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融入高校体育保健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2018-05-09王军伟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茶艺茶道茶文化

王军伟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统称为体育保健课。指导纲要的颁布为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在政策的指引与驱动下,体育保健课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暴露出诸多问题,教育权利缺失,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学目标不明确等,尤其在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上还相对落后[1]。各高校尽管在学校开设体育保健课,但并没有针对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科学性课程的开发和设计[2]。传统文化是“国之魂,民之神”,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元素”,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柱。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转向。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的两会部长通道上就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固本工程,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他们的‘重心’就容易发生偏移。近几年,茶文化颇受学生欢迎,已出现在很多高校的选修课程之中,一度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中国知网以“体育保健教学”“茶文化”“传统文化”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与本文相关的理论文献,厘定体育保健教学的发展现状,梳理茶文化研究热点,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采茶操、采茶舞、茶艺礼仪规范等内容入手,将中国传统茶道移植于高校体育保健教学之中,寄望于通过茶文化多元的价值开发,实现对体育保健教学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全人”教育,保障特殊学生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在促进高校体育保健教学发展的同时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1 茶文化的内涵阐释

茶文化是指在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包括茶道、茶精神、茶艺、品茶、制茶等,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典范,包含了丰富的处世哲学和价值观念。“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是中国人雅俗共赏的物质现象与文化载体、经过岁月的沉淀,茶成为生活品质、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清静无为”的东方哲学思想如出一辙。

茶是我国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质文化载体,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茶文化无论作为重要的经贸资源,还是作为新兴的教育资源,都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当前,许多高校开设了茶学专业,如浙江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尤以农业类大学居多。茶技已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传承与弘扬茶文化,我国相继建成了杭州中国茶博馆、天福漳州茶博馆、台湾坪林茶博馆等,可以更好地加深人们对茶的理解与感悟。正如习总书记曾说过的那样:“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强身健体,锤炼意志”。茶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理应在高校校园里发扬传承。

2 高校体育保健教学开设茶道的价值分析

中国传统茶道文化对人的养生极为关注,茶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对茶之功效作了阐述,它强调饮茶可以令人提神,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茶主要有提神制眠、有助消化和消解淫欲三个功效,由此也说明,喝茶和养生是可以相互联系的[3]。而茶道文化的价值功用远不止于此,文化的精髓是精神,茶道富有东方哲学思想的精神,也是茶道文化源远流长的关键所在。再加之茶技、采茶舞、品茶会等不同形式的茶文化实践活动,都能对人的情感提升,健康保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自尊、自信、自立的根基,作为教育改革的立足点,势必可以为我们教育改革提供带有优质民族基因的文化资源[4]。

2.1 优化课程体系,凸显人本主义理念 当前保健生

的病理特征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1)患有心脏病、气胸、哮喘等;2)患有先天残疾、软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3)身体过于肥胖、或甲亢症等;4)患有皮炎、白化病、紫外线过敏等。保健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关爱,把等同于普通体育班的教学内容施加于不同病理类型的保健生身上,难免显得捉襟见肘,缺乏人文关怀。茶道的融合教学模式,以保健生身心特征为出发点,掌握了解养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康复能力与健康意识,同时也起到了修心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在突出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的同时,也拓宽了知识视野,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2.2 通过“动静”兼修,使“身心”得到双重锻炼 我国的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已经成为一个多民族、多社会结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整合体。它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思维轨迹,把人们崇高的道德情操,人们追求的高尚品质及人格赋予具体的茶及各种茶事活动中,不仅可以修身怡情,陶冶情操,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增长人文知识,提高审美情趣,这充分体现了它的素质教育功能[5]。体育保健课学生作为“体育弱势群体”,由于身体的特殊原因,存在着自卑和不自信的心理现象,其心理健康状况更值得关注。茶叶具有保健作用,常饮茶能强身健体,能激起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观念的养成,提高学习的心境,茶道精神的“和、静、怡、真”的渗透,可以修身怡情、清心健体,以茶悟道,得到人生境界的升华,提高生活的质量,通过内外兼修的教学特色,真正地实现对保健生身心的双重熏陶与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2.3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茶道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家大力弘扬推崇的文化范畴,其独特的文化意蕴与健身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茶道精神富集我国经典儒释道传统文化精髓,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的淋漓尽致,可以更好地领悟不同知识文化蕴含的力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但在现实中,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上往往只注重技巧、技能及身体上的教学,却忽视了文化的传承[6]。将茶道文化移植到高校体育保健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健康意识,也营造了一个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为人格升华,提升文化认同感与责任感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高校体育课程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7]。

