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模式下氮肥不同基追比对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
2018-05-08赵强娄善伟姜婷婷吕戈
赵强 娄善伟 姜婷婷 吕戈
摘要:在机采模式下,设置5种不同的氮肥基追比例处理(N1~N5),研究不同基追比对机采棉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的LAI并不是随着基施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是具有随基施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干物质积累上,符合“缓慢-迅速-缓慢”的S型变化趋势,但处理间同样是以中间N3处理的积累量较高;在棉铃空间分布上,基施比例越高则越易增结内围铃而不利于上部成铃;在最终产量构成中,以处理N3的单株铃数最高,产量最好,为7492.33 kg/hm2,说明机采模式下氮肥基追比例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高产,以2︰8的基追比较合适。
关键词:机采棉;氮肥;基追比;产量;新疆
中图分类号:S562.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8)02-0009-05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8.02.003
0 引言
氮素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矿质营养元素,也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元素之一[1-2]。研究表明,施氮不足会导致作物减产和经济损失,而氮肥过量,则会增加生产成本,造成土壤中氮素的损失,进而引起土壤环境污染[3]。新疆植棉面积在166.7万hm2以上,生产水平的进步离不开合理的施肥和机械化的发展[4-5]。过去一些年,施氮曾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手段,氮肥能够影响棉花的农艺性状, 合理的施用氮肥能够增加茎粗, 保证一定的株高和果枝数, 促进棉花的光合, 为棉花的高产打下基础[6]。另外,研究发现棉花生物量的增长对氮肥施用量较为敏感,氮肥施用合理可以使棉花快速增长期启动早,增长速率变大,增加干物质重和产量等。但随着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新疆棉花生产模式逐渐变为机采模式,该模式下滴灌技术应用更加普通,是否减少氮肥基施比例已引起了生产上的重视[7],如何分配氮肥基追比才能获得高产呢?本研究针对机采模式,设置氮肥不同的基施比例,研究不同基追比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找到合适的基追比例,通过合理施肥,增加机采棉棉花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6年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丰收2场进行。该试验区处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阿克苏河、叶尔羌河与喀什噶尔河的冲积平原上。海拔1028~1064 m,年均气温10.40℃,年均降水量46.70 mm,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试验地为沙壤土,耕作层有机质4.33 g/kg,全氮0.51 g/kg,碱解氮40.70 mg/kg,速效磷13.00 mg/kg,速效鉀147.50 mg/kg。pH为7.0,总盐分含量为1.28%。地下水位在2.50 m以下,土壤平均容重为1.45 g/cm3。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供试品种为新陆中47号。试验以氮肥施用策略为处理,总施氮量相同为尿素900 kg/hm2,基肥比例设5个水平,用N1、N2、N3、N4、N5表示,分别为0,10%,20%,30%,40%,剩余做追肥,分6次进行,追1~追6的比例分别为剩余的12%、14%、30%、25%、11%和8%,各处理的比例一样,具体施氮肥量见表1。种植密度28.20万株/hm2,行距配置为10 cm+66 cm+10 cm,株距为9.5 cm,各处理的灌水量一致,为3900 m3/hm2,试验设重复3次,共15个小区。小区长为7 m、宽4.5 m、面积为31.5 m2,留有走道,基肥氮肥和磷钾肥在翻地时一起施入,追肥采取随水滴施方法。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叶面积指数(LAI)及干物质
叶面积指数用LAI-2000叶面积指数仪测量。干物质测定是在棉花主要生育时期选取生长一致的代表性棉株3株,分茎、叶和蕾花铃等器官,在105℃下杀青半小时后再降至80℃烘至恒重。
1.3.2 棉铃时空分布
于开花期选代表性植株定株30株,分别在7月15日、8月15日和9月5日调查伏前桃、伏桃和秋桃,在9月10~20日,对定点棉株再调查10株棉花,分别数计不同果枝、果节上的成铃数。
1.3.3 产量性状
棉花吐絮后测定各小区收获株数、吐絮铃数,并选取30个吐絮铃测其铃重和衣分。
1.3.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分别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dps7.0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基追比对LAI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在不同氮肥基追比条件下,各处理棉花叶面积指数变化没有大的差异,均是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抛物线,在盛铃前逐渐变为N3>N4>N2>N5>N1,最高峰值出现在盛铃期(7月25日)左右,处理N3的LAI峰值最高,为5.6,处理N5的LAI峰值最低,为4.5,两者相差1.1,这一趋势与产量趋势一致。
