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可研评审平台开发与应用
2018-05-10臧宏志岳彩阳李素雯
臧宏志,张 红 ,岳彩阳,李素雯
(1.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2;2.国网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1)
0 引言
可研评审作为“大规划”建设的核心业务,其对电网发展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评审结果,立项充分必要、技术方案科学、建设切实可行,投资合理合规、考虑投资收益,有助于电网投资效益的提升,促进电网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可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1],贯彻“三通一标”“两型一化”的设计原则和资产全寿命周期的理念,以及提高线路输送容量、节约走廊占地、降低投资、新技术应用等要求,对输变电工程可研评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 需求分析
现阶段可研评审往往采用现场评审的方式,一般以集中召开会议的组织方式,集中评审人员与被评审单位,在一段时间内完成评审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审质量和效率。面对繁复的评审过程管理,从编制评审计划、接收报审资料、预审资料、下发会议通知、组织评审会议、下发会议纪要、接收收口资料,到下发评审意见整个环节,在缺乏信息化手段支撑的条件下,纯人工操作带来诸多不便。且由于管理过程涉及多专业、多单位间的协同工作,需要对工作流程进行全局动态监测,对各管理环节进行监督协调,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
在国家电网实施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背景下,考虑“互联网+”的概念和工作内网互联的大环境,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和信息化的需求,以电网基建项目评审的核心业务需求为基础,积极采用前沿信息技术,提出了一种融合电网多源信息的可研评审平台。
2 应用开发
2.1 平台功能
可研评审管理系统主要由日常工作、项目评审申请、评审计划管理、项目分发、资料收集管理、预评审管理、评审会议管理、评审意见管理、质量评价、评审成果库、评审业务统计、配置管理、系统管理、现场评审工具、远程评审软件等15个模块组成。研究构建可研评审管理系统(现场版)评审工具,满足现场正式会议评审时的资料查阅与评审意见编制等功能。
根据评审工作管理的需求分析,电网基建项目可研评审系统分为平台版和现场版。评审系统平台版建立在电网规划综合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部署在公司信息内网环境中,支持内网用户远程登录,主要面向的用户为公司发展策划部、建设部以及各个市供电公司。根据电网规划项目库,电网前期工作计划,电网诊断分析结论,变电站负荷实测结果,变压器及线路的负载率,不同电网等级容载比情况,单线单变的分析结果以及电网GIS平台等多个来源的信息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初审工作[2]。利用可研评审系统现场版完成评审会议现场评审,每个评审人员可以通过浏览器方式登陆,根据不同权限利用共享资源,完成该专业对评审项目的审阅,实现各评审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完成专业评审意见的填报、校核、汇总;完成对不同设计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的评价[3-5]。
依托可研评审管理系统,统一评审工作流程,规范工程可研资料申报过程,实现可研评审业务全过程管理,统一收集、归档管理评审成果资料;集成远程视频系统,实现与地市公司、经研所之间的远程评审及各地区评审专家的业务交流;构建现场评审工具,通过部署在评审现场笔记本,创建临时局域网,参会人员通过访问局域网登录现场评审平台进行现场正式评审并完成资料查看与意见填写,项目收口资料通过内网上传至平台可研评审成果数据库固化归档。
2.2 网络拓扑设计
系统将采用B/S架构,通过公司内网,相关用户可通过IE浏览器访问及使用本系统。
一方面,系统要适用于电力内网环境。适用于内网环境的系统硬件架构拓扑图如图1、图2所示。
图1 内网系统网络拓扑图
另一方面,系统提供现场评审工具,可在评审现场部署于笔记本中形成临时局域网,供评审现场的笔记本访问操作现场评审工具功能。
图2 现场局域网网络拓扑图
2.3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智能化评审功能实现
充分发挥信息化工具的优势,实现评审工作全过程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根据待评审项目的Word文档自动获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模糊识别,提取正确内容进行处理。结合平台中综合信息管理、电网诊断分析、电网图形管理、负荷分析预测等,无需人工输入,在提高了录入正确性的同时,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项目可研评审模块主要实现了日常工作管理、可研评审申请、评审计划管理、项目分发、资料管理、预评审管理、评审会议管理、评审意见管理、质量评价、评审成果管理、评审业务统计、模式管理等功能,如图3所示。
图3 可研评审管理功能列表
引入批次管理的概念,可研评审管理模块实现了从 “前期计划安排→项目资料上传→评审人员安排→项目资料初审→可研在线评审→出具评审意见→可研成果归档→可研质量评价”的全过程信息化评审管控,将电网基础数据、电网诊断分析、电力需求预测分析、电网图形管理、电网仿真计算等模块信息和功能贯穿于可研评审工作中,为可研评审提供全程的信息化支撑,满足智能化的评审需求,实现项目可研的在线智能化评审管理。同时,依托远程评审系统和智能终端系统,实现项目可研的远程评审和移动评审,满足不同层级的管理决策需求。
3 工程应用
根据省公司制定的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市公司先行编制项目可研报告,并按照评审计划提前将送审版可研资料上传至系统中。同时将本批次拟评审项目接入系统方案绘制在电网地理接线图及电网GIS图中,并填写项目基本信息。
在开展可研评审时,实现相关其他基础信息的实时在线查阅,为项目评审提供详实的基础信息依据,避免了以往现场评审时缺少足够基础资料的困境,提升输变电工程可研评审的科学性。
评审专家分专业对提交资料进行预评审,并记录问题和预审意见,以便正式评审会议时提出。对于资料偏差严重的情况,可直接退回至地市公司或经研所,待完善后重新提交资料。
正式评审会议时,现场部署局域网登录系统,评审人员通过电网基建项目可研评审系统(现场版)开展评审工作。
评审人员根据项目可研报告,以电网诊断分析、负荷分析预测等模块分析结果为依据,通过对电网薄弱环节、负荷发展预警等信息的梳理,对项目的建设必要性进行在线评审。借助电网图形管理模块,对项目的接入系统方案、路径情况及距离、项目周边敏感点信息、相关变电站的主接线信息、剩余间隔情况等进行在线分析,研究项目的接入方案合理性以及实施的可行性,确保项目的科学合理。
按照专业分工,在线编制评审意见及相关资料,实现评审意见的自动归集。
评审专家对收口资料进行在线审核,项目负责人根据各专业专家意见,判断是否通过收口评审,不通过则需重新修改,直至审核通过形成审定版资料进行归档管理。各专家起草本专业评审意见初稿,项目负责人组织评审意见校核会议,校核完成后,形成评审意见终稿,并对各项目的可研质量进行评分。
4 结束语
评审平台的实施加强了评审管理,实现了评审方式的创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标准规范的强化,促进了多个专业的有效协同。可研评审平台的建立,对于提高评审效率、准确率及缩短评审意见出文时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融合电网多源信息的可研智能化评审平台的构建,实现了评审专家对电网信息大型知识库的分享,一次性评审转变为引入反馈机制的多阶段评审,为评审业务提供了全新的智能化手段,显著提升了全省电网可研评审业务的信息化水平。
[1]陆一鸣,刘东,柳劲松,等.智能配电网信息集成需求及模型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8):6-9,101.
[2]林峰,郭宝,钱蔚.面向公共电网GIS平台的电网地理图形应用架构[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35(24):68-72.
[3]赵登攀.项目评审系统的开发与实践[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0.
[4]程慧俐,颜海龙,丘健明.基于的项目评审专家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工程咨询,2008,99(11):28-30.
[5]赵延勇.输变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及优化研究[D].保安: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