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训带来生产力

2018-05-10杨刚韦倩

当代贵州 2018年43期
关键词:专家团猕猴桃村民

文 / 图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杨刚 韦倩

“这个是发往重庆的,这个是到内蒙古,这个是发往贵阳小河的……”

10月12日,在息烽县石硐镇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猕猴桃冷链配送中心,近40名工作人员正在对刚采摘的猕猴桃进行入库、分拣、包装、发货。

同一时间,在配送中心不远处4800余亩的猕猴桃园区,100余名工人正在高兴地采摘鲜果。

“果实大颗,很饱满!”

“采摘一天有80元收入,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有了专家的技术支持,有公司的带动,发展猕猴桃也信心十足了!”……

丰收的喜悦,不时从猕猴桃架下传来。

54岁的石硐镇大洪村村民汪世彬,早年发展玉米、水稻,年收入不到千元。

产业结构调整后,汪世彬将自家的土地流转到中康公司发展猕猴桃,自己也通过技术培训后成为了公司的产业工人。

看到猕猴桃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汪世彬动员在外务工的妻子回乡就业。现在,两口子都在基地上班,家庭月收入达5000余元。

“大洪村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大变样,有的人家甚至盖起了小别墅。”汪世彬说。

站在石硐镇中康猕猴桃园区的观景台远眺,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绵延数公里绿油油一片。

园区于2015年被命名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中康公司总经理米小永告诉记者:“园区种植的4800余亩猕猴桃,今年挂果的有2000余亩,预计产量150万斤,目前已吸纳当地2758户7766人参与发展。”

相比市场上5元一斤的猕猴桃,息烽猕猴桃均价8元一斤。即便高出了3元,销售仍然很“火爆”——每天订单近3万件。

“息烽猕猴桃的口感和品质是我们选择的主要原因!”到现场考察的苏宁易购集团苏宁小店采销部部长王飞说。

果实的良好品质,离不开技术的指导和产业工人的培训。息烽猕猴桃“叫座”又“叫好”的背后,是贵州大学教授龙友华团队日复一日的技术“护航”。

一有空,龙友华便会到基地,“基本上一周一次”。

“除了平时上课,其余时间我都在猕猴桃园里,周末的时候就带着学生搞科研,给当地农户传授猕猴桃种植技巧。”

从病虫害防治到栽培技术的开发,从品种的选育到后期的贮藏保鲜,龙友华与团队分工合作,深入田间地头、对种植户手把手进行指导。

“很多我们培训指导的种植户,成为了当地的‘土专家’和技术带头人,带动了更多群众从事产业发展。”龙友华说。

贵州大学教授龙友华(右二)在息烽县石硐镇猕猴桃基地推广种植技术。

“十三五”以来,贵州猕猴桃种植总面积近50万亩。除息烽、修文外,六盘水、黔东南、黔西南,大方、松桃等地也开始种植猕猴桃。

“未来,我们团队还将在猕猴桃病虫害防治、授粉、修剪以及冬季栽培管理等方面开展大量技术培训,让新种植的区域掌握种植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龙友华信心满满。

在脱贫攻坚一线把科技成果转化为老百姓的生产力,龙友华和他的团队正用手中的“笔”“点石成金”。

2018年贵州“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镇宁专家团的团长吕平(右)教农户种植冬荪。(镇宁自治县服务“三农”专家团供图)

【小故事】

镇宁冬荪养成记

“现在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把冬荪蛋上的松针扯断,好让冬荪能无障碍地破壳而出。”10月,在镇宁自治县的冬荪种植基地,吕平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吕平是2018年贵州“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镇宁专家团的团长。今年初,他带领全团114人来到镇宁开展技术帮扶。很快,吕平和小组成员就在镇宁选好了种植点,帮助镇宁自治县7个乡镇的农户一起种植冬荪,种植面积达2000平方米。

“种植冬荪需要在高海拔且能遮阴的斜坡上,镇宁有很多地方都符合这个条件,这种菌子经济效益高。”吕平介绍道。

选好了种植地点,吕平便协调团里经费为大家买来菌种。但是大多数村民对冬荪的种植一窍不通,吕平便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授种植技术,有时候一天要跑好几个乡镇。

“首先挖坑,底层一定要用湿木渣铺上,上层可用小枝条,投入的菌种要先去掉老菌块,按5斤/平方米放在菌坑里。”

“辅材需要树枝、竹叶、玉米面与白糖,覆土为拱型,再盖3—4公分的松针。”

“天干需要淋水,当菌丝出白与松针相连后,轻轻将菌丝拉断。”

在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和示范下,村民们迅速掌握了冬荪的种植技巧,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冬荪,村民们喜上眉梢。

为了方便种植户们提问与交流,吕平还专门建立一个微信群,把村民、专家团成员和收购商汇聚到一起,村民们种植积极性大增。年底,这批冬荪将迎来丰收。

猜你喜欢

专家团猕猴桃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让猕猴桃“跑”起来——眉县猕猴桃产业“销售链”调查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思考与实践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猕猴桃催熟日记
专家团
专家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