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丹晨 演艺之路的初心与喜悦

2018-05-08王碧清

中华儿女 2018年9期

王碧清

4月14日,电影作品《李保国》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素材回到家乡河北省武邑县进行展映。这部电影讲述“农民教授”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土地35年如一日,为当地科技富农、生态建设付出的汗水与辛劳,最终积劳成疾、因病离世的感人故事。

李保国妻子郭素萍的饰演者、2017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颜丹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电影和以往的英模类影片不太一样,既充满时尚感也符合现代审美,有诙谐更有感动。李老师的精神令人敬重,而郭老师巾帼不让须眉,是李老师的搭档、知己,而她本身更是一位伟大的女性。现在就是郭老师接过了李老师所有的科研项目继续研究,惠及更多的农民群体,当中蕴含的幸福的能量和奋斗的精神很鼓舞人心。”

《李保国》可以说是颜丹晨倾注心血最多的作品之一,而多年来,她一直低调演戏,踏实做人,不问名利,创作出演了诸多经典角色,也赢得了国内外的荣誉和认可。镜头里的她总是言笑晏晏,亲和力十足;生活中的她,不施粉黛,淡然随和。她说,作为一名演员是幸福的,“优秀的作品是可以激励人鼓励人的,这也是我职业的价值和幸福感所在,也是我热爱这份职业以及坚守下来的动力”。

明白表演的根

1978年, 颜丹晨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文艺之家。耳濡目染父母对文学、音乐的喜爱,儿时的她对于电影、艺术并不陌生。从湖南省艺校毕业后,本打算直接工作的颜丹晨,被母亲一语点醒:继续深造会有更多可能性,而学表演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按照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简章上的考试要求,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颜丹晨准备了一番,便独自北上。那一刻,她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自己會成为那所学府96级“明星班”中的一员。

从电影《背起爸爸上学》中的“姐姐”、《遥远的诺邓》中的白族姑娘,到反映常德保卫战的抗战剧《勇士之城》中的巾帼勇士、内蒙古自治区七十周年献礼片《北方大地》中的“萨日娜”……大荧幕、电视剧、下乡慰问演出,她用一部部作品证明自己,也在不断打磨演技的同时,思考着演员的使命和意义。

被导演选为女一号拍摄《背起爸爸上学》时,颜丹晨还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当时学校并不提倡大一新生即出去拍戏,颜丹晨的老师、学生们都亲切地喊“崔妈”的崔新琴认为,没有表演经验的她到一个专业严谨的摄制组拍摄,是一次很好的历练机会,对之后的学习也会有更切实的体会。就这样,恰好是暑假时间,颜丹晨开启了自己的荧幕之旅。

“当时按照导演的要求,先到西北农村体验生活,和主人公的原型‘姐姐同吃同住,一起做农活。当时第一天去就很崩溃,那个炕很硬,还有跳蚤,大家开玩笑说‘村里来新人了,跳蚤都来找了。”回忆起最初的“体验生活”,颜丹晨脸上漾着笑意。

“‘姐姐每天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们要到附近的井去打水,装在油桶里,用轱辘车拖回来,头两天肩膀就磨破了,一旁的人说,一个星期长出茧就不疼了……放羊的时候特开心,那个黄土高坡最开始很陡,当真的走到田间,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就觉得时光都停止了,那一刻特别美好。”回头望,颜丹晨很感激那段时光:“当所有的农活都很熟悉、成为下意识的反应,表演时才离那个人物更近。对于影视新人而言,这种训练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你也才能了解她们的思考和做事的逻辑……”

最令颜丹晨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前辈在拍戏过程中,因为脸不够黑,便在脸上泼水,农歇时正对着太阳,生生把自己晒黑。颜丹晨天生皮肤白皙,也有样学样,没过几天,已经变身成西北的农村姑娘了。“可能有的人不太理解,为什么不依靠化妆,我觉得当你真正面对这片大地的时候,你的汗水滴在这片土地上,你所有的幸福都要靠一分一分的努力去获得,这是最简单、最质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也是我们国家农民精神的一种象征,这些由影视作品提炼体现。而作为演员,不能像‘大明星抬着头,那样是看不见眼前的路,看不见眼前的大地的。”正是这段演绎生涯为颜丹晨打下了严谨扎实的基础,“让我知道表演的根应该扎在哪儿,对于自己应有更高的专业水准要求”。

凭借电影处女作《背起爸爸上学》,颜丹晨不负众望,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成人演员奖。颜丹晨犹记得“崔妈”当时说的话:“这只是对这一部戏的鼓励,不要觉得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了,只不过是自己赶上了好时候,赶上了好的导演和剧组。”

坚守那份神圣

随后,颜丹晨拍摄了青春电影作品《花季·雨季》,并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新人奖。初踏上演绎之路的她在自己“火了”的事实面前,反而非常淡然,她明白一切才刚刚开始,而自己的目标也很简单,那就是做一个好的演员。

