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衡阳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2018-05-08周孚侨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衡阳中国制造2025

周孚侨

摘要: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一部分,主要指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先进制造业,涉及国民经济8个行业大类,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2015年出台《中国制造2025》这个宏大计划,实现制造业升级,在装备制造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的环境下,建立起强大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文章通过对衡阳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现阶段衡阳在《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衡阳: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竞争力,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再工业化”战略,继续抢占制造业的高端市场,巴西、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利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打造新一代的“世界工厂”。我国从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着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在出台《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发展的良好机遇,势必成为推动工业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重要依托。衡阳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产业比较优势,但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制造业亟待突破大而不强困境的背景下,衡阳装备制造业如何趁势而上,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再上新台阶,对促进衡阳工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衡阳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装备制造业主要涉及国民经济8个行业大类,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2008年至2016年,衡阳装备制造业经过持续发展,取得了不俗成绩。

(一)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2016年,衡阳共有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企业247家,与2008年相比,增长46家,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30.9%,其中大型企业7家,中型企业57家。装备制造业企业拥有资产437.0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29.1%,与2008年相比,翻了4.8倍,年均增长21.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4.1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31.2%,与2008年相比,翻了3.8倍,年均增长18.0%;平均用工人数6.71万人,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26.0%,与2008年相比,翻了1.9倍,年均增长8.3%。

(二)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各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汇聚了富士康、特变电工等先进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的领头企业。2016年,高新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42.1%,成为全区规模工业的领头行业。此外,雁峰、衡南、衡山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珠珲、石鼓、衡东重点发展泵、涡轮生产,松木工业园重点发展电源制造等,各个地区、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成为衡阳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行业主导地位突出

2016年,衡阳规模工业大类行业35个,产值排在前10的大类行业中,有4个是装备制造业,分别是位列第3位的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列第6位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位列第7位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設备制造业,以及位列第9位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其中,电器机械行业产值过200亿,通用设备、计算机制造业的行业产值过百亿。从企业规模看,电器机械制造业产值过50亿企业1家,计算机制造业产值过50亿企业1家。

二、当前衡阳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一)国内外环境偏紧

从国际上看,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受到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双重挤压。一方面,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为拉动经济发展,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继续保持高端制造业市场的优势,并不断扩大其他方面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以加工制造业为切入点,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优势,用低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持续较大,工业发展整体环境景气度下降。装备制造行业也同样面临需求增长趋缓、成本上身过快、产能过剩等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2016年,衡阳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247家,其中,大型企业7家,中型企业57家,小微型企业183家,小微型企业数占全部装备制造业企业的74.1%,占比高于全部规模工业企业1.2个百分点。从企业生产规模看,总产值在亿元以下的企业104家,占装备制造业企业数的42.1%,1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仅占装备制造业企业数的2.0%:资产总额在亿元以下的企业164家,占装备制造业企业数的66.4%,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存在“散、弱、小”等问题,产业集中度较低。

2.效益水平较低。从效益指标来看,2016年,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和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程度的产品销售率分别低于全部规模工业企业平均水平92.4%、6.8%、1.4%。装备制造业的效益水平整体低于全部规模工业的效益水平,企业利润空间小,发展后劲不足,行业发展受到限制。

3.行业创新能力较弱。2016年,衡阳市装备制造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24.03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研发经费15.77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分别低于产值增速4.9、3.4个百分点,分别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3.9、2.4个百分点。反映出当前衡阳装备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创新力度慢于企业发展速度,用于研发的经费投入不足,对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较弱。

4.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电气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是衡阳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4个大类行业,这4个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了全部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成以上,除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外,其他的3个行业都属于传统行业,这3个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了全部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成以上。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不多,衡阳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仍需优化。

三、促进衡阳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衡阳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衡阳装备制造业仍处于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种类不全、产业竞争力较弱的基础阶段,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也有待提升。面对发展中的存在问题与不足,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改革调整,推动衡阳装备制造业新发展。

(一)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发展,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

衡阳装备制造业处于传统产业基础好、上升速度慢,新兴产业发展快、基础较薄弱的阶段。传统产业方面:以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3个主导行业为核心,以特变电工、金杯电工、恒飞电缆、南岳电控等企业为龙头企业为辐射点,通过行业的影响力和企业的辐射力,带动整个衡阳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新兴产业方面:一方面应向产业链上游的材料、设备制造及研发延伸,另一方面向产业链下游的营销、传播、网络及品牌延伸,通过“向两头延伸”的产业调整升级路径,最大限度地完成产业配套发展,提升企业的附加价值。

(二)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走“专精尖”发展道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已从高利润时代进入到微利時代,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越来越大。企业想要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占领行业高地,心须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走“专业、精致、尖端”的发展之路。一方面,坚持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支持企业进行原创性技术与产品的开发,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关键技术,与企业自身发展相结合,努力吸收消化,最终实现本土化,推进企业技术转型升级。

(三)加强政策支持和平台构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第一,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在国家、省优惠政策上,在项目申报、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争取更多给予企业的关注和扶持。在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多方面绿色通道促进企业发展。第二,搭建好3个平台,一是搭建好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平台,在共同研发高新技术、核心技能的同时,高校可以向企业输送对口人才,为企业的发展输送新鲜血液:二是搭建好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平台,降低贷款难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贷款成功率:三是搭建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共同战略平台,大企业可以兼并重组产业链相关及价值链高端的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小企业可以“抱团取暖,组团发展”,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衡阳中国制造2025
衡阳首届茶油美食文化节圆满举行
朝雨闻雁感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抗战期间衡阻直接损失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