2.2 氮肥基追比对棉花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如图2可知,在不同的氮肥基追比条件下,棉花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呈现“缓慢-迅速-缓慢”的S型变化趋势。进一步比较可以得出,虽然蕾期各处理单株干物质差距不大,但从全生育期看,各处理单株干物质量表现为N3>N2>N4>N5>N1,且处理N3的单株干物质始终维持较高水平,并与处理N1差距越来越大,最大差距可达23.17 g/株。
2.3 氮肥基追比对棉铃空间分布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间,单株结铃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以处理N3表现最好,单株结铃最多为7.6个,且与处理N1、N5差异显著。在水平方向上,棉花仍以第一果节成铃为主,各处理第一果节成铃占比均在89%以上,有基施比例越大第一果节结铃比例越高的趋势,且处理N4、N5与处理N3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二果节具有相反趋势。在垂直分布上,下部成铃占比最高,占到了45%以上,其次为中部,占比35%左右,上部最低,处理间N3、N2的上、中、下分配比例相对适中,处理N4、N5下部比例过高,而处理N1的上部比例过高,且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
2.4 氮肥基追比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各处理收获植株数相差不大,受氮肥基追比影响较小,单株铃数、衣分则以中间处理(N3)最高,两头处理较低,与叶面积变化和干物质积累趋势基本一致,籽棉产量与单株铃数变化相一致,处理N3产量最高,达到了7492.33 kg/hm2,且处理N3与N1、N5间均差异显著,单铃重也具有同样趋势,但以处理N4的最高,为6.09 g, 并与处理N1、N2、N5间差异显著。
3 讨论与结论
合理的氮肥调控,是促进棉花产量增加的重要措施[8]。以前种植棉花的栽培管理模式中,滴灌技术的应用还不完善,后期水肥很难及时跟上,这就要求增施基肥以促进出苗,保证棉花前期的生长发育,以便棉花花铃期前有足够的养分。目前新疆地区普遍采用的基追比例以3︰7和4︰6较多,但比例不一,不合理的氮肥运筹会造成棉花前期营养不足而缺苗和苗弱,造成叶绿素含量低、光合能力差,蕾铃易脱落等。而氮肥过量又会造成旺长,营养浪费严重,后期贪青晚熟,不利于收获[9]。余策金,等[10]在江西地区研究发现,追肥的不同比例对棉花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且随着基肥比例增加, 其产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新疆地区随着滴灌技术的应用和机采棉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后期水肥更加精准,随时可以为棉花补充养分,以前的基追比例模式自然会发生改变[11]。本研究发现在机采模式下,滴灌棉田不同基追比例条件下,棉花LAI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干物质积累仍满足“缓慢-迅速-缓慢”的S型规律,但处理间同样是以中间N3处理的积累量较高,棉铃空间分布随基施量增加而更加緊凑,更多的依赖内围铃和中下部成铃,只有适当的基追比才能调整空间分布,得到较好的产量,在最终产量构成中,以处理N3的单株铃数最高、产量最好,籽棉产量为7492.33 kg/hm2。通过上述分析综合认为,在机采滴灌随水追肥模式下,氮肥基追比例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高产,以2︰8的基追比较为合适。
参考文献
[1] 毛树春. 棉花营养与施肥[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4.
[2] 王海江,崔静,候振安,等. 膜下滴灌棉花水氮耦合对其干物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3):76-80.
[3] 薛晓萍,陈兵林,郭文琦,等. 棉花临界需氮量动态定量模型[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17(12):2363-2370.
[4] 刘涛,褚贵新,魏亦农,等. 杂交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特点[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6):1117-1124.
[5] 徐海江,田立文,林涛,等. 施氮量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0):1765-1772.
[6] 郭仁松,徐海江,刘正兴,等. 适宜新疆枣棉间作种植模式棉花品种筛选研究[J]. 棉花科学,2013,35(4):16-20.
[7] 刘新永,田长彦. 棉花膜下滴灌水氮耦合效应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13(2): 286-291.
[8] 郭勇,马兴旺,杨涛,等. 氮肥追施策略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1):180-183.
[9] 刘翠,张巨松,郑慧,等. 氮肥基追比对杂交棉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2(33):159-164.
[10] 余策金,李北京,郭在斌,等. 棉花氮肥基追不同比例的效果初探[J]. 江西棉花,2009,31(4):25-26.
[11] 徐新霞,雷建峰,王立红,等. 不同氮肥基追比对机采棉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5,24(6):46-52.