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新性研究
2018-05-08马岳
马岳
摘 要:当读者在翻阅书籍、接受文字或图片所传递的信息时,也是在享受设计师为读者营造温馨与美丽的过程。现在人们读书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是在为了享受读书那种翻阅的感觉。因此,设计师可以通过对书籍形态的塑造,以物化的情感方式,让读者从书籍装帧的美感中体会书帧的美,体会书籍带给人们的艺术感受。
关键词:诗经;装帧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4-0083-03
书,从古至今,作为人类的朋友,伴随着人类文明整个发展过程。但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纸张墨迹缔造的千年传统,使得书籍有了多重“身份”(如电子书),丰富了人们的阅读。然而传统书籍带给人们视、触、嗅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是这些电子书籍所不及的。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在购买的时候,图书装帧的漂亮与否,常常成为他们是否购买书籍的重要因素。一本书,如果装帧精美,很容易得到读者加倍的喜爱。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诗经》的书籍装帧的研究,以探索书籍形态的塑造,对读者的影响——用物化的情感方式,让读者从书籍装帧中体会书帧之美。
一、书籍装帧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书籍装帧设计的概念
中国著名的书籍设计师吕敬人先生认为:“书籍设计应该是一种立体的思维,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其不仅要创造书籍的形态,还要通过设计让读者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与书产生互动,从书中得到整体感受和启迪。”[1]可见,书籍装帧设计不仅仅是将书籍中的文字、图像、色彩等元素进行视觉上的美化,它也像建筑设计一样,需要考虑读者在“使用”即阅读的过程中对这本书所产生的体验感,让读者通过整体装帧方式的设计,感受到这本书所有传递的内容与精神。
(二)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性
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书籍面临着艰难复杂的生存环境。书籍装帧设计除了本身最重要的对书籍保护之外,其对书籍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书籍的商品价值,促进了销售。有了精美的外观,才能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另外,优秀的装帧设计可以让消费者快速地了解书籍的内容。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面临着铺天盖地信息资讯,需要从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内容。所以好的书籍设计可以准确、简洁、艺术化地将书籍内容传递给消费者,便于他们选择。由此可见,书籍装帧设计并不是可有可无,它是书籍构成的重要方面。
二、《诗经》装帧设计的现状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古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人们对《诗经》的重视,所以出现了多种多样不同风格的《诗经》装帧设计。但由于古今语汇的差异,很多人都无法充分理解《诗经》诗歌的内容,所以市面上所出售的多以标有释文的为主,并附带白话文,使得原本生涩拗口的诗文,显得通俗易懂(如图1)。这种风格几乎成为《诗经》的固定模板,使其编排缺乏艺术的审美价值,显得呆板、零乱,影响了读者的耐心阅读。而且封面基本雷同(如图2),难以体现《诗经》的底蕴,也难以激发读者收藏它的欲望。
三、《诗经》装帧设计的探索
在我国,对于对书籍设计不够重视,出版社一般将书籍设计分为封面设计与整体设计两部分。多数出版社只对书的封面进行精心设计,而对板式则是套用模板,且因受成本制约,所选用的纸张也很普通。这样就使得很多书籍显得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如果能将设计者的个性思想与书籍的精神气质有机结合,使每本书都有自己风格,这就进入了书籍装帧设计的理想境界。下面,笔者将从五个方面对《诗经》装帧设计进行分析。