声名鹊起后,有许多广告商找上门来,颜丹晨也听从崔老师的建议,没有接太多的商业广告。“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一位良师益友真的会改变人生,会影响做人的方向,崔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她会根据我们班同学的风格因材施教,也会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而在悄然间,颜丹晨自己也在改变着他人的人生。

《花季·雨季》可以说是上世纪90年代末尤其学生群体几乎人人都会看的一部作品,在通讯不那么发达的年代,人们靠信件来沟通表达自己对一位演员的喜爱。许多人看了《花季·雨季》后,纷纷寄信给颜丹晨,既有观后感也有讲述自己的青春故事。其中,一位来自少管所的孩子写了这样一封信:“虽然我不认识你,但你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我的姐姐一样,像我的班长一样,看了你们这部戏之后,我明白了以后自己出去应该过怎样的生活……”读完信后,看到文末附上的颜丹晨的画像,颜丹晨自己愣了愣神。“以前,我只是觉得自己是一个演员,能塑造好每一个角色,让大家喜欢我,我就很开心很满足,老师表扬我,我也觉得挺高兴。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我扮演的一个角色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甚至可以改变他的人生。”那封信至今依旧清晰地印刻在颜丹晨的脑海里。从那时起,她也对演员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体悟,“我看到了这份职业的神圣感”。

在颜丹晨拍摄的众多作品中,极为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不能不提《宝莲灯》中的嫦娥,这个角色甚至还被评为“最美嫦娥”。尽管“嫦娥”的戏份在整个剧中的比重并不多,但颜丹晨还是认真地做足功课。而这部剧也成为暑期档的热门重播剧之一,“正如崔老师常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只要用心去演绎,都自会开花结果”。

在爱中绽放

200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兴起,各类影视信息报道愈加热烈,但鲜有看到颜丹晨的“热点”信息。似乎失去了众人关注度的时候,颜丹晨的作品却一部接一部,题材范围也愈加广阔,而她则更关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时代剧、国家文化项目系列的电视剧或故事片。凭借个人的努力,她也斩获了众多国内外的奖项,不断迈向演绎事业的高峰。

“有人也说,一定要有话题,有话题才有关注度,有了关注度就会有钱。我同意钱很重要、关注度也很重要,但我始终希望别人对我的关注度来自作品。大家会讲人间正道是沧桑,什么是沧桑?也许有捷径可以走,但在真正有取舍的時候,才代表一个人的成熟。成为‘明星是一种意外,那不是我所追求的,我觉得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可以更多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也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问心无愧、开心快乐就好。”那一刻,颜丹晨一脸明媚。

关于选择拍摄的题材,颜丹晨说:“现在出访活动增多了,交流的时候会发现,国外的电影人特别关注当代中国,他们很希望了解这里的老百姓是怎么想的,过着怎样的生活,而这个时候,我会和他们说,看这些电影就可以了解,会给对方介绍这是一个怎样的影片,帮他们解惑。电影正是一个很有效的载体,也是中西沟通的重要桥梁。”

拍好每一部戏是作为演员的本分,而作为公众人物,还有一份幸福是来自对公益事业的投入。从力所能及地捐赠到参加颇具规模的爱心活动,颜丹晨对于爱的解读自有一番心路。

一次参加“轮椅天使”献爱心活动,一位辅导老师提醒志愿者们,最好可以蹲下来和“轮椅天使”们平视平等地交流,“这样才是一种平等的爱的传达”。一直乐于助人的颜丹晨在那一瞬间豁然开朗:“我们的爱并不是施予,平等是最基本的尊重。其实,反而是通过他们的事迹,在他们的努力当中,自己体会到更多的正能量。从帮助别人到吸取养分,再到平等的交流,然后是把爱传递出去,这当中有一个心态的变化。生活中其实有许多情况是因为没有换位思考造成矛盾和误会,这就是爱的错位,而这些思考也可以运用到艺术创作当中。”

2017年11月30日,“百花放映·情系铜川”暨“青春扶贫在路上”大型公益活动举办,颜丹晨等艺术家以“青春扶贫大使”的身份登台表演节目,还和现场800多位各界群众慰问互动。“当地的老百姓认为现场的演出是对他们的一个很大的鼓励,是一种被关心的感觉,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会把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带到这些地方。”今年春节刚过,颜丹晨还随着中国文联、中国影协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云南会泽进行慰问演出。“当地的老百姓真的很好,我们演出结束后,他们都把垃圾收走了,这是当地的人文表现。可能受限于地理因素导致当地是贫困区,但不意味着他们精神的贫困。”每当有时间,颜丹晨总会通过多种渠道,比如直播、文艺演出、捐赠等方式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前行途中,颜丹晨的脚步坚定铿锵,不疾不徐。2018年待播的电视剧作品、电影作品中既红色献礼片,也有都市轻喜剧。不言桂冠荆棘,她说:“戏要一部部演,路要一步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