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措施探究

2018-05-08陆汀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12期
关键词:河道整治措施

陆汀

摘 要: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各国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只有对自然全面进行有效控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水利是人类社会发展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才能实现良好的水利目标,推动人类社会全面发展。水利规划中,对河道需要有效整治才能保证规划合理。水利规划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河道变化,要通过动态监控,达到有效规划。文章主要对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工作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水利规划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水利规划;河道整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12-0127-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tegration, many countrie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ly by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nature ca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be realized. Water conservan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Only through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design can we achieve a good water conservancy goal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effective regulation is needed to ensure reasonable planning. The main problem in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is the change of river channel. It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effective planning through dynamic monitoring.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river course regulation in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measures and method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river regulation; measures

引言

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河道是水利建设工程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用科学的方法,做好河道整体治理工程,确保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使各项治理工作形成良好应用模式,确保水利河道工程质量,降低投资成本,从根本上促进水利事业健康发展。通过对河道的有效整治,能夠大大稳定水利资源、改善周边环境、提高当地生态循环水平、提升沿河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良好的河道治理能够维护城市良好形象,更能从更广泛的范围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实力,使城市吸引力更强。

1 河道防洪能力下降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有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河道出现了问题,只有全面做好河道治理工作,才能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给人们创造优美生活环境。各城市针对各自问题,对河道治理越来越重视,但是,在河道整治理念和技术措施上却还显得较为落后,往往是为了单一目标的实现,而损害了另外的利益,比如,为了提高防洪能力,设置许多水工建筑物,这就大大的侵占了原有河道;另外,一些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开挖面对河道景观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较大破坏。目前来看,导致我国大部分河道防洪能力下降的因素如下。

1.1 河流系统面积减少

城市发展进程中,必然会侵占自然资源,城市越是发展则对生态的破坏性越大,特别是国家对耕地的保护非常严格,这也就导致了土地资源短缺与发展的矛盾,一些城市往往会占用部分河流空间,一些河流区域就会被逐渐填埋,用于城市商业用地,原有河道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被道路、楼房、公共项目等挤占,造成了河叉、溪沟不断增加,河流系统面积不断减少,使河道可流经面积减少。

1.2 垃圾导致河流功能弱化

城市不断发展,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自身净化能力减弱,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为了利益不惜损害环境与生态。城市发展初期,整体规划与管理落后,一些制度不健全,城市垃圾的增加,造成了城市周边环境的恶化,一些河道成为大量垃圾及污水堆积的区域,大部分污水没经净化处理就直排进入河流,最终的结果是河道淤积、水质恶化。河道自身修复功能弱化,在大量垃圾包围下,丧失了自身生态环境修复功能。

1.3 河流防洪功能减弱

河道最主要的功能是保证排水安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河道受到破坏,排水受到影响,一些重要区段受阻碍流量减少,达不到径流量需要,如果出现洪水,则往往会形成大面积灾害。垃圾的堆放也导致了河道底面平整,造成河道水量干枯或流量减少,直接造成地面水不能与地下水间进行有效交换,河道防洪功能丧失,洪水出现就会影响下游人民群众正常生产和生活。

1.4 乱开乱采现象严重

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在利益驱动下,河道大量采砂,而且规模不断增加,一些城市没有相关法律保护与约束,乱开乱采活动得不到控制。采砂活动导致了河道河床结构出现明显改变,河流自身自然演变被人为破坏与更改,河道自身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威胁行洪及通航能力。

1.5 河流堤防工程能力低

一些河流堤防工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往往功能作用下降,特别是一些工程长期缺少管理与维护,在自然环境中,经历多年洪水冲击后, 堤防工程则会出现大面积坍塌、部分堤防段出现决口等,这直接导致了河流堤防工程出现薄弱点,防洪标准不达标,河流堤防达标率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堤防工程防洪能力降低,威胁到河流安全。

