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背景及特点
2018-05-09方瑞晴
□ 方瑞晴
韩国电影在东亚影视界甚至世界影坛上占据一席之地,其中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更是闻名遐迩,这类影片不套用类型片模板,不单纯迎合受众的观影需求,而是主张反映社会现实,揭露残酷现状,促使受众在观影的同时产生对灵魂的拷问,引发对于现实的思考。反映社会现实的韩国影片数量众多,并在近年来人气飙升,关注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对韩国的文化知名度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良性影响。但目前,我国对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比较常见的是一些针对此类影片的介绍性文字、代表类影片推荐或是一些影评。学术界对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系统性研究文献寥寥无几,这些文章或是针对南北分裂题材电影做出详细论述,或是详细分析某一篇现实主义电影,但至今并没有一篇学术著作细致分析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出现、兴盛的背景原因并做出全面分析与总结思考。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查找韩国电影发展史的背景资料,以分析现实题材类电影出现的背景原因,并立足于《熔炉》《七号房的礼物》《恐怖直播》三部电影,通过对影片中所呈现的社会现实和所抨击的社会现象的分析以及对电影呈现方式的解读,探讨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韩国现实主义电影,并对于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有所弥补。
一、浅析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开放的政策、支持多类型电影发展的风气是电影繁荣发展的大环境。分析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韩国电影史,可以发现80年代仍处于低迷期的韩国电影在90年代末异军突起,以高水平和民族特色逐渐闻名于世界,并从此进入电影发展的盛期,备受瞩目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也是在该时期大量出现。这种变化与当时的社会风气与政策有着密切关系。
(一)政府政策
20世纪80年代时,朴正熙的独裁统治刚刚结束,整个社会仍然停留在迷茫期,且政府根据“言论基本法”极度限制言论自由,文化发展十分缓慢,加之随着电影法第6次修订,美国电影产业长驱直入韩国市场,使韩国电影失去了独立自主的机会。①这就在与香港的电影如日中天、日本电影也发展得风声水起的情形对比之下,韩国电影显得十分低迷。而处于世纪之交的韩国电影界则面临一个几乎完全不同的社会氛围和政府政策。金大中总统执政期间,以鼓励民族电影、创造宽松而民主的气氛为前提,使电影创作的自由度和开拓性大大扩展。②1998年韩国废除了电影审查制度,采用西方的分级制度;1999年的光头运动促使韩国电影的本土保护机制诞生,即每年播放146天本土电影。这两件重要的事件使得韩国电影呈现一种爆炸性发展态势,韩国电影的题材范围和风格样式明显拓展,其中痛彻回顾历史和触及当代社会矛盾的题材在电影中得到不同角度的表现。国家层面的重视和对国产电影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韩国电影在世界电影界脱颖而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完善的制度也为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大批具有批判性质的现实主义电影在这一时期开始涌现。
(二)社会风气
在鼓励电影多样化发展的环境下,电影文化普及和发展也引导和提高了广大观众的电影文化视野和欣赏水平。③并且,政府主导引领在社会上创造追求社会性、现实性电影的氛围。如2000年韩国第一届全州国际电影节的口号就是“独创性、个性和关注当前社会问题”。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本身对政治历史、社会现实就具有强烈关注意识的韩国观众对于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呼声更高,对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需求大大提升。加之电影题材方面的限制解禁后,电影创作者也具有了更强烈的创作意图。电影创作者也逐渐在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思索韩国在经济发展、改革进程中的得与失,开始以底层弱势人群的视角来审视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未曾揭露的痛楚。因此,在世纪之交时,韩国的电影类型不再局限于商业、娱乐,而是向着包含更加深刻寓意的社会现实类电影迈进。
二、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特点分析与概括
(一)电影内容特点
1.鲜明的核心指向性
韩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具有强烈的核心指向性,电影中一个完整的故事都蕴含着鲜明的情感意向,韩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主题核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法律公正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性为核心来讲述,另一类是以对于政治的讽刺、反思或警醒为核心来叙述。同时在取材上看也可分为两类,即据已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期对事件后续产生影响;以夸大想象的事件拍摄,以期对现实有所告诫警醒。
?
?
