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
——专业和敬业的护“花”使者
2018-05-10本刊通讯员张琴
文/本刊通讯员 张琴
百花开尽,纤维检验战线上的护花使者用他们的专业和敬业奉献书写他们自己的“芳华”。
12月15日7时,成都双流机场T1航站楼,绵阳市纤维检验所职员雍海涛正在办理登机手续,当天他将乘坐成都飞乌鲁木齐的航班,前往新疆奎屯接替正在那里执行国家监管棉公检任务的同事。
雍海涛说:“今年北疆出现难得的暖冬,但保暖内衣、毛裤、羽绒服等防寒重装备还是必备的。”雍海涛所说的暖冬,室外温度在零下10℃左右。
飞机到达新疆地窝堡机场,雍海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穿上适合新疆气候的重装备。候机楼外,白雪皑皑、寒风凛冽,惨白色的太阳有气无力地时隐时现。这次新疆之行是雍海涛今年第二次外出执行公检任务。第一次在河北邯郸,在那里干了8个多月,任务一结束,大部队就开赴新疆。
90后数据达人王崇羽:“任务完成后就结婚”
王崇羽,24岁。绵阳魏城人,是绵阳纤检所公检团队中的90后。2015年10月,大学毕业的王崇羽随公检队伍进入新疆,在巴楚执行棉花入库公检。这是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公检工作的条件明显和理想中的工作有差异。作为公检工作中的新人,他必须熟练掌握公检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过磅、扫码、测水、取样、测杂质、数据录入等。
第一次和带队组长去库房抽样,看着工人们熟练、迅速地从棉包抓取样品(每包抓取样品棉125g~150g之间,为确保样品质量,不得低于125g),小王以为简单,结果一天下来,右手五个指头和手臂全都不听使唤,还流了血。
这是我想要的工作吗?经过一夜的思想挣扎,第二天小王还是出现在库房,和熟练工人们学技巧。经过慢慢摸索,最终小王熟练掌握了每一个工作环节。由于王崇羽大学期间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带队领导对小王的工种做了调整:专门负责数据录入和下载,将当天所有的检验数据录入上传,及时下载相关数据并收发邮件。
2016年,小王恋爱了,女朋友是魏城场镇的。小王说,从认识到现在,尽管聚少离多,但是女朋友还是理解和支持自己。从新疆巴楚到甘肃酒泉,从河北邯郸到新疆奎屯,小王入职的800多天时间里,只有不到200天时间在绵阳。更多的时候,他和女朋友只能通过微信传情。
近两年的异地守候终于开花结果——小王和女朋友开始谈婚论嫁,对于常年在外的纤检工作人员来说,最不确定的就是时间。小王父母曾直接和纤检所带队公检副所长廖漫电话谈过婚期一事,小王知道后电话告诉未婚妻和父母:感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也一直理解和爱着你们,但婚期时间:必须等到任务完成后!
“忧郁王子”谭斌:“苦点累点没啥 只要家人平安”
谭斌,绵阳三台人。2014年,谭斌进入绵阳纤检所公检队列,开始全国各地的奔波生活。农村娃出身的谭斌很快适应了公检工作的所有流程和生活,和大家不同的是,谭斌还是家庭中的顶梁柱。年迈的母亲尚在,育有一双女儿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而妻子完全成了主持家庭的主妇。
大家叫谭斌“忧郁王子”,是因为2017年6月谭斌父亲的离世。谭斌是孝子,父亲在时,父亲是他的天和全部,父亲走了,谭斌的天塌了,忧郁一直写在脸上:没能在父亲床前尽孝,枉对父亲对自己的那份慈爱!
2017年大年未过,谭斌接到通知:正月十六出发,前往河北邯郸等地执行国储棉出库公检。此时,谭斌已经隐约感觉到父亲的身体出了状况,必须赶在出发前带父亲去医院做一次体检。
检查结果还是出乎意料:父亲恶性脑瘤,癌细胞扩散,晚期!医生的每一句话都重重砸在谭斌心头:天塌了,地陷了!对于天塌地陷,自己却无能为力!
是否能随大部队出发,谭斌乱了方寸!当天晚上,谭斌背着父亲把自己关在房间伤心地大哭了一场,父亲也似乎看出了儿子的心思,虽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还是故作轻松地告诉谭斌:走吧!家里有我!
几个字,父亲话少,两个男人的交流!谭斌出发了,在河北邯郸的日日夜夜,白天忙手上的工作,夜里担心父亲的病情!最终父亲病情加重再次住院!谭斌赶回家时,父亲因癌细胞扩散已经不能说话,意识也趋于模糊!谭斌说,在病床前,他和父亲说了这辈子最多的话,但是父亲没有回应,最终父亲在儿子面前撒手人寰,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经受病痛折磨,看着父亲离开,自己却无能为力!
“你理解我当时的感受吗?”一个中年男人,两个孩子的父亲,谭斌情绪再次失控,泪水顺着双颊往下流淌,“都说公检工作苦,之前我一点也没感受到,因为那时我有更多的除工作之外的牵挂,父亲走了,对他的牵挂也没了!”
6月的一天,料理完后事,谭斌起身前往河北邯郸。临行前谭斌跑到父亲坟前长跪不起:“爸爸,儿子要走了!为了单位的任务,为了这一家子,我得走了!”
