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路径
2018-05-08黄生成肖榕
黄生成 肖榕
摘 要:高校“三型”党组织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并不是单纯以学习、服务和创新为目的而重新创造出来的高校党组织发展模式,而是一种全新的、动态的、有生命力的组织。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三者之间,既有一定的区别性,又有一定的联系性。构建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应遵循这样一条基本路径:学习常态化,营造大氛围;以责任为纽带,多元参与,精细管理,构建大服务格局;以先进性为标志,破除僵化,自我革新,打造创新大环境。
关键词:高校党建;“三型”党组织;常态化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4-0026-04
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是我党一项长久的系统性工程,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与现在的先进和纯洁,均不能代表永远的先进和纯洁。作为党的有机体的基本细胞,即我党的基层党组织,其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体体现,其地位更可以说是我党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起始环节。因此,要保持我党先进性和纯洁性,首先就要从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抓起。基层党组织要以学习为基础,以服务为关键,以创新为动力,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真正做到执政为民,立党为公。高校党组织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核心,把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贯穿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文化传承的全过程,是不断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质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克服本领恐慌的内在要求。
一、高校“三型”党组织的内涵
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党组织类型,“三型”党组织并不是单纯以学习、服务和创新为目的而重新创造出来的高校党组织发展模式,而是一种全新的、动态的、有生命力的组织。以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为定语修饰高校基层党组织,意味着对基层党组织注入了生命的活力,是新时期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新的定位。这种基层党组织强调在动态的社会中,个人和组织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系统的思考,能够对自身原有的学习理念、行为以及制度等方面完成契合环境的自我更新和超越,不断强化学习机能,提高服务和创新的能力,进而改变和帮助整个组织的发展,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变化了的党情、校情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实现提高自身、服务高校的组织目标。其内涵主要包括:(1)“三型”党组织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强调自我学习和团队学习。迈入信息时代,知识生产、知识傳播不断加速,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学习任务更加繁重。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懂规律、盲干单干是行不通的。学习已经成为个人和团体的生存方式,其具体含义是基于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机制使每一个成员能够本体化,让学习脱离外界的束缚和要求,能够自主、持续地学习,并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得以实现我党的共同政治愿景。相较于传统党组织,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最为突出的特征是重视学习,这里的学习和普通的在学校的学习又有些不同,应该说有根本性的改变。具体来说,在学习的理念上,倡导终身学习;在学习内容上,更加的全面与自主。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更加突出了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2)“三型”党组织是一个服务型的组织,强调体现党性,连接民心。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基层党组织的最根本定位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就是指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广大师生,凝聚力量,推动高校内涵发展,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一种基层工作形态[1]。强化服务,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关键。(3)“三型”基层党组织是一个创新型的党组织,强调自主性和创新性。新世纪新阶段,各种矛盾尖锐复杂,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方式、价值取向日益多元,迫切需要创新党组织管理模式,迫切需要增强党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能力。高校创新型基层党组织是指高校党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比较强,能够进行持续的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一系列的活动,能够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党建工作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创新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主要是要加强在校师生学习和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攻克科研难题,大胆创新工作模式和机制,以期确保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创新是新型党组织必备要素,是创新型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要素。
概括来说,“三型”基层党组织就是使党员个体化、学习实践化、服务长效化、创新常态化的政党建设新载体,是以持续的修炼和管理为手段来达到更新管理的政党组织形态。较以往的传统组织,“三型”党组织在组织结构、组织管理以及组织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构筑起一个以学习为基础,以服务为关键,以创新为动力的扁平化组织。在这种结构中,成员个体性更加明显,领导层与成员之间层级关系弱化而出现良性互动,组织的整体绩效提升。“三型”基层党组织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首先,“三型”党组织是一个学习型的党组织;其次,创新是组织的核心特征;再次,服务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最后,创新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校党组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之间的辩证关系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指党在高校中充分发挥服务师生、服务科研、服务社会的纽带作用,不断领导广大师生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实践活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高校聚集着大批的专家学者,人员文化素养远超过其他领域;另一方面,学校作为一个小社会,有其氛围的特殊性。因而高校“三型”党组织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三者之间,既有一定的区别性,又有一定的联系性。(1)“三型”党组织建设的主体与客体具有内在统一性,学习的主体是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的主体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作为独立的个体都是注重学习和团队精神的;对象都是学校党委以及由党委领导小的各院系党支部、学科党支部、班级党支部以及大学生公寓党支部组织或党小组[2];根本目标是紧紧围绕党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抓好高校党建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型”党组织各自的建设也都具有前瞻性和教育性。(2)“三型”作为一个统一的目标整体,学习是前提,服务是关键,创新是核心和动力,三者层层连接,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共同构成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的丰富内涵和主要内容[3]。第一,学习是提高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不断内化并践行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服务意识,不断改进服务水平;通过学习,不断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学习是前提,高校党组织的学习应当不断焕发创新能力,通过创新解决服务问题。第二,服务是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落脚点,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服务而采取的手段,以创新来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水平;只有树立服务的理念,才能增强服务的意识,改进服务的方式,提高服务的水平;只有落脚于服务,创新才会有现实的价值。第三,创新是增强学习和服务主动性的核心。通过创新,不断促进知识的运用,带领全校党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高校科学发展面临的新挑战;通过创新,高质量抓好党员发展工作,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没有创新,学习就没有活力,没有创新,服务就没有动力。