(以上两表为本文选取的3个电影案例所属分类)
2.事件真实性、还原性与艺术成分
“现实主义”这个术语最初是指文艺的基础创作方法之一,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生活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理念发展到电影领域后,无不贯穿着一种理念,即关注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凸显着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隔阂、人与自身灵魂的挣扎等。④韩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也不是例外,是电影创作者基于冷静观察社会现象将其艺术化表达的结果。韩国诸多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都改编自韩国真实发生的事件,是创作者基于当时所闻所感将自己的思考带入作品的结果,这些电影的背景事件往往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和热议。
例如,电影《熔炉》是根据孔枝泳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电影,而孔枝泳小说的蓝本就是2000年至2004年间发生于韩国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的性暴力事件。当时一名员工揭露自2000年起该校校长与老师10余人对住宿的听障生施暴、性侵,此事引起当地人权团体的愤怒并组成组委会展开司法程序。2005年该案审理后,涉案校长、行政室长与老师被判刑但缓期执行,因此他们并没有获得实质性惩罚,而继续在学校任职。庭审结果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也促使《熔炉》问世。电影对于这件真实事件的还原度极高,再现了以校长为首的员工对于残障儿童的伤害,更是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以校长为首的权势阶级通过利益与手段疏通司法关系,从而获得轻判的交易黑幕。影片借此讽刺了权势阶级以权谋私的卑鄙行径,电影全篇没有一处明指司法应该如何做、应往哪个方向发展,但在人权人士的抗争、孩子们悲苦绝望的眼神、特权阶级的肆无忌惮与为所欲为的场景描画中,以最无声无息但也最为铿锵有力的方式呼吁了法律公正与社会保障。
1972年9月,韩国春川警察局派出所所长的女儿被发现在春川市某田埂边被强奸致死,当时的内务部长发出了半个月不能抓住犯人就要对相关负责人问责的“限时缉拿令”,相关负责人员为了免受自己可能承担的惩罚,便捏造证据随便确定了一个人并殴打拷问逼其认罪。此人也无端承受了15年的牢狱之灾,他的亲友也因此受尽了折磨。《七号房的礼物》便是依据此事件而改编拍摄的影片。电影中的权势阶级利用男主人公智力缺陷的弱点使其蒙受不白之冤入狱,为凸显司法不公的恶果,电影中并没有呈现男主被洗白伸冤的过程,而是讲述了一个无辜被判处死刑的智力残疾人与年幼的女儿在仅存的日子里互相依偎的时光。在父女之情的温馨和睦的氛围中,权势阶级的残酷与法律的冷漠被渲染得淋漓尽致。除了对真实事件的还原外,这类电影刻画的大众百态也非常深刻。“在影片中,各处都是现实生活的剪影,是人们生活的浓缩:生活在特权体系阴影下底层人群的痛苦与艰辛;为了利益而运用职务便利来谋取私利的‘人民公仆’;面对罪恶而‘明哲保身’的知情人与冷漠的旁观者;不顾自身困苦处境而为弱势群体挺身而出呼吁社会正义的热心之士等等。”⑤社会现实中的万生众相在电影中栩栩如生。
这类以真实事件为蓝本改编的现实主题题材的电影都以上帝视角对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予以尽可能全面的刻画,真实性和还原度比较高,一定的艺术成分也能帮助观众更贴切、更强烈地宣泄情感。影片以真实事件为载体,揭露出特权阶级对于法律的践踏,展现了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阶级的无助与不幸,批判了社会的不平等不公正,更是对于司法平等、法律公正提出了强烈的呼唤,引起受众对于电影中的真实事件有较深的反思。
另一类以夸大想象的事件拍摄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不只是反思过去,更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夸张来讽刺现实,从而对未来该如何做提出警醒。这类电影的蓝本虽然不能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完完全全对等,但电影中的很多片段都是对现实的映射,这也算是一种现实主义。在这种以夸大想象的事件拍摄的电影中,绝大多数都是对于政治或者现行制度方面的反思。电影《恐怖直播》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恐怖直播》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为讨得政府对他的父亲的一句道歉而化身恐怖分子制造一起极端事件来吸引媒体和政府的注意力,却在一步步行动中看到了政府和媒体的绝情和龌龊的一面。该年轻人的父亲多年前在为国家修建大桥时不幸失足逝世,但当时的政府将他父亲的生命看作鸿毛,很快把这件事打压了下去。年轻人想替父亲讨回政府和总统的一句道歉,便制造了一起恐怖案件来吸引关注。然而,每个人都展现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私利:媒体只关心收视率和曝光度,总统为代表的政府官员只想保住政府的面子。没有人关心恐怖分子口中为了国家工作了一辈子,却像狗一样死去的普通工人,也没有人想为他们的死负责。这也直接导致了一个悲剧的结局。