谭斌说,自己苦点累点没啥,但愿家人平安!
“纤二代”雍海涛:“父辈精神正在我们这一代光大”
绵阳市纤维检验所是绵阳市质监局直属事业单位,此前,纤检所为四川省直属单位。上世纪90年代,绵阳纤维检验所的重要工作就是为三台等绵阳棉花种植大县进行重水重磅检测(重点是在棉纺厂对收进来的棉花进行第二次含水量和重量检测,并出具检验报告)。
和那个时代的很多单位一样:奉献青春献子孙,雍海涛就是绵阳纤维检验所的“纤二代”。今年49岁的雍海涛在绵阳纤检所已整整干了32年,用他的话说,他们见证了绵阳棉花种植这个产业在绵阳的兴起和衰落,也见证了绵阳纤维检验工作的外延和内涵的扩张。
2017年12月15日,雍海涛从绵阳出发前往新疆奎屯接替在那里带队公检的副所长廖漫。在绵阳纤检所,雍海涛担任监督科科长。作为纤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公检工作一直由所里的副所长廖漫和雍海涛带队开展工作。
到达奎屯,和副所长廖漫进行了简单的工作交接,雍海涛走马上任。近年来,因为工作认真负责,绵阳纤检所的公检工作得到主管部门和同行的一致认可。从2016年开始,中纤局直接委派任务给绵阳纤检所,以主检机构的身份在新疆、甘肃、河北等地开展公检工作,配合绵阳纤检所工作的机构是德阳、眉山两地的纤检所。
从配合到主检,对于一个地市级的纤检机构来说,意义是重大的。按照雍海涛他们的话说,不是每一个纤检单位都有资格做主检的,它的直接意义在于:检验能力水平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了行业最高主管部门的认同。雍海涛轻描淡写地说:“我们的努力见到了成效,我们的付出有了回报。这个回报就是把绵阳纤维检验的能力从一个地市级队伍直接带进国家队。”
作为“纤二代”,雍海涛们没有辜负父辈们对这个行业的奉献,更直接地说,他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或许连父辈们都难以望其项背。也正是因为父辈们当年将行业经验手把手地传承下来,绵阳市纤检所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和辉煌。
团队灵魂人物廖漫:“30多年坚守纤检无悔青春芳华”
廖漫,和雍海涛同属绵阳纤检所的“纤二代”,即将步入“知天命”的年龄。10多岁参加工作,伴随绵阳市纤检所见证了中国棉花产业的整个发展历程。
他是棉花公检行业的技术支撑,同行们说,漫哥在,心里不慌!
他是绵阳公检团队的核心领队,队员们说,漫哥在,啥也不怕!
2000年,他参与了绵阳当地的经营性棉花公证检验,为棉花种植户和经营户提供棉花检测的重要也是唯一的质量标准。2004年,中纤局在张家港设立棉花检验实验室,分别从江苏、上海、四川等地抽调技术骨干参与实验室筹建,廖漫为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
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廖漫有了在“国家队”的工作经验,因此在后来的棉花攻坚工作中得心应手,如鱼得水。2012年到2013年,绵阳市纤维检验所开始以配合机构的身份参与国家储备棉的公证检验,廖漫带着绵阳公检团队远赴河南、江西、陕西、浙江、新疆等地执行任务;2014年和2015年,在新疆奎屯和巴楚两地,廖漫带领绵阳公检团队执行公检任务,绵阳纤维检验所仍然是以配合机构的身份出现的,不过这一年他们执行的是国家监管棉公证检验。
廖漫说,这几年,尽管绵阳市纤维检验所是以配合机构的身份出现的,但是基于对检测手段的充分理解和执行过程的严格要求,经他们检验过的棉花在中纤局随后的抽查中,几乎做到零失误。量的积累一定会引起质的变化,廖漫和他带领的绵阳公检团队在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2016年,中纤局正式下文,要求绵阳市纤检所以主检机构的身份赴甘肃酒泉、金塔进行国家储备棉公证检验。4月27日—8月9日,廖漫带领绵阳公检团队在甘肃一待就是100多天!甘肃的公检任务刚刚结束,绵阳公检团队又转战新疆,开始国家监管棉的公证检验,这次在新疆待的时间也刚好是100天。
2017年1月11日—9月25日,绵阳公检团队继续以主检机构的身份在河北邯郸执行国家储备棉出库公检,9月27日到现在,绵阳公检团队在新疆北疆奎屯的冰天雪地里执行国家监管棉公证检验。
廖漫说,在他们这个行业,说棉花都是论批论库。他见过的最大露天库房,面积达几千亩,如果不配对讲机,容易迷路,几个小时都转不出来。
2017年,绵阳市纤检所在新疆的公检任务即将结束,回想起这些年的公检生涯,廖漫说,做公检工作,能吃苦耐劳是我们选人的第一标准,还要耐得住寂寞,丢得开家庭。哪一个做公检工作的人不是抛家舍业的?哪一个不亏欠自己的家人?
往小的说,这叫本职工作;往大的说,这个叫情怀。“套用一句最时髦的词,这30年来,我们也算奋斗过,奉献过,我们无悔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