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银发浪潮陷入尊严危机

2018-05-10

老年世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老年医学老年病老龄化

彭 卓

衰老,是一项无法避免,终究会到来的宿命。随着夕阳之年的临近,健康与尊严逐渐凌驾于财富和权力,成为最为迫切需要、注重的生命议题。

老年病呈现“五化”“四多”困扰

目前中国80岁以上老人数量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法国用一百多年达到的老龄化状态,中国不到30年就已达到。

老龄化、高龄化问题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多挑战,老年病、慢病群体数量激增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目前我国慢病发病量以每年1000万人口的速度增长,7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两种以上慢病,4000万老人因病失能。

中国已成为世界慢病第一大国,有超过2亿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近1.1亿。

我国老年群体面临“五化”: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复合慢病化、高速增长化。

三高、老慢支、肺气肿、膝关节水肿……对于“身兼数病”、今年82岁的张奶奶,从楼下小花园到四楼家里这64级台阶,无异于一场长征:爬5级台阶歇5分钟,爬一层楼喘10分钟粗气,回到家后累得再也不想出门。

“回家后,干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吃药。”张奶奶的床头桌上,大大小小的药瓶、药盒层层叠放,“女儿给我设了好几个闹钟,专门提示我吃药。一吃一大把,送药的水都好几杯,吃完药连饭都吃不进去了。”

目前,中国老年慢病呈现“四多”特点:多种病共存一体、多种药共用一人、多症状共聚一身、多器官共同受累,导致临床诊断复杂困难。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慢病患者存在率为76%到89%,大于65岁的老年人平均患有7种疾病。

老年医学发展滞后难以保障老年医疗需求

在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发布的2015年全球死亡质量排名中,涵盖了各国的舒缓治疗环境、人力资源、医疗护理的可负担程度、护理质量和公众参与五项指标。

在纳入排名的80个国家中,中国排第71位。

中国老年医学面临诸多困难和瓶颈,老年人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我国老年医学属于“后发”项目,直到2014年才把老年医学专科定位为内科学的下属三级学科,2015年成立第一个老年医学会。

据中国老年医学会统计,我国只有6.2%的三级医院设立了老年病科,床位不足2万张,而且不少老年病科都是过去干部病房转制的,老年病专科医院数量也相对匮乏。

在医务人才方面,老年专科医师资质缺少国家考核准入体系、培训体系和认定标准。

老年科医疗技术人员不足3万人,大部分来自干部保健科;注册护士中接受过老年护理专业培训的不足三成。

按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需要数百万专业康复护理人员,而目前持证上岗人数仅有5万,缺口巨大。此外,老年医学应为整合的、全面的、有多学科医疗管理的模式。

目前缺少针对衰弱老人的日常照护、功能康复、分层护理医疗模式及临终关怀医疗服务模式,缺少与社区养老机构相互转诊的连续医疗服务模式。

针对老年医学需求构建新型医疗服务

学界认为,我国应在推进分级诊疗、医养结合的同时,不断夯实完善老年医学的评估、预防、治疗、康复体系,根据老年医学的特点培育医学、营养学、心理学、康复师、照护师等专业人才。

眼下,老年医学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

“老年病人无法被治愈,维持其躯体身心功能、使其融入社会生活是关键。老年人哪怕疾病缠身也应有尊严。我们不能把他们圈养起来,而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对于生活、对于社会还有价值,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直至最后安宁离世。”

老年医学要将“慢病治愈”转化为对慢病的功能维持,基层医院要守住慢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对病人、家庭、社区环境都要进行积极干预和健康指导。

医者也需一改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为老年人设置“全人管理”“共病综合救治”模式,从过去的单病诊疗转为专科诊疗,建立院前预防、院后康复的全程新型医疗管理模式,遏制“慢病井喷”进一步蔓延。

猜你喜欢

老年医学老年病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实用老年医学》第七届编委会名单
欢迎订阅《实用老年医学》
欢迎订阅《实用老年医学》
《实用老年医学》稿约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新世纪经方治疗老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