2 河道整治措施

要想全面做好河道治理工作,则需要严格管理,加强综合布局,通过有效措施提升河道能力,保证整体治理效果。

2.1 科学布局合理规划

要科学进行统筹,确保河道整治效果。容易产生冲刷、垮塌的重点段、河道堤线、岸线等容易出现问题的河道,一定要全面进行规划设计,形成科学的统筹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河道流向科学合理的恢复,形成自身功能作用,保证河道天然形态。对于河道建立的新工程,需要根据河道形态做好全面的设计与规划,有效避免出现工程影响导致的行洪能力下降问题。规划中,一定要全面减少丁字坝,对必须使用丁字坝的,一定要确保坝轴线和水流方向角度在30°以内,全面确保河道周边耕地和建筑不受影响,保证堤防安全和稳定。要科学规划好河道转弯处,需要保证形成平滑抛物线,这样河道周边生态就得以保护,形成整体的生态协调系统。河道弯曲处会出现一些浅滩,要合理进行保留,形成一定强度的堤防抗冲击力,同时,还要处理河道断面、挡水面及平面之间的协调联系,保证各部分起到作用。河道治理要秉持先下游后上游、先重点后一般、先消防后达标的原则,对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治理,使城市段最先得到治理,对容易出现险情区段,需要按轻重缓急进行治理。

2.2 确定河道防洪治理标准

河道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洪泄洪,为了保证行洪能力,需要对河道整体进行划分,明确各区位的防洪标准,只有全面制定防洪标准,才能针对性的处理好河道问题,划定重点保护对象,保证河道功能,维护周边安全。河道标准的确立,需要根据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等各种因素,通过比较分析,形成远近结合、长短相宜的河道标准,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力,建立起可操作性更强的防洪标准。进一步加强对洪水河槽的设计,形成科学的流量,要根据当地环境,选择与防洪标准相近的洪水流量,同时,确保对应水位是常规水位。河槽设计流量可运用造床流量或平摊流量,相应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枯水河槽设计水位可根据通航等级或其他整治要求,采用不同保证率的最低水位,其相应的流量即设计流量。

2.3 合理科学的运用好生态水利

生态主要就是指河道周边的自然环境,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进行河道治理时,一定要因地制宜,满足实际,合理利用好河道生态治理,可以根据情况,在河道种植沉水植物,如菹草、黑藻、伊乐藻、金鱼藻、苦草、睡莲等,它们能够有效的对水或污泥中氮、磷、钾等营养物进行转换,全面降低水体N、P、K及必需微量元素含量,形成快速的周转速率,全面抑制浮游生物生长,改善水體,形成自身净化。水生动物的养殖也能够提高河道环境,通过放养鲫鱼、鲢鱼等,进一步改善水体质量。

2.4 对河道水污染进行有效治理

配水、调水是一种有利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对小面积水域起到治理作用,整体投资不高效果良好,但是这种方式并汉有从根本上对水体进行治理,无法杜绝污染水体,只是通过物理方式把污染物进行区间的转移,一般是从上游移到了下游,如果不能根本防治,则会导致大面积流域受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当前,还有2SPR污水净化技术作为治理的方法,主要是化学方法将溶解与溶解液中的污染物析出,形成具有固相界面的胶粒或微小悬浮颗粒,然后对污染物、色度分离,这种方法污泥含水率低,脱水性能好。截污治理也是一种方法,建雨水、污水排放管道,能够确保治理后排入河道的水体质量满足国家标准。

清淤疏浚能够有效增大河流排放量,有效降低河床高程,扩大河道行洪断面,确保防洪安全。清淤疏浚需要遵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为了保证清淤疏浚效果,需要科学进行规划设计,按照流域区段的不同,进一步确定清淤深度,明确河道河底高程与河道断面形式。于农村河道标准较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一级河道规划河底高程进行确定。具备通航的平原河道,清淤深度应满足航道等级最低通航水深要求。丘陵区和山地区的山区性河道的清淤疏浚深度可结合防洪排涝分析计算满足河道规划标准要求的过流能力的河道断面,结合洪水位确定清淤深度。

2.5 严格做好河道护岸与河床护底工作

在长期的水流作用下,河道会受到洪水冲刷,导致岸坡防洪能力下降,只有全面做好护岸工程,才能保证河道护岸安全,一般护岸工程有结构性与非结构性两种形式,要合理选择使用混凝土、浆砌石、水泥土、土工织物、抛石提高防护能力,避免土粒出现明显流失。

3 结束语

河道整治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突出重点,合理规划,根据河道变化周期,制定计划与方案,使河道治理满足生态环境需要,更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广亮.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13:160.

[2]高峰哲,朱春红.水利综合规划中河道整治规划综述[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02:25-27.

[3]王冲,顾页川.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6):228.

猜你喜欢

河道整治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河道整治及根石加固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的设计措施分析
分析混凝土孔板护岸技术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河道整治中生态及景观的护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