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美记 手风琴教会我的那些道理

2018-05-09余晟

高中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手风琴练琴武术

余晟

我和手风琴相遇,纯粹是出于偶然。

那时候我还在上幼儿园,有一天父亲去接我,顺带看了看小朋友们的集体活动。他发现我总是慢半拍,老师命令一下,其他小朋友都站起来了,我还坐着,等我站起来,其他人又领了新命令坐下去了。回来父母商量说,这孩子可能反应有点慢,得找机会多练一练,让他机灵一点。

学什么呢?当时兴起上学习班的风潮,有人学武术,有人学下棋,有人学舞蹈。当然,学乐器的也有很多。和武术之类的相比,乐器似乎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更紧密一些。当时还有个流行的说法叫“陶冶情操”,于是父母决定让我学一门乐器。

据我父亲说,他带我去看了手风琴表演,问我要不要学,我的回答是“要”,于是就这么决定了,而我完全不记得有这回事。无论如何,这个决定已经做了,而且看起来也不坏——相比起来,电子琴不太上得了台面,钢琴太贵,家里还得专门找地方放。

刚开始弹琴我很兴奋,毕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拨弄点东西了,而且懂了点节拍,可以看懂五线谱。小学的音乐课上,老师还在反复讲解各种节拍,带大家唱各种简谱练习的时候,我的心里已经頗有几分得意了。

而在这些得意的背后其实是枯燥的练习,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真正的枯燥。当然,有时候也会有乐趣,但这种乐趣往往不是来自练琴本身。有一段时间,为了避免打扰邻居,我晚上要去母亲的办公室练琴。那里距离我们家只有不到300米,但是路上没有路灯,两旁都是茂盛的植物,传说不远处还有孤坟,加上当时看过一些鬼片,我走在路上总是觉得又害怕又刺激。等到明亮的琴声一响起来,我瞬间觉得底气十足,一切鬼魅都退散了。

就这样,手风琴陪我从5岁一直到15岁,中途我好多次觉得无趣,不想再练了。父亲说:“这是你自己决定的呀!”母亲说:“学一门乐器将来对你是有好处的,要坚持。”但是究竟怎样才算学会了呢?将来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我搞不清楚,只知道学琴不便宜,要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等到上了初三,学习紧张了,考级也考过了,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提出不再继续练琴了。这一次母亲同意了,我喜出望外。最开始停止练琴的那段日子我还觉得有些不适应,似乎少了点什么。不过我很快就发现,还有其他好玩的东西可以替代手风琴,比如家里新买的电脑。

我再一次想起手风琴,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

大二的时候学校开了很多选修课,之前中文系、历史系、政法系的各种讲座我都是常客,这一次我选了音乐系的中外优秀艺术歌曲赏析。每个周二的晚上,音乐系的老师很认真地给我们上课。每一首歌先听几遍全曲,然后对着乐谱逐一讲解,之后再放全曲。我猛然想起这首我弹过,那首我也弹过……我的回忆和老师的讲解水乳交融,这让我倍感惬意,那些灰暗的记忆渐渐开始有了手风琴音色特有的明亮。

其实音乐并没有一定的规矩,哪里快、哪里慢、哪里强、哪里弱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根据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变化着的。这时候就体现出懂乐器的好处了——你完全掌握了诠释的能力,能够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诠释音乐,那种自由畅快的感觉是听一千遍一万遍演奏也无法比拟的。

人生中可能有很多豁然开朗的时刻,很多时候并非来自师长精心准备的点拨,而是来自际遇,来自寻常同伴的寻常言行。如今,我时常在视频网站上看手风琴的表演,看各国的手风琴爱好者用这一乐器深情地演奏各色音乐。我确信,音乐是有门槛的,一旦你跨过了那道门槛,你就真正跨越了国家、民族、语言的藩篱,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自由。

猜你喜欢

手风琴练琴武术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键盘手风琴与巴扬手风琴比较中的感悟
乐乐姐姐热线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练琴
中国手风琴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几点思考
挤时间练琴,家长的必修课
练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