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路径
2018-05-09,
,
(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2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同时,它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首要任务。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还指出:要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弘扬劳模精神、打造工匠精神,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使我国的劳动者具备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就要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打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当前,在我国的现代职业发展过程中,职业学校的教育正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着生产技术的传授,不断加强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一、建设职业教育的制度体系
职教制度体系建设具有规范、引导和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作用,有利于推进现代职教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在职业教育体系制度尚待完善
伴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进程,因为缺少相关政策的规范和细节指导,体系建设不断出现由于已有制度内容的陈旧、设计的不合理、存在的纰漏等原因而一些出新的状况和新的问题;同时,在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本身也存在着某些问题:如职业院校内部的各个功能处室和教学部门之间存在不协调、不配套的结构性矛盾等诸多问题。
比如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过于着重眼前利益;职业教育培养层次不够合理和完整;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上还有不足,并且这些投入还偏重在基础硬件的建设。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相对历史上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办学质量上还有待提升,其所培养出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社会认可度还是比较低;在职业教育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还存在衔接不畅的情况。
必须要依据“整体改革理论”,以有机的、整体的、系统的宏观管理视角推进职教改革,这不仅包括了跨领域、跨部门的改革,并逐步延展到法律保证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体系的重新构建。
(二)职教体系建设的制度框架构想
1.改善内外部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供需对接制度,以产业结构需求推动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或优化专业设置,相关机制的改革是必要基础,只有建立供需对接制度,才能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办学目标;其次,要建立统筹管理制度,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过程中,职业院校要逐步完善分级管理管理制度;再次,要完善职教质量保障制度,在职教体系的构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质量管理保障制度的完善,职业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职业技能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实施自我监督机制,构建自我诊断体系。
2.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制度
在市场经济的理念指导下,把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满足产业结构需求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产教融合。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密切结合,把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科技服务与产业性经营融为一体。首先,为了增加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职业院校必须以对接产业发展为目的,在推进产教融合的专业教学改革中,推广新的技术和新的技能;其次,职业院校应进一步拓展企业进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如参与教学科研、工学交替或校企互动等模式,围绕产教融合这个职教深度改革的中心,发挥企业在办学主体中的作用,并使这种校企合作行为制度化;再次,职业院校应把“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拓展工学结合制度,创新职业教育“学中干、干中学”的教学方式,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德技并修”,形成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3.中高职协调发展制度
良性衔接中高等职业教育,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确保职业教育从初级到高级的系统化推进和延续性发展。首先,结合行业、企业特点和岗位对技术技能的要求,完善中高职协调发展制度,制定科学的中高职的衔接标准,确定贯通于中高职培养的课程体系;其次,在职教体系改革中,不仅要建立适合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还要建立教师衔接制度。用人制度的改革是建立教师衔接制度基础和保证,全面落实职业院校的用人自主权,聘用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课兼职教师,或引入脱岗人员进入学校担任专职教师的用人机制,从而把有限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再次,在建立了中高职协调发展制度后,要创新证书衔接制度,完善的证书衔接制度,就是把完成职业教育的学历学位证书与满足劳动就业准入要求的资格证书有效衔接的制度。
4.把终身教育理念融入职业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号召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提高国民素质,意味着必须办好继续教育,并把终身教育理念融入职业教育。首先,重新回归教育制度,依据职业教育特征,构建高职院校、开放教育、成人高校、高自考等的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让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学习者,都根据自身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可多次、以多种方式来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因此有必要使上述学习模式制度化。这种回归教育制度使学习者满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对从业者技能的需求,也使职业教育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属性;其次,构建资格框架制度,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职业资格的人才。由学历及非学历资格、工作经历、技能资格等构成了资格框架,完善资格框架制度,才可以推动全社会从重视学历资格,同时关注职业资格。
二、职教评价机制建设
(一)现代职教体系下评价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的职教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还没有完全体现职教特色;对于职业教育的评价指标的设定还不能完全与高职教育的教学目的有机衔接;有些职业院校虽然制定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也存在评价组织机构不完善、评价人员不够专业、教学评价工作的经费匮乏等问题;同时,教学质量评价的技术手段也不够先进;很显然出现上述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职教体系还不是很完善,质量评价机制就更是薄弱环节。
(二)构建职教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职业院校教师的评价