3 茶道融入体育保健教学的实践路径

3.1 定位课程教学目标,体现生命关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并指出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开发校本课程[8]。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也有政策法规的引导,但具体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这导致当前体育保健课程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所以明确的教育导向与培养目标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教育的对象是人,必须将人的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课程目标要健康与文化并重,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高校体育保健教学是通识课程,通识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基础的教育,重在熏陶,目标导向在培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化,更注重知识能力、文化素养、情感意志的全面提升等。在教育指导纲要,政策法规的指导下,高校体育保健教学的目标应是以具备自我保健康复的基本运动能力和健康意识,具有健全人格和文化传承的健全个人为目标准则。

3.2 优化课程内容选择,满足多样需求

3.2.1 茶艺的礼法教育,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会生活规范 茶艺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当地的饮茶环境,茶具,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呈现出的是一种亲和与尊重。自唐代以来,茶艺慢慢走向社会,服务于人类交往与经济发展。茶艺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培养人们的饮茶兴趣,行为规范与交际能力。茶艺的表演形式也更加多样,如陕西仿唐宫茶艺,浙江龙井茶艺、云南三道茶茶艺与乌龙茶茶艺等,它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于一体的一项艺术表演形式,包括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礼仪、茶艺演示、茶事服务等。体育保健教学中,可将茶技的泡茶、品茶,话茶、茶艺表演等实践课程融入课程体系,通过对茶技不同流程、规范和礼仪的讲解与示范,可以领略整个茶艺过程的美好意境,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与意识。

3.2.2 采茶舞,采茶操的植入,为保健生提供适宜的身体锻炼 采茶舞是采茶人在平时的生产劳作中总结出来的驱散疲劳,放松身心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社会基层民众的文化生活缩影。在我国不同流域广为流传,如杭州市茶乡采茶舞,赣州采茶戏、江西各地的采茶舞等。虽然略有差异,但是总体上都是与采茶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动作优美,不仅具有感官愉悦,而且具有健身之能。采茶舞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健身指导员和体育爱好者改编成了富有现代健身意义的广场舞与健身操,重新改编的采茶舞动作简单易学,节奏感强,且更加富有亲和力,也更接地气,深受健身大众的欢迎。课程中穿插采茶舞,采茶操,更贴近保健生的身心特征,动作难度与运动强度适中,不仅使保健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也可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3.2.3 茶精神富含人文思想,可提升保健生的文化素养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中国传统茶道讲究“贵真、尚和、崇俭、尚德”,这些都对学生的自我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追求真理。中华民族向来崇尚中庸之道,以“和”为贵,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茶精神所蕴含的人生哲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直观的体现。茶道精神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在体育教学中引入茶道思想以及茶道文化,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以及抵抗压力的能力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这些都是良好学习心境的组成部分[9]。茶文化所

表1 基于“茶文化”的体育保健教学实施方案

追求“重生”,“贵和”的精神理念,对保健生的心理康复具有积极的调理作用。

3.3 深化课程组织实施,实现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实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课程内容的有效发挥起着关键作用。新的培养方案(表1),在培养目标上突出了通识教育的一般属性,即成为具有基本运动能力、健康意识和人文情怀的健全个人。在课程实施时按照保健生的身体特点和教育规律,将茶艺,采茶舞,采茶操和茶精神内容作为课程的重要部分,并根据学习进程和接受能力进行及时的、动态的调整。首先,按照普通高校每学年34周/68学时的总课时量,在课程开始的前期调配6周/12学时的时间进行茶艺理论学习,通过茶品的价值功效、健身机理等内容的掌握,使学生能认知和熟悉不同地域茗茶的养生保健作用,并能很好地应用于生活实践。其次,通过16周/32学时的安排,使学生能掌握一套健身操,起到身体锻炼,健身康体的作用。对采茶操的设置,要运动量适中,难度适宜,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健身需求。“未曾习艺先习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技艺传承的价值典范,茶道的“和、静、怡、真”精神,具有修身怡情,陶冶情操,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增长人文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最后,通过4周/8学时茶道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放松身心、舒心缓压,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整个课程的实施在内容的选择,时间的设置及目标的定位上彰显了内外兼修,身心合育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特征,也是培育体育保健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4 结 语

随着教育公平的不断深入,人权意识的不断提升,特殊人群的受教育权利正在回归。茶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它的一些价值理念、审美功能、健身功效等具有多学科属性,茶文化讲究修身养性,感情交流,人们在茶的相关活动中获得生活感悟与精神熏陶。茶叶本身具有多重营养价值,饮茶,品茶可以舒缓压力,调节身心,极具民族风的采茶操深受锻炼人群的喜爱。茶艺中的礼法教育也备受学校推崇,将如此富有内涵的文化形态移植到体育教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模式,也可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茶艺茶道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寻迹万里茶道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岚微 把红边茶文化传播得更远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校园茶艺飘香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茶道六百年》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