《恐怖直播》展现的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真正发生的事情,却深刻地映射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工人的社会保障、媒体的职责与正义感、政府的公信力等等,并且以夸张的电影内容讽刺了社会现实中部分人利欲熏心、毫无道德底线的现象,也以震撼的场面和引人深思的情节告诫政府需要关注普罗大众的生活,尤其是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也拷问了媒体报道与新闻的良心在何处。
这类电影是现实生活的映射,在事理上有一定的还原度,但在表现形式上以夸张的手法对社会现象加以夸大,艺术成分浓重,使其讽刺意味更加强烈,其说理效果也就更加震撼。
3.韩式电影结局
韩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结局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虽说很小部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最后塑造了比较美好的结局,比如《素媛》中女孩素媛克服了心理障碍,以坚持和热爱继续生活,且家中新添了一个小生命,电影以其乐融融的祥和气氛收场,但是不可否认,这类影片中大部分仍都以“大悲”收尾,同时辅以一种渺茫的未知感。恶人猖獗,且受不到应得的惩罚,可以继续横行霸道,而小人物的利益和尊严得不到应有的维护和尊重,小人物的情感也没有人来疏解引导。弱势群体在最后仍然是弱势群体,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屈辱、痛苦地在这个残酷冷漠的人间苟活。
(本文3个典例电影的结局)
这种韩式电影结局中“大悲”的电影结尾频率远远高于“大喜”的结局,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虽说在观完此类现代主义题材类的电影之后,受众更想看到一种好人受到好报、恶人遭遇恶报的“大喜”“大团圆”式的积极正面的结局,来顺应价值观取向以产生舒心的观影感受,但这种积极完美的结局类电影很容易变成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谈点,唏嘘两声真实事件,满足一下完美的结局,然后遗忘,也就是一种“快消”电影,其中蕴含的寓意再深刻,事件多么恶劣,人们都会通过美好结局的麻痹来忘却。而“大悲”式的结局则完全不同,恶人没有恶果,好人却痛苦地生活的结局更容易激发受众的共鸣,让观众触摸到社会的阴暗面,从而触发良知,产生电影对现实的反作用,加速现实中立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革新等的进程。
(二)电影拍摄特点
1.长镜头运用
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韩国现代主义题材电影更多采用长镜头拍摄,以更加细腻地刻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与处理细节。如《恐怖直播》中频繁使用长镜头刻画直播室内主播的行为与即将塌陷的大桥上的人质的场景,极其细腻地展现了主播在面临恐怖袭击事件的过程中由不屑到紧张的心理活动的变化。
2.缓冲与渲染
在恐怖或惊悚、阴暗的镜头出现前,影片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缓冲镜头描写,以充分渲染接下来场面的恐怖或阴暗,并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熔炉》中有许多类似的经典镜头。例如,聋哑学生金妍斗被校长追赶时,女孩瑟瑟发抖地在洗手间的躲避和校长一扇扇打开洗手间的门排查的过程构成了一个缓冲渲染镜头,在紧张和惊恐的氛围中,女孩突然抬头,镜头忽转定格到上方淫笑着的校长的脸时,整个影片的惊恐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
三、结语
自90年代末,在开放的政策、鼓励电影发展的风气和受众对于现实强烈关照的环境下,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开始大放异彩,并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善于使用长镜头、缓冲与渲染,对于法律公正、制度完善、现行制度具有强烈的核心指向性,兼顾事件真实性与艺术性,还原社会性,采用“大悲”的韩式电影结局。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逐渐成熟完善,突破了电影本身单纯叙事、娱乐的基本功效,向着关注社会现实、传播社会价值观从而对现实产生反思与改善的方向发展,对韩国社会产生了正面影响。
注释:
①张镕和.80年代韩国电影概述[J].电影艺术,2000(04):105-107.
②③倪震.世纪之交的韩国电影[J].电影艺术,2000(04):102-104.
④高明.浅析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J].大舞台,2011(04):153-154.
⑤黄妙丹.韩国电影《熔炉》中现实主义风格的塑造[J].艺术科技,2016(02):105.
参考文献:
1.冯小燕,贺岭.浅析韩国Faction电影的创作特点[J/OL].现代交际[2018-03-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010.C.20170710.1657.120.html.
2.黄妙丹.韩国电影《熔炉》中现实主义风格的塑造[J].艺术科技,2016(02):105.
3.彭涛.新世纪韩国电影的现实关怀[J].当代电影,2014(08):185-188.
4.高明.浅析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J].大舞台,2011(04):153-154.
5.钱雪梅.试论朝鲜半岛民族主义的特性及影响[J].世界民族,2006(02):10-17.
6.倪震.世纪之交的韩国电影[J].电影艺术,2000(04):102-104.
7.张镕和.80年代韩国电影概述[J].电影艺术,2000(04):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