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城市
2018-05-08
写这篇编者的话时,我正坐在位于17层的上海办公室里。窗外盘结着高速公路,车流不断,拥堵随时可能出现,一幢玻璃外墙的高层写字楼横亘眼前,跟我们的办公楼高度不相上下,周围是此起彼伏的高楼,直至我望不到的地方。车轮轧过柏油路的声音和喇叭声,穿透玻璃传进来,让人感到自己与这个庞然大物无时无刻不在一起。
這幅典型的大城市图景,大约我佯装这里是北京,你也会相信的。北京是我的故乡,我小时候,它并不是这个样子。中国的大城市在很多方面变得越来越像,也是近三十年来的事。
拥堵的路况,被几个大品牌占据的Shoppingmall,匆忙疾走的人群,夹杂着梦想、迷茫和焦虑的独特的城市气息,城市无疑是诱人的。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几乎每一代年轻人都难以抗拒城市的诱惑,但也都会对它的庞大感到束手无策。我的一个朋友,他出生在农村,他曾在夜幕下,站在北京一座天桥上俯瞰来往车流,绿灯亮起,两列车流无情地驶向相反的方向。那一刻,他决定离开这座深不见底的城市。他选择了深圳,这里更小,更具开创力,没那么深厚的传统。
但他没有逃离城市。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对大城市做出不同的选择。在这一期围绕城市策划的500期特刊中,包括这样一篇报道:年轻人不再固守一线城市,而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形合理地选择在哪里实现自己的生活梦想。这决非压力之下的逃离所能解释。
更多的城市也在努力变得更具吸引力。持续了3年的《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今年的位次发生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变化,比如在4个一线城市中,上海取代了北京原本的第一名位置,而深圳超越了广州的位 次。
在过去的一年,北京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名义,清退了城市核心区周边的专业市场,拆除了一些位于城郊或城市角落中设施简陋的居住空间,其力度之大,使北京人口当年同比下降0.1%,但也因此损失了许多更为珍贵的活力:在代表城市人才吸引力与创新程度的未来可塑性指数中,北京仍排名第一,然而,城市人活跃度指数却比去年下滑了一位。
正如多元智能评价系统逐步替代单纯的智商成为衡量人才潜质的新标准,我们坚持以多维度的评判标准去重新衡量全国338个城市的商业潜力。你会在榜单里看到每个城市不同的特色—也正是每个城市各自的迷人之处。
以多种方式、多个故事诠释城市何以迷人,是500期城市特刊的命题。我们还编篡了一本精巧的城市词典,解释了100个和城市相关的词汇:一些我们熟得不能再熟,却因此习以为常,乃至实际上已经忽略的事物。未来,我们还想找机会继续丰富这部词典。
最后做个特别推荐,十年后,我们的记者重返5·12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和汉旺,探访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他们重建了家园,也在努力创建新的生活。此前我们认为十年已是足够长的时间,但事实证明,这将是个无比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