时,它静静趴在那儿,不动也不 叫。

陈运莲觉得奇怪,询问旁边帐篷里的大姐,大姐告诉她,这地方是它原本的家,地震顷刻,天翻地覆,主人一家全没了,“路边”先是跑掉了但地震刚缓,它就回来在那个地方使劲地刨啊刨,刨得双爪全是血,刨出主人几件衣服。

从那天开始,它就趴在衣服上面,什么地方都不去。

为防疫,狗不许进入帐篷,大姐心疼它,每天给它放点水和吃的,“路边”就这么静悄悄地等着、守着。

一天,它被清走,大姐心想这次它肯定活不了了,可到了晚上,“路边”又回来了,“脊梁骨已被打断,爬过的一路都是血。”

它一步步爬回到主人曾经生活的地方,又爬着去找被防疫部门拿走准备烧掉的几件旧衣服,艰难地拉回到主人家的位置,继续趴着,谁叫也不理,瘦骨嶙峋,奄奄一息。

“我一开始叫它,它就像什么都听不见似的。我和它说,乖,妈妈接你回家。你不跟我走的话,你会在这儿被饿死,晒死。”陈运莲 说。

陈运莲和大姐边劝边哭,可是这只狗一动不动。直到陈运莲说“你不跟我走,就见不到你主人了”,“路边”一下把头转了过来。见状,大姐也赶紧说,“跟着阿姨走吧,她能带你去见主人。”它的眼睛终于开始动了。

陈运莲发现“路边”没办法站起来,全瘫了,可准备抱它时,它不乐意地挣扎,陈运莲又安慰它说,主人在等它,“路边”听话了,跟着她回到了成都双流柑梓村基地。

“狗对主人这么忠诚,我想一定要救它,如果我不救它,它一定活不了了。”陈运莲说。就这样,陈运莲和义工们在余震中奔波,在脆弱的废墟中,断壁残垣的边角里,救出一只,两只,三只……“往往是我们刚出来,后面的楼房就塌了。”陈运莲回忆,当时自己紧张地闭着眼睛,身后像放鞭炮一样地响。这样的努力换回了200多只狗的生命。这十年,这些狗有的被领养,有的已逝,成都基地里目前还有9只从汶川救回的狗。

和北川相隔约150公里的卧龙核桃坪,这里的熊猫也经历了这场灾难。

1月12日,四川成都,“猪坚强”独自起身,前往“餐厅”准备用餐,由于受伤病影响,当时它只能跪着行走,身体其他方面无大碍

作为国宝,熊猫从出生开始就被悉心呵护,可汶川地震那天,卧龙核桃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一时山崩,石头坠落。据该研究中心介绍,32套大熊猫圈舍有14套完全被摧毁,18套严重受损。

工作人员用石头砸开被摧毁的熊猫圈舍,救出多只大熊猫。可也有的熊猫受到惊吓,再加上余震不断,纷纷出逃,有的爬上树,有的逃进山。经过统计,有6只大熊猫失踪,其中包括后来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

循着熊猫的粪便,工作人员沿路插上苹果、窝头,帮助熊猫找到回家的路。5月12号傍晚,找回来“团团”,四天后找回了“圆圆”。最终,除一死一失踪外,工作人员救回了63只大熊猫,并将其迅速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后来有许多送到别处寄养。

与狗和大熊猫不同,“猪坚强”的故事带有一种神奇色彩。

它原本只是四川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的一头不到6个月的150公斤大肥猪。“5·12”过去36天后,尽管体重已经变为原本的三分之一,但靠着自身能量,吃木炭,喝雨水,它居然活了下来。网友们纷纷把它视为生命的奇迹。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听闻此事,特地派副馆长去到当地,用3008元将其买下,取名“猪坚强”。一时间,“猪坚强”的名号与传奇故事“红”遍大江南北。

恢复与陪伴

十年后,四月底的一个下午,吃过饭,白花花的“猪坚强”在建川博物馆的绿地上优哉游哉地散步。如今的它已经10岁有半,400多斤的体重,有一间宿舍,一间办公室(展厅),一位“全职管家”,每天有严格控制的饮食,时不时吃点树上掉下的枇杷,每天散两次步,淡定地“享受”着大家的围观,外貌和刚到博物馆时天差地别。

建川博物馆文宣部的黄毅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猪坚强”的模样——

那天傍晚7点,面包车把“猪坚强”送到,天有点黑,加上“猪坚强”在木炭堆中熬了36天,“全身黑漆漆的,我们还以为是只黑猪。”过了两天,饲养员王大爷心疼它,买了一瓶飘柔洗发水给它洗了个全身澡,才发现原来是只大白猪。

地震给“猪坚强”的身体留下了痕迹。长期呆在潮湿环境里,它的膝盖就像得了关节炎,一到冬天就不得劲儿,站起来都很是困难,甚至有段时间跪着走路;头后有片皮肤不长毛;左蹄附近长了一个大脓包,还做了手术。