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及变革职业教育的技能培训,这都需要通过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师的管理来实现。包括:道德指标体系。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意味着其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主要设立“德、能、勤、绩、廉”的五项定性考评指标。包含了对老师的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敬业、爱业的职业意识,教学规范、教学态度、教学关系等专业意识;职业能力指标体系。职业能力指标体系,应包括: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管理能力、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学能力考核指标;专业技术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实践技能考核指标;心理疏导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考核指标。以上指标的考核目的就是测试职业教育教师业务技能是否能适应日益发展的职教体系的要求。
2.学生的评价
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质量的重要检测手段就是让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价。职业院校构建一个包含知识、能力、素质在内的开放型综合评价体系,从而使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才能确保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3.用人单位反馈
之所以把用人单位的反馈作为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模块,是因为通过用人单位针对就业岗位上的学生实际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反馈给教学部门,使学校能够及时了解自己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得到实现,利用现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否适合市场需求。因此,作为人才的需求者,用人单位的评价可以准确反应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这类反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察要素。
职教体系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还要通过组织相关专家、教师、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社会等代表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借助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手段对评价指标进行考察,确定指标组合、明细指标及其权重,分析研究后实施。当然,这种论证应通过校内和校外同时进行,之后利用确定的评价指标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把这些评价意见和建议如实反馈到责任教师,形成良性循环的职教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
三、践行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路径
现代职教体系的量化目标就是截止到2020年,职业教育的在校生人数高职学生为1480万人,中职学生为2350万人,成为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的主体。然而,中职教育有其自身缺陷,其培养的初级技能型人才难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技能人才的更高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构建完善的并符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厘清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和类型
在职业教育体系里,人才培养由不同的层次构成(参见图1)。其中,中职教育以培养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高职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更加侧重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教育更加专注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而作为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院,专注于研究型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基于社会对各级、各类、多种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自身特性,必然产生升学、就业的差异化需要。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有很大比例希望毕业后能尽快走上就业岗位;同时,由于社会技术的进步,各类岗位对技术技能需求的程度越来越高,中职毕业生就业难免出现困难,这意味着有相当比例的中职毕业生会选择继续接受高职教育,因此,职教体系应该拥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来对接这类差异化需求。
图1 职业教育从人才培养层次和类型
(二)搭建满足就业岗位需求的职教课程体系
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进程中,搭建满足就业岗位需求的职教课程体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进行职教课程体系设置时,首先要厘清职业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以就业为导向还是以升学为导向。必须确定职业教育各层次的培养目标,探讨中高职的有机衔接,在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职业教育层次应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就应结合就业岗位需求、学生特点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打造,要根据就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制定课程内容,遴选对口的教学教材,并进行专业素质培养(参见图2)。
图2 满足就业需求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架构图
(三)侧重实践教学,注重技术应用
在厘清了职业教育的教学层次、明确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之后,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就要以实践教学为重心,以技术应用为目的。一方面,在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让企业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让学校以满足企业的职业需求为重心,开展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企业生产中实际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同时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由学校单独进行,还应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汪建.政府有效介入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J].教育与职业,2017,(09).
[2]哈斯叶提·托乎提,热依汗·艾合买提.现代职教体系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知识经济,2017,(08).
[3]王明明.基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22).
[4]刘海.教学诊断与改进:职业院校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6,(18).
[5]高晶.浅析政府职能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及其途径[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04).
[6]冀国强,王广珠,陈国强.现代职教体系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索[J].职业时空,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