三、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路向
以认识论的整体性来审视高校“三型”党建的内在逻辑,它有机融合了三个层面的价值,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联系召唤出高等教育核心领导力量的集体出场。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实践来促进学习,需要实践来检验服务,需要实践来孕育创新。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的实践,要处理好党组织的学习、服务与创新之间的深层次的关系[4]。
(一)学习常态化,营造大氛围
学习问题,不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是否重视学习,是否注意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是有没有党性和党性强不强的重要表现[5]。(1)更新学习理念。将学习由阶段性转变为全程性,不断求知,不断修养;把自身的学习活动同社会的发展紧密紧密联系起来,以自身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指导自身的学习活动;将学习由自在性转变为自为性,以素质提升为原动力;立足现实,自我内化,系统思考,自我超越。(2)创新学习形式。校地合作,互学促建,以实践服务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学习完善服务技能,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实现校地双方党员干部与党员个体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开放学习,扩大学习视野,完善个体党员的知识结构;深挖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内涵,以文化底蕴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3)健全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自学,强化带头作用,同时严格监督检查,规范学习;定期学习,明确学习的时间、内容、目标要求;适时适度激励、奖惩,不断增强党员自我约束性,加强学习的紧迫感;健全党组织成员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科学考评,加强实效考评。(4)形成学习机制。机制作为一种规范性要素,它规范着党员的学习行为,规范着基层党组织的学习体系。从学习理念到学习制度,形成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进一步保证“三型”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方向性和稳定性[6]。
(二)以责任为纽带,多元参与,精细管理,构建大服务格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就基层党组织而言,基层党组织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扎实推进“三型”党组织的建设。(1)强化大局意识,增强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想问题、办事情将是否有利于高校党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大局,定期交流与学习,把握好高校党建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自觉使本职工作与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大局相对接、相融合;找准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围绕大局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做好表率。(2)服务群众。落实党员任务工程,明确党员职责,全方位服务、主动服务,提高服务效能;服务院系,健全素质提升机制,协调院系关系,纯洁机制,规范党员发展,互动服务,促进科研教学的革新;服务师生,开展党内人文关怀,辅之心理疏导,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服务网络化,构筑立体平台,实现上下联动,形成一个务实管用的服务体系;加大投入,重视运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占领思想阵地,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零距离服务。整合资源,实现服务集约化,通过“三型”党组织的建设,推动党务和校务的有机整合,有针对性的开设服务项目,搭建为师生服务的便捷通道。创新服务方式,实现服务人本化,集中服务,上门服务和应急服务。完善机制,实现服务规范化,一体化管理,促进院系互动、适时沟通。明晰职责,显潜结合,科学评估,真正形成以评促建的长效机制。
(三)以先进性为标志,自我革新,打造创新大环境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基层党组织融于社会和群体,是党在群众中体现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形象代表,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实践前沿,高校基层党组织只有加强自身的创新,创新制度化而创造出创新的习惯,才能带领其他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从而形成全社会的创新氛围。(1)发展党内民主,增强活力。对于“三型”党组织的建设,党内民主是灵魂,也是全面提高党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的创造活力的根本动力。建设“三型”党组织,必须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党务公开,增加党组织的透明性;民主集中,统而不散,统而不乱,统而不死;正确对待民主化、科学化以及制度化,内外相济而利于序[7]。(2)创新组织设置,拓宽工作覆盖面。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科学分析,有的放矢,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划分类型[8],分情况和类别建设基层党组织;因地制宜,灵活设置,或派驻党建工作联络员开展党的工作,或成立党组织联合会,保证黨的建设全面覆盖;典型带动,循序渐进,成熟一个建立一个,成熟一个,巩固一个。(3)创新党员培训,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创新教育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与系统化;抓好道德建设,防止思想蜕化。创新培训方式,提高教育实效,帮助党员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增强能力。(4)创新机制。建立健全党员目标管理机制,将组织的制约性和党员的自觉性有机结合,把远大目标和具体的本职工作相结合,激励广大党员自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理论上、实践上以及价值取向上的先进性,三者相辅相成,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新时期党的建设整体布局来看,新时期高校“三型”党组织的建设,必须立足于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围绕提高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致力于改善党的领导,推进现代化建设,最终统一于服务人民的政治本质。
参考文献:
〔1〕张国栋.新形势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4.
〔2〕巩瑞波,常文峰.再谈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涵、特征及意义[J].传承,2010,(12):23.
〔3〕季志刚.高校“三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
〔4〕左雪松,夏道玉,等.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联袂建设的意义、逻辑与路径[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4):16.
〔5〕李少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6〕廖晓文.服务型党支部建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7〕刘红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新目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8〕张永军.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逻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20.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