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速训练对男足守门员髋关节康复的效果

2018-05-10杨斌

商洛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屈肌中速髋臼

杨斌

(商洛学院体育教学部,陕西商洛 726000)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杵臼关节,是全身发病率最高的关节[1]。髋关节作为负重关节,人在站立、行走时都有赖于其稳定性。这种稳定性除了依靠髋臼的形态、方向和股骨头覆盖,以及周围帮助吸收能量、限制脱位的韧带、关节囊之外,更有赖于周围肌肉的动力平衡[2]。抗阻训练常用在提高肌肉力量、预防损伤的康复训练中[2],因此在髋关节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中常采用等速测力系统进行康复训练。等速训练技术是一项新型的训练技术,已逐渐应用于运动训练、体育科研和康复医学等领域,在肌力测试和训练上具有客观性、安全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可有效评估机体肌肉功能并可制定肌肉功能康复的最佳方案[3]。

足球运动有世界第一大运动的美称,具有强度大、节奏快、对抗性强的特点[4];因此,运动损伤无论在赛场上还是在训练中都经常出现,导致科学的系统训练和比赛难以正常进行,严重阻碍了足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5]。但关于守门员的运动损伤研究比较少,关注守门员髋关节运动损伤的研究则少之更少。守门员因长期扑救动作可造成股骨大转子滑囊炎。髋与大腿部的大部分损伤若能及时诊断、正确治疗,预后往往良好;否则患侧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从而影响运动机能的恢复。本研究将探讨等速力量训练在U15男足守门员髋关节康复训练中的效果。

1 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青少年U15系列一名男足守门员为研究对象,该守门员体重62 kg,身高176 cm,运动年限8年,有3年以上的专项运动史,受试时左侧患髋关节的肌肉力量明显不足,为有效提高患侧的肌肉力量,缩短与健侧的力量差距,避免再次受伤,在教练的配合下,对该运动员患侧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等速力量训练。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等速力量测试、康复训练、运动医学和足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及守门员相关体能训练的资料。

2.2 测试法

指标:左侧患髋关节慢速 60°·s-1,中速 120°·s-1,快速 240 °·s-1的屈、伸肌群峰力矩。

方案:具体测试方案见表1和表2。

表1 髋关节第一周力矩测试方案

时间:每周2、4、6下午测试,连续训练3周。

方法:左、右侧髋关节屈、伸肌初诊断。要求受试者需进行试前的10~15 min热身准备,包括髋关节屈、伸肌群的拉、伸练习。测试期间,运动员仰卧于仪器上,腰部及上身均固定,双手扶于两侧手柄,仪器动力头的旋转轴对准股骨大转子,使关节活动轴心与仪器动力臂旋转轴心相一致,并在试前进行重力补偿。先测健髋,后测患髋。开测前以亚极限强度重复练习3~5次[6-8]。

表2 髋关节第二、三周力矩测试方案

2.3 数理统计法

选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髋关节的初诊断

3.1.1 髋关节及其运动肌肉生理结构

髋关节: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头的关节面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又叫杵臼关节)。髋臼的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的髋臼唇,加深髋臼的深度。髋臼切迹则为髋臼横韧带所封闭,髋臼窝内有脂肪组织填充,以缓冲股骨头的冲击。股骨头关节面约为球面的2/3,几乎全部纳入髋臼内,与髋臼月状面接触。髋关节厚而坚韧,其周围有耻股韧带、坐股韧带和髂股韧带所加强,其中以前方的髂股韧带最为强大[9]。

屈髋肌:主要有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但在屈髋超过90°后,髂腰肌是唯一有足够张力的屈髋肌。髂腰肌除屈髋的作用外,也有发挥屈髋同时外旋髋关节的辅助作用。股直肌的屈髋作用在屈膝时增强,缝匠肌则与此相反[1]。

伸髋肌:主要有臀大肌、股二头肌长头、半腱半膜肌和大收肌后部。屈膝超过90°后,则主要依靠臀大肌的伸髋作用。臀大肌除伸髋作用外,也有外旋髋关节的作用。腘绳肌的伸髋作用在伸膝时增强,屈膝作用则在屈髋时增强[1]。

3.1.2 患、健髋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的初诊断

由表3可知,患者在慢速60°·s-1角速度下,左侧患髋关节屈肌PT与右侧健髋关节对比表现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伸肌则表现为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 中速120°·s-1和快速240°·s-1角速度下,患、健髋屈、伸肌 PT 对比均表现出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由此说明患者左侧髋关节因运动损伤导致慢速、中速以及快速运动时最大力量均严重下降。