黄毅觉得“猪坚强”可懂事了,做手术当天,怕按不住,她喊来兽医和四个保安。结果它很听话,两腿伸得直直的,保安并不用上手。“经过地震的,果然不一样。”她说。

2008年5月12日15點50分。熊猫宝宝惊慌中对科研人员开口便咬。科研人员不顾一切将其送走

也正是经过地震后一个多月的饿,“猪坚强”的肠胃不太适应,一开始每天需要吃7顿菜叶子稀饭,慢慢调节,一年多后又长到了三百多斤。医生说不能再长了,要控制饮食,一开始“猪坚强”饿得嗷嗷叫,后来慢慢适应。如今只能喂粗粮控制体重,饲料怕有添加剂。

但“猪坚强”很聪明,会自己开门,也会自己找果子吃,“整个动物园百分之九十的果子都是它吃的。”饲养员龚国成说起这话时,一脸宠溺。

它俨然成为“园宠”,黄毅笑称自己是代言人。甚至,因为羡慕“猪坚强”过的贪吃贪睡不干活的生活,她把自己的微信名也改成了“猪猪”。

采访当天,龚国成本来打了一桶热水,拌上艾叶准备给它洗澡,但因为气温有点低,决定改天再洗,“不能让它着凉感冒了。”

不仅是身体,动物们经过地震后也会害怕、抑郁、变老,需要更多的照顾。

据卧龙大熊猫苑神树坪的工作人员介绍,大熊猫们刚迁到雅安时,食欲不振,敏感不安,体重下降很快。饲养员们害怕熊猫感染病毒,每天称体重,没日没夜地守着,换着法儿给熊猫吃竹子。

其中有一只熊猫,地震后不久生了宝宝,但它把宝宝丢到一边,自己跑去角落躲着。专家来研究才知道是熊猫感觉到了余震,缺乏安全感。

大熊猫是近视眼,但有灵敏的听觉和嗅觉,如果闻到熟悉的饲养员的气味会安定下来。因此,饲养员们每天都会抚摸着熊猫的鼻梁安慰它们,兽医全程陪同做安抚。

到成都生活的汶川狗“路边”和它的小伙伴们刚到营地时,因为身体羸弱,陈运莲让它们住单间,单独喂饭,不时加餐鸡胸肉,“它们身体太弱了,和其他狗抢食物哪里抢得过,都是一个一个喂的。”陈运莲说。

因为“路边”脊椎骨断了,无法走路,基地工人给它做了个支架,背后插个小红旗,每天和其他致残的小狗在院子里锻炼身体,陈运莲给这支队伍取了个名字叫“宝马队”,基地工人叫“宝马队队长”。

如今小狗们一天吃两顿饭,陈运莲去饭店吃饭时,会将剩菜剩肉处理成一小块一小块打包,带回去给“精灵”,“其实在基地,小狗没有品种的区别,只是像汶川狗这样身体弱的,会特殊照顾。”

逝去与新生

动物的十年,足以迎来生命的逝去与新生。

谈起“路边”的去世,陈运莲还是抑制不住红了眼眶。被救回之后,“路边”身体羸弱,总是显得很抑郁。“这个道理就和人一样,它受的刺激太深了,不愿走出阴影,对身体害处特别大。”

“路边”离去前,身体已经不太好,一天,陈运莲特意跑去给它买了蛋糕。

回到基地,工人说“路边”不对劲,让她快去看看。陈运莲刚踏进房间一只脚,“路边”就爬了过来,“我说‘路边,你别着急,妈妈来了,给你买了蛋糕。它爬过来倒在我的脚上,望我一眼就断气了。”陈运莲说。

“路边”去世时大概7岁,陈运莲和工人们给它立了个碑,上面写着“路边,我们永远爱你”。

“猪坚强”是商品猪,并不能繁育猪宝宝。2011年,深圳华大基因提取了它的基因成功克隆出六只“小猪坚强”,其中两只在建川博物馆长大。但“小猪坚强”并不坚强,一年多后得病去世。

2017年冬天,樊建川发现“猪坚强”生病,站不起来了,发微博向网友征询“猪坚强”的后事准备,网友们建言献策,建议做成标本继续展出,“汶川地震”的标签不仅会伴随着“猪坚强”的余生,还有它的身后。

地震后,汶川救出的大熊猫“晴晴”于2014年6月27日在雅安碧峰峡基地生了宝宝。“团团”和“圆圆”也在台湾生活着,孕育出了“圆仔”,新生命延续着希望。

2011年4月,由香港特区援建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动工,并于2015年迎来第一批游客。2016年5月11日,寄养在他处的 “苏琳”等多只大熊猫跟随着武警卧龙森林中队的战士回到故乡。

“苏琳”看见它的救命恩人王刚时表现得异常兴奋。2008年,王刚从塌方堵塞的河沟中找到了受伤的“苏琳”,2016年退伍前的王刚再次见到它,那时“苏琳很胖,怀孕了”,王刚像得知自己妻子怀孕的消息那样兴奋,给苏琳加 餐。

人类也许并不能完全懂得动物的语言和情绪,只是同样作为地球上的生灵,这些动物和人们一起遭遇了5·12地震,并幸运地活了下来。

“我们就想它(猪坚强)已经经历了地震,希望它的后半辈子平平安安的,安安稳稳地过完一生。”黄毅说。

猜你喜欢

汶川大熊猫熊猫
寻找大熊猫
曲奏汶川情花开时代梦
遗憾的大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5·12”汶川大地震10年记(上篇)
萌萌哒熊猫等
最有名的大熊猫
功夫熊猫3
汶川樱桃熟了
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