(一)对于整本书籍风格的定位
《诗经》是一本传统题材书籍,所以笔者运用中国传统的水墨元素作为整本书的主线,采用水墨绘制插图,彰显中国传统风格。同时,《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由于三部分內容不同,所以对这三部分的定位也就不同。“风”是地方乐调,是由平民及奴隶创作的,所以采用黑白墨迹来营造“风”的朴实无华的意境(如图3);“雅”多为贵族所作,因此以淡彩的晕染描绘出“雅”中贵族们优雅的生活状态(如图4);“颂”用于宗庙祭祀,可用五线谱谱写出“颂”中一首首赞美的歌谣(如图5)。
(二)文字与插图的结合
文字与插图结缘的纽带是书籍,两者紧密结合,是现在普遍采用的出版风格,许多图书都会采用这种形式。例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由蔡志忠编绘的《庄子说:自然的箫声》一书,以漫画的形式诠释全书内容,使读者在笑声中领会其深刻的内涵,掌握其中的道理。这本书的编排深受中国诗书画合一思想影响,诗中配画,画里填诗,画与诗的完美结合。每首诗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有抽象的,有写实的,但都与诗的主题相呼应(如图6),读者可以借助插图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这是整本书的最大看点。因为《诗经》中本来就有很多生词怪字,许多人在没有注释的情况下很难读懂这些诗。文字与插图的结合,是文学艺术与视觉艺术的结合,也是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的结合[2],这是该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材质的选择
在设计时,重视运用纸张的不同手感、张力和印刷质量,可以获得更好的装帧效果。根据书籍内容,选择相应的纸张,如光滑的纸张,可以强调书籍的亮丽富贵的气质,然而选择柔软的纸张,则能彰显书籍温文尔雅的文化底蕴。不同纸张的手感,还可以获得不同的心理效果。比如根据书中内容,为了创设古朴素雅的感觉,可以选用银砂纸与石斑纹纸,并在上面喷绘,使墨迹与纸张完美结合,制造墨韵的虚幻缥缈的感觉。选择这两种纸张有两个原因:第一,银砂纸与石斑纹纸都会有类似于宣纸的肌理效果,有利于水墨插图的表现;第二,银砂纸与石斑纹纸的颜色使整本书显得更为古朴。
(四)书的动态美
当我们快速翻阅书籍时,书的动态时而轻柔、时而刚健,由此就获得了优雅多姿的动态之美[3]。因此,精心设计封面(如图7)、扉页及正文,使三者在翻动时产生色彩的跳跃以及图像间的节奏变化,就较好地处理了人与书籍在动态中的审美关系:远看、近看、侧看、正面看、翻着看,同样是可行、可望、可游、可止步细细品味的,就如人在欣赏秀丽山水,令人心旷神怡。在黑白为主色调的“风”中,穿插几张淡彩,一方面与后面的“雅”呼应,一方面给“风”增加变化,为单调的页面增添活力。而在色彩斑斓的“雅”中加入黑白的衬托,就营造了端庄肃立之感,进一步表现了宫廷的庄重与奢华。由于“颂”的整体感觉与前面两部分差别较大,为了使三个部分联系在一起,最后用一根黑色细线,从第一页一直贯穿到最后一页。不仅将三部分串联起来,还饱含了对历史的敬意。有了黑线的“加盟”,在翻阅的过程中,读者会随着线条的曲折、疏密欣赏诗文,感受诗的意境。
(五)书的重量感
纸质书籍都是有自身重量的,正是因为这种重量产生出来的手感,让读者有了手捧实物的拥有感,这也是纸质书籍在情感上胜过电子书籍的因素之一。书籍装帧已进入注重书籍动态的整体设计的时代。现在人们阅读书籍已不全是为了获取知识,同时也是为了享受。一本装帧精美的书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阅读的舒适以及优良的手感。邓中和说:“装帧的目的不应是把书籍塑造成为‘形而下的‘器,而是要通过设计把书籍塑造成为富于神韵的‘形而上的精品。”有鉴于此,在书籍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调动点、线、面、色彩、符号等一切要素,将抽象的意象转化为具体的形态,把书籍一切动荡的、对立的因素都融合在宁静统一和谐之内,使其更加唯美又不乏生动。
参考文献:
〔1〕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5.
〔2〕牛钧.图像化时代的审美反思[J].装饰,2001:12.
〔3〕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78.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