表3 健髋与患髋关节初诊断

3.2 患髋关节等速康复训练

由表4和表5可知,初测比第二周训练后:屈肌PT在三种角速度下均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伸肌 PT 在中速 120°·s-1角速度下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初测比第三周训练后:屈肌PT在三种角速度下均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极显著性;伸肌PT在三种角速度下均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第一周训练后比第二周训练后:屈肌PT在三种角速度下均表现出统计学意义,慢速 60°·s-1、快速 240°·s-1角速度下表现出(P<0.01)差异具有极显著性,中速120°·s-1角速度下表现出(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伸肌 PT 在慢速 60 °·s-1、中速 120°·s-1角速度下均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第一周训练后比第三周训练后:屈肌PT在三种角速度下均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极显著性;伸肌PT在三种角速度下均表现出统计学意义,慢速 60°·s-1、中速 120°·s-1角速度下表现出(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快速240°·s-1角速度下表现出(P<0.01)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第二周训练后比第三周训练后:屈肌PT在三种角速度下均表现出统计学意义,慢速60°·s-1、 中速 120°·s-1角速度下表现出 (P<0.01)差异具有极显著性,快速 240°·s-1角速度下表现出(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伸肌PT在三种角速度下均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4 左侧患髋屈肌群PT值

表5 左侧患髋关节伸肌群PT值

左、右侧及屈、伸肌的对比基本看最大峰力矩。经研究认为健康人群各关节屈、伸肌PT合理比值为60%,左、右侧PT合理比值相差为10%左右[6,10]。潘启强研究发现[11],运动员为特殊人群,其合理的比值也随运动项目及水平层次的不同有较大差异。

通过对表4和表5分析得出,三周的康复训练后患髋关节反应肌肉的最大力量有了显著性的提高。第三周训练后也就是康复训练结束后,患侧髋关节已恢复健康,在以下三种角速度下均能表现出,慢速 60°·s-1角速度下,屈、伸肌比值分别为:初测56%、第一周训练后58%、第二周训练后60%、第三周训练后61%;中速120°·s-1角速度下,屈、伸肌比值分别为:初测56%、第一周训练后48%、第二周训练后60%、第三周训练后62%;快速 240°·s-1角速度下,屈、伸肌比值分别为:初测51%、第一周训练后45%、第二周训练后61%、第三周训练后61%。康复训练后,左、右两侧髋关节PT已恢复至合理比值相差的10%。以下三种角速度均能表现出,慢速60°·s-1角速度下,左、右两侧屈肌相差值由44%提升到3%,伸肌相差值由41%提升到5%;中、快速120°·s-1和 240°·s-1角速度下,左、右两侧屈肌相差值分别由46%提升到5%和45%提升到12%,伸肌相差值则分别由54%提升到7%、47%提升到11%。由此证明,等速康复力量训练可促进患髋关节伤后的肌力恢复。

4 结论

1)患髋关节通过初诊断得出,肌肉最大力量的损伤伸肌比屈肌严重;屈、伸肌的最大作功能力和肌肉工作的功率及耐力均表现出严重损伤。

2)康复训练结束后分别与初测、第一周训练后、第二周训练后对比:屈、伸肌PT在三种角速度下均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著性。

3)患者通过等速康复训练后,患侧髋关节已恢复至健康,在以下三种角速度下均能表现出,屈、伸肌比值慢速 60°·s-1角速度下训练后为61%;中速 120°·s-1角速度下,训练后 60%、快速240°·s-1角速度下,训练后 61%。 由此说明患者左侧髋关节屈、伸肌PT比值已达到合理比值60%。

4)通过康复训练后,左、右两侧髋关节PT已基本恢复至合理比值相差的10%。以下三种角速度均能表现出,慢速 60°·s-1角速度下,左、右两侧屈肌相差值由44%提升到3%,伸肌相差值由41%提升到 5%;中速 120°·s-1和快速 240°·s-1角速度下,左、右两侧屈肌相差值分别由46%提升到5%和45%提升到12%,伸肌相差值则分别由54%提升到7%和47%提升到11%。由此证明,等速康复训练可促进髋关节伤后的肌力恢复。

参考文献:

[1]田佳.运动创伤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222-223.

[2]徐军,黄美光,徐民.应用等速测力方法对正常青壮年髓关节运动功能的初步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4):153-155.

[3]闫平平,王瑞臣.核心稳定训练结合等速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世界复合医学,2015,1(3):243-246.

[4]何志林.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4.

[5]胡济群.高校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340-341

[6]杨斌.短跑运动员左膝关节等速力量康复训练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3,27(4):84-87.

[7]周海云,马志云,李立.史冬鹏与110米栏一级运动员肩、髋、膝3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的对比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7):48-50.

[8]吕新颖,段子才,吴云飞.髋、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与部分运动能力指标的综合测试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1227-1228.

[9]石作砺,于葆.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66-67.

[10]成鹏.正常男性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力矩的研究[J].中国理疗杂志,1996,19(1):27-30.

[11]潘启强.CYBEX II~+测试中髋关节腘绳肌与股四头力矩峰值比率问题初探[J].体育科学,1992,12(1):61-62.

猜你喜欢

屈肌中速髋臼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左前臂异常屈肌一例
播 黑 豆
大地的眷恋
初心入画
衡 山
针刀干预对中期膝骨关节炎兔模型伸肌-屈肌萎缩 状态及肌肉拉伸弹性模量的影响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