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荒滩瘠土盛放生态之花
2018-05-10杨佩
黄河滩区治理与生态防护,是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多年不变的关注话题之一。
今年全国两会上,这位来自基层的农民企业家委员,再一次提交了一份与黄河滩区生态相关的提案——改善《黄河滩区生态环境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黄河滩区”,一个饱经风雨、历尽沧桑的地理名词。千百年来,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积淤滞,使河床不断加高,滩区面积也不断增大。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托起“美丽郑州”的重要生态屏障。然而,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造成了滩区黄土裸露、沙化严重,河道风沙扬尘漫天的严峻现状,给河南、给省会郑州的“蓝天保卫战”带来巨大压力。
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宋丰强对脚下这片热土爱得深沉、爱得执着。创业之初,他将企业名称定为“绿色中原”,在他看来,绿色充满着生机,绿色代表着希望。宋丰强怀揣一个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黄河滩区由荒地秃坡、黄沙漫天变成郁郁葱葱的绿林花海,让幸福的阳光洒满黄河滩区。
怎样才能让贫瘠的黄河滩地开发利用产生效益,走出一条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路子?宋丰强从一些沿江沿海地方滩区的生态保护发展中得到了启示。在滩区原本裸露的沙地上,他种植上万亩的牧草,使荒滩得到绿化。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国内面积最大的樱花园,并以樱花为核心,延伸出若干个樱花相关的产业,既保护了生态,方便市民休闲,又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滩区独特的地理优势,重点发展高效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尽可能帮助黄河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已形成共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宋丰强振奋不已。但他同时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受技术条件限制、保护区完整性考虑以及黄河主流大范围摆动等诸多因素影响,黄河滩区存在界限不清晰、管辖权限不一致、功能区划分不合理的情况,部分滩地性质也被调整为基本农田或一般农田。
宋丰强指出,黄河滩区不同于其他地域,项目开发必须在严格的河道管理和湿地保护规定下进行。他建议,政府部门应定位滩区不同地方的主导功能,因地制宜、因段制宜、精准施策,顶层设计黄河滩区旅游项目、路线和功能区域,借助黄河文化,拓展旅游市场,实现生态保护和发展“旅游+”新业态并举。同时,探索实施开展滩地经营权变股权、滩区农民变股东等新兴业态,带动滩区项目区域内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应本着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有目标、有计划,灵活多样地发展种养游项目和其他有益于沿黄区域增收致富的项目。”宋丰强呼吁,有关部门应出台一些差异化的利好政策,鼓励龙头企业适度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业态,合奏一曲由生态黄河、文化黄河、魅力黄河、未来黄河等美妙乐章组成的“黄河大合唱”,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